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犀為貴英國羅斯柴爾德分解犀牛角(共2張圖片)
  • 15年2月27日 20:5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靈丹妙藥”、“起死回生”、“腫瘤、病症、糖尿病”……犀角是中國四大名藥之首,他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古代,人們將犀角製作成器皿,飲用白酒。犀角器也在古代工藝品中屬鳳毛麟角,在當今的市場更是獨領風騷。2003年以來,犀角在古玩市場上火起來,出現了大量“犀角杯”。俗話說,物以“犀”為貴,犀貴比黃金。據統計,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過400件。

  1、對犀角產地的判斷。犀角可以分為亞洲犀角與非洲犀角兩種。亞洲犀角的纖維相對較粗,紋路呈直線型,清晰可見,俗稱“甘蔗紋”。在犀角的底部常見有極其細小的鬃眼,俗稱“魚籽紋”。犀角甘蔗紋的縱深發展為平行狀態,這是與牛角的最直觀的區別。亞洲犀角的材質體積小,據說大的印度犀角長度也就約30厘米左右,而印尼犀牛角大概長的不過20厘米。凡是件頭較大的犀雕,一般都不是亞洲犀角。雖然亞洲犀角的甘蔗紋明顯可辨,但是質地細膩而有柔韌性,適合於雕制各種複雜的紋飾,顏色黑黃相間,透明度偏低。

  非洲犀角的特點是纖維紋路較亞洲犀角細,材質的體積大,大的可達1米左右,直徑粗碩,能雕制大件的作品。非洲犀角個大、質脆而易裂,各種質量標準都遜於亞洲犀角。在北方比較乾燥的氣候下,非洲犀角容易開裂。 
2、對犀角真偽的判斷。一般收藏愛好者收藏犀角雕,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是明、是清、還是民國的斷代,而是雕件本身是真犀角,還是牛角的代替品。如果我們用一件亞洲角的價錢買回了一件廣角,儘管價位高了些,但畢竟買回的還是犀角;如果用廣角的價錢,買回的卻是一件牛角,那麼就算徹底打眼了。因此,能否正確辨識犀角與牛角,是這一項收藏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基本功。犀角與牛角的區別其實並不複雜,最基礎的常識有這樣幾點: 
(1)犀角的外表裸露著甘蔗紋,之所以取名“甘蔗紋”,就是因為外觀極像撕開皮的甘蔗,粗纖維直上直下,儘管纖維的粗細不均,但是排列卻平行有序,不可能出現縱橫交叉。在甘蔗紋直通的橫斷面上,可以見到像束起的頭髮端面一樣,有點點圓形的鬃眼,俗稱“魚子紋”或“粟眼”。牛角沒有甘蔗紋,也沒有魚子紋,有些贗品製作出了甘蔗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排列的粗細缺少很自然的變化,或者有纖維橫豎搭接的現象。同時,端面上的魚子紋排列比較理性,缺少天然的無序,比較容易識別。

  (2)原始犀角具有獨特的結構特徵,即“天溝”和“地崗”。在雕制時,工匠惜材如金,決不會將凹槽和凸起的地崗削平,尤其是明、清時期的犀角樽,大部分都是利用天溝為流,將地崗處理為柄。地崗的凸起是牛角所不具備的,如果一隻牛角樽的樽體與柄是天然連接的,可以想像這需要多大的牛角原材料。所以觀察雕件的凸起有沒有連接痕跡,是鑒別真假犀角的方法之一。

  (3)在手掌上呵氣,使手掌微有潮潤,用雕件在上面摩擦發熱,就能夠區分出犀角與牛角的味道區別。我們先不去描述真正犀角的所謂“香酥”、“腥而不臭”的味道,可以用這種方法到市場上去聞牛角的味道,牛角摩擦後的味道的確是腥臭的,而犀牛角摩擦後因為同樣是角質,所以有腥味但是不臭,腥膩味中夾帶著一絲淡淡的香味。現在牛角通過各種手段注入了香味,用來遮蓋本來的腥臭,這種味道的特點就是很濃很沖。明清時期的老犀角,在經歷了幾百年的使用把玩之後,質地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表面的味道揮發殆盡,摩擦後只有程度很輕的味道。由於現在全世界都不允許捕殺犀牛,所以新犀角雕件絕少見到,在通過味道鑒真假別時,凡是散發有較濃重的香味的,一定要小心迴避。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