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老青花瓷器 三大方法分享(共10張圖片)
  • 25年8月22日 21:4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對老青花瓷器的鑒別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通過氣泡、釉光、胎質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只有掌握了這些方法才會讓我們在進行老青花瓷收藏的時候更加游刃有餘,下面就來具體的看下詳細的鑒別方法。

一、通過氣泡來鑒別

青花瓷上面都是會有氣泡的,如果說沒有氣泡的話就有很大的可能不是老青花瓷,除了老青花瓷之外,青瓷、斗彩等瓷器都是有氣泡的,實際上只要是釉下彩瓷器的話都是會有氣泡的,通過這個簡單的記憶就能夠區分一個瓷器是否有氣泡。

二、通過釉光來鑒別

瓷器釉光所出現的原理是因為在進行燒製的時候在表面會出現一些二層光波,這層的亮光也被人們稱為是「浮光、火光」,而在釉層裡面也會有內光出現的,和外部的光亮相比會更加密集。

由於時間的延長,在老青花瓷釉中所含有的各種類型的礦物質在接受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學作用之後,在瓷器的強度以及活力方面都是會降低很多的,同時在釉層方面也是會出現老化變舊的情況,使得老青花瓷的釉面逐漸更加的熟舊溫潤。

三、通過胎質來鑒別

1、判斷依據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對於任何存在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會有其內在的規律的,而在收藏瓷器本身也是同樣的道理,就瓷器本身來說,雖然不能說世界上就已經沒有任何的傳世品了,但數量是非常少的,因為老青花瓷器太過於脆弱,只要是和其他任何的器物相互碰撞都是會破碎掉的。

2、觀察角度

元明清這三個朝代所燒製的老青花瓷除了在外部的精細程度上有所差異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是有所區別的,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內在因素方面的差異,比如,如果是元代的老青花瓷的話在製作的時候就會更加的粗狂一些,在老青花瓷的器底和器內很多都是裸胎。

3、胎土老化程度

這個也是十分重要的,就老青花瓷來說,觀察它的胎質的老化程度,如果說老化程度比較明顯的話,那麼就是一個比較老的青花瓷器了,俗話說,底對就對一半。所以只要是對老青花瓷的胎底看準確了,那麼就可以很好的判斷出是否是老青花瓷了。

所以,想要辨別老青花瓷器的話,那麼不妨可以參考以上的這些方法,如今自己無法進行的話,建議找專業人員進行。

老青花瓷器精品鑒賞及價格參考: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1: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暗花斗笠碗,尺寸:20.4厘米,估價: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價: HKD 5,720,000 ,成交時間:2005.05.02,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明宣德年制》款。

 

2:明永樂青花暗刻雲龍碗,尺寸:直徑20.7厘米,估價:RMB 5,000,000 ~ 7,000,000,成交價: RMB 5,500,000 ,成交時間:2006.06.26,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6春季拍賣會。

 

3:清乾隆青花八寶雙耳扁瓶,尺寸:高49厘米,估價:RMB 3,500,000 ~ 4,500,000,成交價: RMB 5,656,000 ,成交時間:2008.05.30,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8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扁腹,截面呈腰鼓形,足內牆直,足端寬平,露胎處質地堅白,胎質緻密,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方章款。整體構圖紋飾華縟複雜,密不透風。腹部正面為輪花圖案,有大小兩層蓮瓣紋,以外層的大蓮瓣環繞內層的小蓮瓣,構圖新穎。大蓮瓣內分別填繪輪、螺、傘、幢、花、罐、魚、腸,合稱「八吉祥」紋,是象徵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由八種識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顯現。輪為法輪,即佛法的代稱,指佛法具有傳之久遠的法力,輾轉相傳弘揚光大;螺為佛事活動使用的樂器之一,又稱梵貝,象徵佛法所傳之法音,妙音吉祥響徹世間;傘即寶傘,喻佛法運轉傳播張弛自如,貫通無礙;蓋即白蓋,形容佛法如神聖的華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廣施慈悲,普惠眾生;花為蓮華,曉喻佛法聖潔,如蓮之清新芳蕙,以沁心馨香,引導眾生脫離污垢;罐原為寶瓶,喻佛法深厚堅強,聚福智圓滿充足,如寶瓶般無散無漏;魚,形以金魚,喻佛法具有無限生機,如魚游水中,自由自在,解脫劫難,游刃自如;腸指盤腸,又稱無窮盤,喻佛法的強大生命力,如無窮盤結樣延綿往還,長承久傳,無盡無休。凸臍部位飾如意雲肩團花紋;側面繪串枝西蓮紋,皆具吉祥寓意。青花整體髮色濃艷,呈色穩定,畫工精湛,施釉肥腴,釉色白中閃青。
乾隆時期是清代官窯的頂峰,將瓷器的工藝性發展到極致,達到了後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所燒瓷件無論釉色品種、造型、紋飾,都集中國瓷器燒造之大成。本件扁瓶是在明代永樂、宣德官窯青花大扁瓶的基礎上,創造出的新器形。在清宮檔案中,這種雙耳扁瓶被稱為「寶月瓶」、「馬褂瓶」或「放大馬褂瓶」,是乾隆皇帝頗為青睞的器形,乾隆帝屢次下旨命唐英燒造。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達的燒造清單中,就有「宣窯青花放大馬褂瓶一件」,應與此瓶形制相近。此瓶造型體量碩大,氣勢恢宏,莊重典雅,皇家氣派盡顯。應為唐英主持窯務的乾隆早期御窯廠代表器物。

4:清乾隆官窯青花折枝花果紋貫耳六方尊,尺寸:高44.5厘米,估價: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價: RMB 5,635,000 ,成交時間:2015.05.19,拍賣公司: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此種六方尊為乾隆朝創燒且獨有的御窯青花品種。多成對陳設於宮殿之中,其莊重威嚴的氣勢,嚴謹而創新的工藝,展現出乾隆王朝的宮廷風貌。現在一件清宮舊藏之品仍陳設於故宮漱芳齋多寶閣之內。據《清檔》記載,「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唐英將照樣燒造得青花白地雙耳六方花尊改款式耳子四件,並樣一件送京呈進」,品種即為此類品種。六方器形採用拼接法燒造,製作難度較大。
本品呈六方形,撇口,長頸,頸部飾對稱的雙貫耳,折肩,圈足,造型莊重。通體青花裝飾,滿繪什錦花卉紋,口沿飾一周回紋及花卉紋,頸部飾海水紋,雙貫耳亦繪花卉紋,肩部及腹部均繪纏枝花卉紋,以青花弦紋相隔,近足處繪花卉紋。整體紋飾層次清晰,青花髮色標準,畫工精細。乾隆時期官窯青花立器中有一些器物造型、規格相似,但紋飾的組合不同,此件貫耳瓶以其別緻的造型及流暢的紋飾,體現了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技藝。

5:明永樂青花葡萄紋盤,尺寸:直徑37.5厘米,估價: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價: RMB 5,600,000 ,成交時間:2009.11.23,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9秋季拍賣會。

永宣之際,為弘化天朝聖德,諭遣中官鄭和七下西洋,中外往來遂變密切,此前中斷數十年的海外經貿重開,與中東地區交流得以恢復,其中瓷器一項,深為當地貴族喜愛,故西下寶船之中不乏用於賞賚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視窯業,後更於珠山置御器廠,設有司專備窯事以供御用和賞賚,較之元朝浮梁磁局,規制更宏,技術精進,所出之品,為世所珍。其中永樂青花折枝葡萄紋大盤為當時重要賞賚瓷之一,為中外交流盛事之見證者。
本品即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碩端莊,胎質細膩潔白,釉汁瑩潤亮青,口沿繪一周海水浪濤紋,內外壁均飾十二朵纏枝花卉,勾畫婉轉流暢,盤心主題紋飾為折枝葡萄圖,所繪葡萄,籐蔓綿綿,碩果纍纍,佈局疏朗而飽滿,花果紋飾寫實傳神,充分借鑒國畫的筆墨意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線條粗細並用,青料濃淡兼施,從而令畫面富具蒼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氣勢。

6: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六方尊,尺寸:高68厘米,估價:HKD 4,500,000 ~ 6,500,000,成交價: HKD 5,525,000 ,成交時間:2019.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六字篆書款。

此尊碩大渾厚,髮色清亮艷麗,釉汁光潤均勻,器形造工規整,為同類器中之佼佼者。

7:明永樂青花瓜果紋折沿大盤,尺寸:直徑40.3厘米,估價:RMB 4,500,000 ~ 6,500,000,成交價: RMB 5,520,000 ,成交時間:2017.06.06,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十二週年春季拍賣會。

此盤折沿,淺弧腹,圈足,底部細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紅色。通體以進口蘇麻泥青料繪製紋飾,紋飾層次豐富,繁而不亂,盡顯明代初期青花瓷的粗曠氣質。
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瓷紋飾較為傳統。古玩行業內論及紋飾常言:「五朵花者未若一束蓮,一束蓮未若葡萄,葡萄者未若二或三朵花,二三花者未若纏枝瓜紋,瓜紋及更殊者皆為雋品」。此盤心繪瓜果紋,枝葉翻捲,籐蔓纏繞,精獷中帶有萬般精細,象徵碩果纍纍、物阜民豐。此紋飾充分體現出一代君主為黎民百姓祈求五穀豐登、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口沿飾海水波浪紋一周。此器釉光瑩潤如玉,青花髮色艷麗,自然暈散,釉面橘皮紋微微泛起。永樂青花紋飾明顯地較元代疏朗,描繪手法趨於自然、寫實。
永宣之際,為弘化天朝聖德,諭遣中官鄭和七下西洋,中外往來遂變密切,此前中斷數十年的海外經貿重開,與中東地區交流得以恢復,其中瓷器一項,深為當地貴族喜愛,故西下寶船之中不乏用於賞賚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視窯業,後更於珠山置御器廠,設有司專備窯事以供御用和賞賚,較之元朝浮梁磁局,規制更宏,技術精進,所出之品,為世所珍。
此盤傳承有序,原為舊上海醫學世家丁福保、丁惠祿父子舊藏。丁福保先生是上海灘傳統文化圈中的著名人士,曾出版大量醫學書籍並刊刻古籍,他一生收藏豐富,並曾經擔任中國第一個文物收藏社團——古泉學社的會長。丁惠康先生繼承了父親對於收藏的興趣。他的收藏以陶瓷見長,收藏的古代陶瓷曾經印有一部目錄,名為《華瓷》。此次上拍的明永樂青花瓜瓞紋大盤,是他們父子兩代收藏的最好見證。
與此盤紋飾相同者僅見三件,分別為海內外博物館珍藏,唯尺寸略小,均為37cm左右。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日本出光美術館各藏一件。另一件來自於海外私人收藏,購自香港蘇富比1984年11月19日秋拍葉義醫生專場拍品號177,當時成交價為902,000港幣。

8: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大天球瓶,尺寸:高55厘米;直徑40厘米,估價:RMB 3,800,000 ~ 4,800,000,成交價: RMB 5,520,000 ,成交時間:2018.01.08,拍賣公司:保利(廈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廈門2017秋季拍賣會。

拍品長頸,豐肩,球形腹,下承淺圈足。紋飾自上而下分三個層次,密而不亂。口沿繪海水紋一周,頸部及腹部以纏枝蓮紋為主體紋飾,肩部飾清雍乾特有的巴洛克風格卷草紋,近底足處繪變形蓮瓣紋,疏密相間,層次分明。青花髮色鮮艷明快,點塗一法運用極為嫻熟有致。
清代雍正乾隆都熱衷摹古創新,各類仿古瓷器迭出,其中天球瓶作為經典的永宣器類得到廣泛的摹制和創新,成為宮廷陳設用瓷。乾隆時期對天球瓶的摹制,延續燒製雍正時期的品種,存世實物較多,文獻上亦見多處檔案記載,如《造辦處各活記清文件》記錄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旨燒製一大批摹古瓷器,其中就有「宣窯放大天球瓶一件」、「宣窯放大青龍天球瓶一件」之名目。本品即為一例,其尺寸較大,高近55厘米,遠大於一般宣德天球瓶,更是符合文中所提及「放大天球瓶」之記載,其通體滿佈纏枝花卉之法意仿永樂年間天球瓶代表性紋飾。雍乾二朝清宮檔案記載,當時為求與古意暗合,所摹瓷器不落年款,亦與本器相符。結合文獻記載及拍品自身高超的格調,當為御窯廠所出,殊為難得。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