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毛主席刻印的十大篆刻名家(共118張圖片)

中國歷代文人按照傳統習慣,都喜歡在字畫或藏書上鈐上自己的私人印章,毛主席也不例外。他非常喜愛中國篆刻藝術。他一生使用過不少印章,大多系名家所刻,流派紛呈,風貌各異,殊為珍貴。有些還...
漢印欣賞,率真、自然、樸茂、雄強(共26張圖片)

「昌威德男家丞」銅印,印面2.3□2.3cm,通高1.8cm。 印銅鑄,方形,瓦紐。印文為漢篆字體,白文,六字三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昌威德男家丞」。 此為新莽時封爵屬官印。印文中...
漢倭奴國王金印的歷史價值

漢倭奴國王金印的歷史價值,漢委奴國王金印印面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台高約0.9厘米,台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天明四...
漢代印章鑒定關鍵之一在印文(共9張圖片)

印章文化,是石材、刻刀與書法文字的完美結合。自從我國先民發明印章以來,其使用歷史已經超過2000年之久。明清時期是印章篆刻的藝術高峰,很多治印名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理念。在這種百花...
漢代印章的收藏價值怎麼看(共9張圖片)

印章,是一種用作簽署文件或表明身份、態度的文具,也可作為某種憑信。我國最古老的印章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且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了一定範圍的普遍應用。秦朝建立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
漢代印璽的種類和作用有哪些

印章在戰國時已廣泛使用,大都稱為「璽」,其分為官印和私印兩大類, 漢朝建立後,承秦制,其帝璽今已佚失,僅見一枚「皇帝信璽」封泥。1968年,在陝西咸陽發現一枚「皇后之璽...
漢代印璽的尺寸大小(共2張圖片)

「璽」字成為帝王印章的專用字是從秦朝開始的,當時秦朝在少府設置了「符節令丞」來專門掌管璽印,制定御府六璽的制度。規定只有皇帝可以用 「璽」,臣下只能稱「印」。 根據《漢官儀》的記...
清紫檀浮雕龍紋寶璽盒(1張圖片)

高17.5、長17.3、寬17.3厘米,精選上等紫檀材料雕制,用料寬裕。盒子呈正方體,上下以子母口扣合,器蓋面滿飾,雲龍紋,昂首挺胸,氣勢威猛,高浮雕技法使其立體活現。器身流雲飛舞...
清八旗簡介及八旗軍用印章真假的簡單判定(共11張圖片)

在清代歷史題材劇中,我們常常聽到劇中人物的身份是XX旗人士,並且不同旗的人有著較為鮮明的等級之分。那麼,這種以「旗」規定社會地位的組織形式,其起源、劃分等具體是怎樣的呢?1.清艾葉...
清代官印的收藏價值如何體現(共9張圖片)

清代印章,在古玩收藏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小,尤其是名貴材質經篆刻名家雕制而成的印章,往往在拍賣市場上有很不錯的表現。但是,也並不意味著非名家篆刻的清代印章就沒有收藏市場,因為目前大多數...
清代印章的發展特徵和藝術性簡介(共10張圖片)

清代印章藝術發展,既有對元、明印學傳統的繼承,也有清代印人和文化家的創新改良的因素在其中發揮促進作用。清代有不少書畫家參入篆刻的行列,在這種潛性壓力的推動下,不少制印人也努力研習以...
清乾隆禮部造「太醫院印」(共3張圖片)

圖1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枚清朝“太醫院印”(圖1)。印面7.7×7.8厘米,通高10....
永昌大元帥印的身世之謎(共5張圖片)

「永昌大元帥印」,攝於「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圖/范立)2013年,江口沉銀遺址發生重大的盜挖案件,部分文物流失;2016年該案破獲後追繳回一件「永昌大元...
歷代官印識別指南(共4張圖片)

印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官印。幾千年來,官印雖然在外形、印文字體等方面變化頗多,但表示「信用」的這一功能從未發生大的變化。 ...
歷代官印識別指南(共23張圖片)

安陽殷墟出土商代璽印,印文可能為族徽 印章大概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了。各種證明、各類手續和協議…&helli...
東漢龜鈕「郭賞」印賞析(共2張圖片)

圖1 東營市歷史博物館珍藏一件東漢龜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