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五彩瓷是如何「獨領風騷」(共2張圖片)

明代萬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年號)朝共48年,是明代歷時最長的朝代,由於宮廷和上層社會對於細瓷的追求和廢除禁海,致使瓷器產量劇增,瓷器品種繁多,數量巨大,還出現...
影青瓷的真偽鑒定方法

胎質鑒定:影青瓷即青白瓷的真偽鑒定,首先得鑒其瓷質,因為湖田窯的器物瓷質極好、質量極高,有的幾乎達到了胎薄如紙、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視通透見指,宛如極富水頭的白玉...
海撈瓷的出現及市場價值(共1張圖片)

「海撈瓷」多是明清時期銷往國外的瓷器,即保持中國瓷器造型和傳統繪畫風格,同時又加入西方繪畫元素,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徵。 1998年德國「海底探險公司」於印尼勿里洞海域打撈出水...
清代仿生瓷到底仿的是什麼(共9張圖片)

清朝的瓷器製作工藝是我國制瓷業的最高峰,也是封建社會最後的風雲時期,尤其是清康熙至乾隆階段,堪稱空前絕後。清代的瓷器製作,一方面講究復古,大肆仿製宋元官窯瓷器,延續高古器物遺風;另...
長沙窯瓷器(共2張圖片)

長沙窯是晚唐時期著名瓷器窯口,屬於南方瓷器,代表陶瓷是青釉、綠釉、黃釉。在晚唐時期和宋代是重要的出口瓷器,因為長沙窯窯口位於長沙市望城縣銅官鎮石渚湖一帶,故又俗稱銅官窯,古代也稱為...
「海撈瓷」品相分新、舊(共1張圖片)

目前我們看到的出水瓷器,大體上可以按照保存狀況分為新、舊兩種。所謂舊,是指這些器物本身的釉面已經受到嚴重磨損,器體上(特別是露胎部位)多粘有貝殼、珊瑚等雜質。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沉船...
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共6張圖片)

永宣瓷器是明代青花瓷器發展的代表性的兩個時期,永樂青花瓷是繼元代之後中國青花瓷的第二次高峰,而宣德青花瓷被美譽為「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個皇帝,是洪熙皇帝...
雍正粉彩纏枝蓮紋笠式碗(共4張圖片)

笠式碗又稱為「斗笠碗」,涼帽式碗,草帽式碗。五代、宋以來流行的碗式之一,形似倒置尖頂斗笠而故名。器呈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清代碗式為寬口沿外撇,圓腹,圈足較大,造型洗練簡約,深獲...
這件康熙天藍釉菊瓣尊為什麼就是假的呢(共4張圖片)

老李得意洋洋地拿出他的寶貝,據他講,他的寶貝最少也值200萬。我們略有好奇是怎樣的寶貝讓老李這個老收藏迷這麼有自信。 他說這是他在2001年左右歐洲回流拿到的,並且他一口咬定一定...
首都博物館元代瓷器精品(共21張圖片)

我們對於元朝,內心裡的誤解和歧視很多,甚至敵視也不少,無非氣不忿皇帝是少數民族,就直觀認定人家沒文化。 其實不然,瞭解元朝文化,建議你去一趟首都博物館,看看那裡收藏陳列的元代瓷器...
蓮花紋瓷器的發展與特徵(共8張圖片)

我國用蓮花作為裝飾題材大約始於周代。這時的蓮紋缺乏寫實感,屬於較為抽像的蓮紋。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銅器上的蓮紋開始趨於寫實。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是一件裝飾寫...
光緒青花瓷鑒定要點(共9張圖片)

我國的青花瓷燒製,在清代康熙時期達到了鼎峰。在這個鼎峰過後,即使還有雍正、乾隆二朝這樣極為興盛的青花瓷藝術階段,但總體趨勢仍然是在走下坡路了。到了清代嘉慶以後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咸...
龍泉窯的特點和收藏價值(共9張圖片)

作為宋朝六大窯系之一的龍泉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主要產於浙江省的龍泉窯而得名,在我國的三國兩晉時期開始成立創燒,清朝時期龍泉窯結束了燒製,生產瓷器的時間長達一千六百多難,是...
青白瓷的特點是什麼

青白瓷的特點是什麼,青白瓷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以景德鎮為代表創燒的一種瓷器。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
淺議五代「官」字款小罐與宋定窯金扣碗(共7張圖片)

圖1 五代五瓣雙系瓜稜罐 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因割據、戰亂、分裂,僅僅維持了五十六年。由於時間短,這一時期留存到今天的陶瓷器...
明代瓷器如何鑒定(共7張圖片)

明代瓷器如何鑒定?明朝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窯場數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築陶瓷和其它類型的陶瓷製造大大地超過了以前歷代,展示了陶瓷業大發 展的局面。由於制瓷工藝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