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韘到金韘背後的那些事——首次發現的商周金(共2張圖片)
  • 20年3月1日 06:0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芮桓公墓金韘

  韘,又稱為“決”,是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器具。因為弓箭的弦很細,拉曳時會磨傷手指,將韘佩戴於大拇指上,可免去手指疼痛之虞。

圖2 婦好墓玉韘 圖3 芮公墓玉韘

  韘在商代便已出現,考古發現的韘多為玉質,本文介紹的這件是金質韘(圖1),在商周考古中是第一次發現,出土於陝西省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27號墓。金韘出土時位於墓主右手部位,矮斜筒狀,正面如鼻頭狀突起,斷面呈橢圓形,且中間傾向下向後縱向起稜脊,脊上部突起一穿孔,側面有一近方形的扳突,背面外突呈浮雕鷹首狀,尖喙、圓眼作穿孔。長5、高2.3厘米。這件金韘與以往發現的許多玉韘相比,十分罕見,堪稱經典之作。 

  最早的玉韘(圖2)出土於商代晚期殷墟婦好墓中,與這件金韘造型應當同類,青玉質,中空筒形,一端平齊,另一端一側高一側低。低側緊貼拇指背,裝飾獸面紋。獸目下方有兩個穿孔,供繩貫穿系結固定。獸面兩側分別雕刻獸的身、尾、足。獸目上方有一條橫向淺槽,應是長期鉤弦留下的使用痕跡。婦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從墓葬同出大量青銅兵器看,其本人就是可以帶兵征戰的統帥。 

  出土金韘的27號墓共出的也有2件玉韘(圖3),這座墓葬的時代在春秋早期,與婦好墓出土玉韘雖屬同類,但變化較大。青玉,矮斜筒狀,斷面呈橢圓形,正面如鼻頭狀突起,背面外突呈浮雕鷹首狀,尖喙,圓眼作穿孔,側面有一近方形的扳突。長4.6、高1.9厘米。由於27號墓屬於帶墓道的中字型大墓,出土青銅器銘文表明墓主是芮國國君芮公,連同芮公的兩位夫人在內的26號、19號大墓,出土青銅器等級之高、金器做工之精美極為罕見。 

  有學者研究認為,漢代以後出現的具有韘的基本造型、不具有韘的實用功能的韘形玉珮、雞心佩,就是由古代玉韘演變而來的。時至魏晉南北朝,偶見韘形珮一如鳳毛麟角,之後終不復見。不過,從婦好墓出土玉韘到芮公墓這兩件玉韘與金韘形狀看,還看不出它們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然而,芮桓公墓地這件金韘的發現,說明自商代至春秋,韘這種器具從玉質變為金質,除了它的實用功能外,更多的還包涵它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商代婦好墓與春秋芮公墓葬的發現就是證明。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