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瓷器鑒賞技巧分享(共10張圖片)
  • 25年8月21日 04: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乾隆朝時期是清朝社會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國力鼎盛,百姓安定,因此文藝發展極為快速。而在景德鎮彙集了大批名師巧匠,他們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創新,把清朝的制瓷業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時候的瓷器製作無論是數量害死質量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堪稱經典。

不過,這個時期也成為清朝制瓷業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中國的制瓷業開始走下坡路,到了乾隆中期,御窯管理混亂,官窯的瓷質製作品質不斷下降,到了乾隆五十一年的時候,官窯體系中介,制瓷業也開始走下坡路。此時的官窯瓷器多以造型端莊規整為主,不如康熙朝時期的雄厚,也不如雍正時期的精美,造型卻更具豐富,各種新式品種被研發出來,像轉心瓶、鏤空套瓶、鹿頭尊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乾隆時期的瓷器胎體厚度適中,器型以規整為主,而胎質則多為潔白細淨。早期的時候,還保留了雍正時期的特點,到了晚期基本就是獨家創造。釉色比雍正時期的釉色更加細白,而且帶有玉質感,讓人看了十分喜歡。青花瓷的發展也非常大,此時候的青花瓷多以青白色為多,釉面光滑,有時候還會有波浪釉出現。彩瓷中帶有大量的顏色,低溫燒製,非常漂亮。

乾隆時期的紋飾豐富多彩,除了之前經常用的傳統紋飾之後,乾隆朝時期的工匠們還獨出心裁,想出很多寓意不錯的紋飾,比如福祿壽、多子多福、百子圖、五子登科、三羊開泰、八仙祝壽等,這些寓意美好的圖案成為後期各朝使用的裝飾圖案。

乾隆時期的官窯款識一般以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等三種為主,其中大清乾隆年制為篆書款,數量也比乾隆年制多一些。乾隆年制有篆書和楷書兩種,楷書一般都是在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則是篆書多餘楷書,大清乾隆仿古多見於仿古瓷上,以青花瓷為主。

民窯款識也是以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為主,不過字體不如官窯的漂亮,位置也不規整,與官窯存在很大的差別。不過,民窯款中多了很多其他的種類,比如堂名款、花押款等,這些都得到很大的發展。有些製作精美的民窯瓷器甚至被視為是官窯瓷,足見當時民窯瓷器發展的水平之高。

以上就是關於乾隆瓷器的鑒賞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想要瞭解更多,建議直接到專業古玩交易平台去瞭解一下,平台上會有專業人士分享經驗,能帶來更多的借鑒和參考。

乾隆瓷器精品鑒賞:

1:清乾隆30年(1730)粉彩鏤空開光魚戲水紋瓶,尺寸:高40厘米;直徑12.3厘米;BD12.3厘米,估價:HKD 550,000,000 ,成交價: HKD 230,000,000 ,成交時間:2011.06.25,拍賣公司: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瓷瓶高40厘米,口徑12.3厘米,底足外徑12.3厘米,瓶口內沿到內頸施松綠釉。內頸以下施白釉。口沿外沿紅地藍彩回紋,上下弦紋描金。彩繪結合了中國的粉彩技藝和西方的油彩畫法。瓶身份四個畫面,呈現的是中國傳統宮廷文化,四組「吉」字,寓意富貴吉祥。「吉」字紅地留白再施淡紅彩。用不同顏色串珠綴連一組吉祥圖案,串珠上連如意紋,下連蝙蝠再連牡丹紋,蝙蝠和牡丹兩組對稱,紋飾一樣,顏色不同。四組雙魚紋,同樣用串珠綴連如意、梔子花和菊花紋,寓意年年有餘。頸肩地色為桔黃,用礬紅描凸形,紋飾是仿古代戰將盔甲的三甲紋,紅黃釉彩襯托各種纏枝、萬字、如意等圖案。紋樣精細絕倫,色彩雍容華貴。紅黃相間,勝似雲錦。
瓶身粉青釉鏤空,夔鳳紋成雙成對。鏤分天地,通透斂日月之光,其品,其意天之佳合。佈局錯落有致,極富動感。分內外兩層,造型別緻,外部鏤空,內部是中國傳統的青花纏枝蓮瓶。透過外瓶的鏤空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內瓶上精美的青花圖案。圓潤的造型和濃重的色調,凸顯出其造型典雅優美,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通身絢麗的粉彩四組開光雙魚紋,繁複精美的鏤空技法,無處不在散發著皇族氣息。
瓶足一組纏枝花由和口沿相對稱的回紋和夔鳳紋組成,底部施松石綠釉青花款「大清乾隆年制」。釉面溫潤,略顯桔紋,底足寬厚,足脊圓潤光滑。套瓶內膽施白釉,釉面白淨滋潤。青花描繪纏枝花,藍色濃艷亮麗,沉穩靜謐。
瓷瓶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精湛的工藝技法上。瓶內套瓶的製作成功,說明乾隆年間景德鎮制瓷工匠的技藝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充分體現了滿清皇室貴族崇尚華貴的時尚風氣。瓶身紋飾帶有明顯的中西結合色彩,應是皇帝給外國使節的賞賜。
目前,除了台北故宮有一件類似藏品外,前不久英國倫敦拍出一件,存世被發現的這是第三件,堪稱珍稀。

2: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琅鳳舞牡丹包袱瓶,尺寸:18.2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HKD 207,086,000 ,成交時間:2019.10.08,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乾隆年制》藍料款。

玻璃為胎,形采包袱,束口皺褶,凸飾紅帶系結,豐腴飽滿。沿邊綴小花瓔珞,隨起伏曲褶而繪,摹擬錦布結集,妙不可言。巧施琺琅彩,黃地明亮,猶如晨光和煦,祥雲中,天鳳臨,儀態雍容盈萬方。飛鳳頂紅冠,翎毛柔密輕巧,多彩繽紛,描金添飾,細膩入微。曦照下,金翅展,牡丹雛菊叢上飛,翔舞頌昇平。鞓紅魏紫中,一蕾獨含苞,內書「乾隆年制」四字款,左證御匠神技。

瓶身鳳舞牡丹紋,鳳羽設色繽紛,豐潤耀眼,更以描金細綴,光彩輝映。如此融合多彩之複雜技法,應始於郎世寧(1688-1766年)筆下鳥禽繪畫,後得多位西洋傳教士宮廷畫師運用。然以紋飾、風格觀之,本品應純屬中式。玻璃廠、琺琅作均以西洋匠師為首,雍正帝曾評其所制之器雖好,卻流於洋風。

牡丹紋以粉紅、藕荷二色為主,柔美富麗,得自清初六大家之一惲壽平(1633-1690年)所創花卉畫派。綜上紋飾之琳琅設色、檸檬黃彩地,皆為數十載前,西洋傳教士傳入宮廷方得。

書乾隆年款於牡丹花苞,彷若花開自得,似范制年款於葫蘆瓜身之匏藝,僅現於此二件料胎包袱瓶。雍正朝銅胎畫琺琅器,則可見相類年款,書於器底之仙果或其他造形開光內,或如一件料胎畫琺琅鼻煙壺,底部繪靈芝形開光,內書年款(台北,2009年,前述出處,編號 II-23)。

3:清乾隆御制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尺寸:11.8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HKD 169,413,000 ,成交時間:2018.10.03,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乾隆年制》藍料款
「佳麗」、「翠鋪」、「霞映」印。

此碗器形雅正,弧壁渾圓略撇,胎質細密,均淨如雪。從景德鎮御窯跋涉上送京師,宮中妙畫琺琅彩,外壁寫生虞美人,黃自矜持、白怯羞緋、紅恃嬌縱、紫尚雅風,翠葉間,纖花或含蕾、或盛綻,曲莖搖曳微風中,石半掩、蝶縈繞,渲染描繪細膩如生。另一面墨題明人徐桂〈詠虞美人草〉詩二句,曰:「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既詠虞美人隨風起舞之妍姿雅貌,又是借花懷古。詩前有「佳麗」,後添「翠鋪」與「霞映」,共紅料印三枚。碗心加綴三多瑞果,更顯清朗秀逸。足底雙方框內藍料書「乾隆年制」四字細明體款。

4:清乾隆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尺寸:高48.9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HKD 123,860,000 ,成交時間:2010.12.0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0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六字篆書款。

壺唇口,短頸,頸、肩處飾對稱夔龍耳,扁圓腹,橢圓形圈足。通體青花繪牡丹、蓮花和芙蓉,再綴以胭脂紅料花朵;口沿下繪如意雲頭紋一周;腹兩側胭脂紅料繪雙鳳戲珠紋;足牆飾纏枝蓮紋。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此器色彩豐富艷麗,畫工細膩,為皇家陳設品中之精品。胭脂料為釉上彩,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景德鎮御窯廠燒製成功,督窯官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稱之為「新制西洋紫色」。東京松岡美術館藏一件相同的扁壺,與此器本為一對。

5:清乾隆黃地洋彩「福壽連綿」圖綬帶葫蘆扁瓶(一對),尺寸:17.7厘米,估價:HKD 40,000,000 ~ 60,000,000,成交價: HKD 107,060,000 ,成交時間:2012.10.09,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為高估價拍賣品。蘇富比可要求有意競投高估價拍賣品的顧客填寫預先登記申請表及交付蘇富比港幣2,500,000元或其他由蘇富比決定之更大金額的訂金及任何財務狀況證明,擔保或/及其他由蘇富比全權酌情決定要求的抵押作為參加蘇富比競投的保障。即投BIDnow網上競投服務並不適用於高估價拍賣品。

6:清乾隆瓷胎洋彩黃地錦上添花蓮紋長春百子圖雙龍耳瓶,尺寸:高38.8厘米,估價:HKD 50,000,000 ~ 80,000,000,成交價: HKD 66,475,000 ,成交時間:2018.05.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礬紅六字篆書款。

雙龍耳瓶,以雙螭龍為耳,細節處施以礬紅描金。瓶外口及圈足外壁繪礬紅金彩回紋裝飾,不僅上下相合,亦於瓶頸左右兩側龍耳形成統一之視覺觀感。瓶頸以黃釉地錐劃鳳尾形卷草錦紋,與瓶下脛部黃地洋彩西番蓮紋為配,兩種西番蓮紋一縱一寬,配合器物局部造型而設,顯示宮廷法度一絲不苟。瓶頸下部雙層蕉葉紋,與瓶身下部雙層蓮瓣紋,上下呼應,挺拔俊麗。瓶身通景繪長春百子圖,群嬰百子於山台岸邊,或擊鼓鳴樂,或舞獅相戲,或龍鳳對燈,或鳴炮相慶,遠處四童子分別高挑鯖、鲌、鯉、鱖四色魚燈行進山間,諧音「清白廉潔」之意。畫面以舞獅、綵燈、鞭炮諸元素,展現春節元宵習俗,寓有長春百子之吉祥寓意。嬰戲圖,為中國經典吉祥題材。於瓷器上出現,最早可見於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繪器物,其後宋金時期之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及磁州窯等瓷器上,皆可見到以刻花、印花、繪畫等技法表現的嬰戲圖案。明正德、嘉靖時期,嬰戲圖成為宮廷官窯定制紋樣,其後清代因受到乾隆皇帝喜愛,而發展成宮廷書畫與御窯瓷器之祥瑞主題,並附以長春百子等吉祥名稱。

7:清乾隆黃地洋彩軋道錦地折枝洋花玉壺春瓶,尺寸:29.3厘米,估價:HKD 30,000,000 ~ 40,000,000,成交價: HKD 57,240,000 ,成交時間:2014.10.08,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乾隆年制》款。

瓶巧作纖頸撇口,垂肩豐腹,下承矮足。雙曲優雅流麗,姿態婀娜,卻又比例恰宜,不失端莊。外壁洋彩細繪折枝洋花,有番蓮、銀蓮、百合、牽牛花、忍冬、蝴蝶花、桃花、水仙、石榴花、薔薇及翠菊等共廿七組,羞蕾待綻,嬌妍傲放,隙地滿施黃彩錐剔鳳尾形卷草紋,錦上添花,雅致入微,色彩豐富細膩,立體像生。丹葩紫華相爭艷,芳苞瑤草不攙先。肩上間添藍彩細錐鳳尾形卷草紋地折技蓮紋一道,下垂紅彩如意雲頭紋,藍紅亮麗,與黃料比對鮮明。口沿加紅地捲草花紋,足環飾層迭蓮瓣,俯仰相宜。口、肩、足加綴金邊,更益瑰麗。內頸與底均施湖綠,底心留白署礬紅「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方框款。
來源:美國私人收藏
傳約2002年於佛羅里達州舊貨市場購入
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 Brunk Auctions,2009年5月9/10日,編號800
盛世洋彩瓶 錦上妙添花
Hajni Elias此黃地洋彩玉壺春瓶,展現乾隆時期造瓷工藝之創新與進步。洋彩屬清宮最受珍視之瓷器品類,亦深受乾隆帝重視且喜愛。洋彩於清宮收藏中的地位,從紫禁城內廷之主殿,乾清宮內的特殊展示,即可略見一二。就連乾隆帝偏愛的另一處宮殿,圓明園歐式風格西洋樓,亦擺設有數件洋彩瓷。1
此瓶之器形與紋飾,屬乾隆早期江西景德鎮御窯廠最新穎之風格,其設計及造瓷技術,成功結合洋彩折枝洋花紋與軋道錦地於一器。軋道錦地之技術乃當時任職紫禁城造辦處的唐英所創,於瓷器鮮艷的彩地上,刻劃細緻紋飾,首作於康熙朝造辦處燒造之琺琅彩瓷,後於景德鎮御窯廠延作,其設計及燒造,多數皆需經過皇帝之批准與認可。
雖然記錄有案,此瓶當時為成對燒製且送至宮廷,此瓶為現存唯一之例。清宮檔案記載,乾隆十六年二月八日(1751),「洋彩錦上花玉壺春壹對」送至內廷,此處為僅見的洋彩玉壺春瓶記錄(圖一)。2 此瓶乃現知唯一符合之器,有可能為上述1751年入清宮收藏的對瓶之一。
此件玉壺春瓶成功融合傳統中式品味,及西洋裝飾手法及設色。首先,其器形取自經典宋式玉壺春瓶形,而比例則按清式風格略作調整,乾隆早期造瓷勇於創新,尤其在器形上,此瓶亦是其中一例,除了靈活運用新的裝飾技法及色彩,對於既有造型之調整,亦是無可厚非。此瓶足部寬厚,瓶腹更顯豐圓,口沿較傳統器形為寬,應是工匠循古而欲創新之舉。見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香港,1993年,頁259,圖版442,所錄清宮舊藏之清瓷瓶器的線描圖。3
「錦上花」式設計可能源自古典文學中「錦上添花」一語,首見於宋代文人書法大家黃庭堅的〈了了庵頌〉。4 與蘇軾年代相若,黃氏乃當時最具影響力之文人,以唐代詩人杜甫為宗,尤以收藏、臨學杜甫之作著稱。同身為書家、詩人及畫家,乾隆帝對於黃氏極為景仰,因此「錦上添花」一詞對他亦別具意義。詩中,黃氏以絲綢織錦比擬新建之佛庵,而現身於其間的他,就像是花朵,落於織錦上,使得這幢獨特的建築更顯迷人。「錦上添花」成了朗朗上口的成語,意指「好上添好」,寓意吉祥,賀人美事加乘,福分雙倍。
此瓶不僅展現傳統中式品味,其花卉紋飾及釉彩亦反映出西方影響。乾隆帝的審美品味,及唐英於制瓷上之造詣,造就出洋彩瓷器的繽紛色彩。5 以洋彩搭配錦地的「錦上添花」,則是出自唐英的巧思,如此搭配打造出極致賞心悅目之美感效果。
「洋彩」應指其來源可溯至西洋繪畫。玉壺春瓶之紋飾,運用西方繪畫中的明暗法,以亮點並調合白彩繪花瓣、葉片之亮處。洋彩能燒出如此明暗效果,也使整體紋飾更加立體逼真,而折枝洋花紋之構圖亦屬西式風格。此外,亮黃彩地極為珍罕,較常見於清宮傳教士創之北京畫琺琅器。劉良佑曾指出,黃彩乃清代金屬胎畫琺琅器之首要用色。7 而玉壺春瓶的描金口沿及框線,更明確顯示出北京畫琺琅器的影子。

如同其特殊器形,此瓶之年款亦甚罕見,屬乾隆初期二十年間嘗試燒造的多式年款之一,事實上,乾隆年間燒製的洋彩及琺琅彩瓷,可歸納出至少十六種不同年款樣式。其中四字青花、藍彩、礬紅、篆文款或是楷書款皆有;六字款亦見青花、礬紅之篆款。更可見搭配雙框、單框、或無框等變化。洋彩瓷書乾隆六字描金篆款者,極為珍稀,然存世亦見有刻六字篆款例。與現例相類之年款樣式,可見於一對洋彩萬年甲子筆筒,記年1743,亦展出於前述展覽,前述出處,編號65(圖三)。
此件洋彩玉壺春瓶華美絕倫,品相極佳,其紋飾工藝媲美存於台北及北京故宮的乾隆洋彩精品。清宮舊文件記載有案,更彰顯其為乾隆一朝之文化瑰寶。

8:清乾隆青花穿蓮龍紋長頸膽瓶,尺寸:46厘米,估價:HKD 35,000,000 ~ 45,000,000,成交價: HKD 49,037,500 ,成交時間:2017.04.05,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龍紋長頸瓶,瓶腹飽滿,器頸轉折柔潤修長,繪五爪飛龍,氣勢萬千,穿梭繁花折枝地,器形碩大無比,將乾隆帝的思古之情,華麗雄渾之品味,納於一身。游龍穿花,躍於瓷上,源於十五世紀青花瓷,雍正一朝始見復作,至乾隆時期加以精製。龍紋乃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最重要之紋飾,象徵帝王及皇權,此瓶鈷藍髮色濃艷,紋飾強而有力,以堆棧法畫制,倣傚早明青花瓷深濃帶黑斑效果,反映出當時瓷匠的高超技術。

穿蓮龍紋可見於明永樂朝天球瓶,此時龍紋較大,至正德朝,龍紋略小,與本品之飾相近,纏枝花地則更為密緻,作於各式器形,包括瓷瓶、盤、碗等,紋飾近類此瓶。長頸膽瓶,多施單色釉,但清代匠人取其器形,卻繪穿花龍紋,展時代之風。

此龍紋長頸膽瓶,紋飾濃麗,五龍遊戲纏枝卷花間,極為珍稀,未見他例有錄。

本品屬乾隆年間燒製之瓶款,器身如梨,瓶頸修長,廣見於世界各地重要博物館及收藏,每款紋飾獨一無二。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