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洪武、永樂、宣德(1368—1435)
據文獻記載,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鎮設立窯場(初名「陶廠」,建文四年更名為「御器廠」)燒造皇家用瓷。
洪武時期景德鎮燒造的瓷器不僅有日用器、祭禮器以及專門用來賞賜的器物,同時還燒造各種釉色的大瓷瓦供南京及鳳陽(明中都)修建皇家建築用。官窯瓷器的品種、造型、紋飾等大體沿襲元代,以青花、釉裡紅瓷器最具代表,器物造型渾厚、紋飾繁密、畫風古樸,由於技術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時代特徵鮮明。
永樂、宣德是明代御器廠的輝煌時期,不僅青花瓷器被後人譽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鮮紅、祭藍、甜白等顏色釉瓷器也備受後世稱道。典型的永樂青花瓷器使用進口料描繪,呈色濃艷,常有氧化鐵結晶、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永樂官窯產品中能看到較多外來文化的因素,如花澆、無當尊、八方燭台等器形都是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產物。宣德時期還大量燒造蟋蟀罐、鳥食罐、花盆、花瓶等器物,並成功仿燒汝釉、哥釉等瓷器。
明代中期
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1436—1521)
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天災人禍不斷,致使景德鎮的制瓷業受到嚴重影響,但並未停止燒造。由於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署有這三個朝代年號款的官窯產品,因此,長期以來,對這一階段瓷器的認識模糊不清,於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
後來,隨著實物資料的不斷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發現其前期繼承宣德瓷器風格,後期則與成化、弘治瓷器接近。
成化官窯瓷器胎質潔白細膩、釉面光滑瑩潤、構圖疏密有致、設色清麗典雅、繪畫技藝精湛,以造型小巧的器物較為多見。在眾多瓷器品種中,以斗彩聲譽最高,其中雞缸杯、高士杯、三秋杯、折枝葡萄紋高足杯、海馬圖天字罐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名品。
弘治官窯瓷器風貌與成化時期大體相同,在繼承前代基礎上,又有不少時代特色鮮明的品種,如素負盛名的澆黃釉瓷器,其色澤淡雅嬌嫩(故亦被稱作「嬌黃釉」),超越宣德、成化產品,技術已臻爐火純青,堪稱明代澆黃釉瓷器的典範。
正德官窯青花瓷器基本保持了成化、弘治時期的淡雅風格,但已開始逐步向嘉靖、隆慶、萬曆青花瓷器濃重的色調過度,大型器物也日漸增多。瓷器上常以阿拉伯文裝飾,有的還用八思巴文書寫年款。此時的孔雀綠釉、素三彩等品種,成就卓越,成為顯赫一時的名貴品種。
明代晚期
嘉靖、隆慶、萬曆(1522—1620)
嘉靖、隆慶、萬曆出現了「官搭民燒」制度,官窯瓷器與以前大不相同。
表現在器形上,小件器物雖仍精工細作,但大型器物如大缸、大罐、大瓶、大盤等明顯增多,且一般都工藝較粗糙在。
色彩上,畫風樸拙、色彩濃艷的五彩瓷器製作達到鼎盛,尤其是萬曆五彩瓷器,數量之多,堪稱空前絕。
在裝飾上,盛行具有道教色彩的吉祥圖案,常見將吉祥文字變形為紋飾。嘉萬時期推崇瓷器仿古,所仿成化青花和斗彩瓷器頗具形神,為明代仿古瓷器的佳作。
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
明洪武青花纏枝牡丹紋雙龍耳玉壺春賞瓶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合碗
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
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高足造形獨特繁麗,耀眼奪目,為永樂一朝之稀珍,數世紀後,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賞愛。淨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於宮廷中亦僅作禮器之用,惟可見於少數重大祭典場合,其造形大異於當朝茶酒執壺,獨樹一格,歷代瓷器中罕有能與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獨特器形,窄頸寬腹,細流纖長筆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樂朝景德鎮御窯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燒造成功者,為數鮮少,包含此瓶僅三例存世,均為永樂青花御瓷。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罐唇口,短頸、豐肩,圓腹,腹下漸收,圈足內凹。通體以青花、紅、黃、綠等色繪傳統魚藻紋。肩飾覆葉紋;近足處青花繪蕉葉紋;腹部以黃彩加礬紅繪八尾鯉魚,輔以各式水草荷花。圈足內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蓋周邊一圈繪魚藻紋,蓋面飾纓絡雜寶紋,上置火焰紋寶珠鈕。
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獸圖」高足杯
明洪武 釉裡紅開光式「壽鞠圖」稜口折沿大盤
此盤所現三種裝飾元素,菊花、蓮花以及波濤紋為洪武時期瓷器典型紋樣,但迄今罕見此紋飾組合繪於同一大盤之上。
明永樂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此類梅瓶形飾俱佳,瑞果飽滿,花葉柔美,極為雅致。然如同其類例,皆不落款,在缺乏出土證據的情況下,有學者把個別例子定為宣窯之物。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豐唇束口,器肩渾圓,比例恰到好處,繪飾多種紋樣,然皆清新脫俗。
明永樂甜白釉暗花榴開百子玉壺春瓶
清浥秀絕—永樂白釉玉壺春瓶蘇玫瑰亞洲藝術部資深學術顧問永樂玉壺春瓶一向是無數鑒藏家追求的珍品,獲譽為最優美的玉壺春瓶造型。元瓷玉壺春瓶器形雖優雅,卻欠精細,封泥痕太明顯。洪武窯玉壺春瓶體形寬大,外形有欠和諧,封泥痕的問題仍然存在。直至永樂窯玉壺春瓶才臻至完美的平衡,瓶腹最寬處為下半部,與頸及口部的寬度達成悅目的比例,加上器形修整細緻,不見封泥痕;這些特徵既能烘襯青花紋飾,配合本瓶所施的甜白釉更顯得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