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黃釉早就在唐朝時期出現了,但是正色的黃釉出現還是宋朝汝窯的高溫黃釉,明朝時期黃釉又有了新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黃釉有兩種,一是以三價鐵離子著色的石灰釉,屬於高溫釉、二是以含鐵的天然礦物為著色劑,屬於低溫的黃釉,特別是明清時期的黃釉都是以鐵為著色劑的鐵黃,通過氧化焰低溫燒製而成,色澤呈黃色,溫潤度以及光滑度較高以及釉面的透光度較強,猶如璞玉般的質感。
圖1:明嘉靖
嬌黃釉梨形帶蓋執壺;成交價:RMB 15,525,000;尺寸:高14.5厘米;拍賣公司:保利(廈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7-06-25。此件嬌黃釉梨形帶蓋執壺是一件極為罕見難得的明嘉靖年制瓷器精品。目前為止,查閱多方史料記載,僅有一例可靠的相近器形著錄:礬紅釉梨形執壺,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同樣也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低溫黃釉瓷器燒製量較多,具有著著色力較強,色澤較為的鮮艷,裝飾紋樣較為的多樣,有刻花、劃花等各種類型。而淡黃則為其中的一類,在清代康熙時期的琺琅彩料中開始出現,主要用來燒製淡黃色的瓷器,釉層的透明度較高,釉色黃稍重,但是在其製作的工藝上以及提煉的技術上都得到了較大的進步。
圖2:明成化
黃釉撇口盤;成交價:RMB 9,177,300;尺寸:14.8厘米;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7-04-05。
而發展至乾隆時期時,釉色中加入了玻璃白,使其色澤呈現為淡黃色,大多都在一色釉器上。通常都是通過高溫氧化焰燒製,釉色較為的黃潤,帶著黑色或黑褐色的斑點,猶如鱔魚的皮色,燒製量也較多,但是現今存世量較少,收藏價值也較大。
圖3:明嘉靖
嬌黃釉金鐘杯 (一對);成交價:RMB 9,085,000;尺寸:直徑12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6-06-07。本品為一對,杯敞口,弧腹,圈足,,內外施黃釉,其釉汁肥厚,流淌自然,髮色嬌美,猶有「嬌黃」風采。器型飽滿莊重,品格不俗;底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兩行單圈楷書款,難得成對保存,尤顯珍貴。
在我國古代鐵結晶釉中的一個重要品種有茶葉末,屬於高溫的黃釉,釉色上的呈現特色較為明顯呈失透的黃綠色,在其瓷器上會從暗綠的底色猶如茶葉般的細點,有一種濃濃的古樸、亮麗、清新之感。在唐朝時期茶葉末黃釉出土的瓷器,色澤上亮麗感較強,瓷器的紋樣裝飾較少,大部分都是純色狀,典雅、高貴之感較為的濃郁。
圖4:清嘉慶
黃釉暗刻「蒼龍教子」圖天球瓶;成交價:RMB 5,520,000;尺寸:高29.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9-06-05。本品造型挺拔規整,長直頸,腹部渾圓,底部內挖成圈足,通體施黃釉,色近杏黃,釉層明潤,頗具玻璃質感。釉下劃刻
「蒼龍教子圖」,圖中祥雲迭現,形態各異,深得洶湧之象,但見五爪蒼龍自祥雲中探身而出,神情兇猛,身姿矯健,大有氣奪千里之勢。足脛處海浪翻滾,一幼龍字海水中躍起,與側首下顧的蒼龍深情對望。兩龍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顧之際,更得以妙筆傳示出濃濃的殷切之情。其製作工藝頗為不易,需在素胎上描繪底稿,再以鋒利尖錐沿紋飾在素胎上刻劃,工匠須有百倍信心,方能運刀如筆,使得紋飾生動流暢,刻花完成後,通體再施黃釉入窯燒造,方能成此佳器。
以乾隆、雍正時期的出土產品為例,乾隆時期是燒製最為成功的,在其釉色的呈現上黃綠色的混合裝,常常成為綠者稱茶、黃者稱末,而雍正時期則是黃綠選一,沒有同時出現過,釉色上偏綠色的較多,在瓷器上會出現古銅的銹色,這是在瓷器上很少出現的,色澤具有較大的特色,淡雅、高貴之感散發的淋漓盡致。
圖5:明嘉靖
黃釉撇口杯;成交價:RMB 3,831,300;尺寸:8.2厘米;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7-04-05。此杯黃釉色澤盈潤。黃釉者,宮廷尊用,尤適小巧精妙之器。淺單色釉器,觀之形簡色單,實則燒製技巧要求極高,於各類器中屬最難一類,須取純土,施精工,胎、釉、火必嫻熟,佳器方成,如有微瑕,前功盡棄。
黃釉色瓷器在瓷器史上的出現時間較短,之初在釉色的呈現上以及工藝上都處於發展時期,而中後期則是將黃釉這一品種發展傳播量較大。現今的瓷器史上,製作精良、工藝特色、紋飾刻花的黃釉瓷器較少,市面上很少見到,只有在大型的拍賣會上才難得一見,足以可見黃釉瓷器的珍貴性,存世珍品較少也是它收藏價值較高的原因之一,更是因為它獨特的色澤以及呈現給觀賞者一種獨特的感覺,猶如不可褻玩物,高高在上之感。
圖6:清雍正
鱔魚黃釉雙如意耳尊;成交價:RMB 3,784,968;尺寸:高23厘米;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7-04-04。本品瓶撇口,短頸,折肩,深弧腹,高圈足外撇,削足考究,足端露胎呈紅褐色。整體器形端莊,全器通體施蟹甲青釉,釉面平整光潤,髮色沉穩,色澤深沈靜穆。肩部、底部飾弦紋,使得單色釉面掠其漣漪,凸出之弦紋處釉色微淡,相互映襯,賦予變化;頸部兩側裝飾有如意形制耳一對,底部亦施蟹甲青釉,正中落「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模印款。
圖7:明嘉靖
黃釉杯;成交價:RMB 3,149,080;尺寸:10厘米;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1年春季拍賣會。
圖8:明永樂
黃釉盤;成交價:RMB 3,220,000;尺寸:直徑20.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7-12-17。黃釉盤胎壁較厚,內外壁均施黃釉,釉色勻淨稍顯淺淡,底部無款,施白釉,釉薄處明顯泛黃,呈現黃白參差的現象,此獨特之處與宣德及以後歷朝的黃釉器有明顯區別。另揚州文物商店藏有一隻黃釉小碗,國內專家去年達成共識,一致認為屬於永樂朝製作,其釉色及底部特徵與拍品亦無二致,可知此類不署款識、胎釉特徵相同的黃釉器,均為永樂官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