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瓶賞(共4張圖片)
  • 23年10月1日 21:4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2 清宣統醴陵窯釉下五彩花鳥紋瓶

  “瓷城”醴陵位於湖南東部,是我國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也是重要的陶瓷產業基地之一。醴陵窯是在隋唐五代時期長沙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釉下五彩瓷而聞名世界。而醴陵釉下五彩又稱“窯彩”,是在青花和釉裡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07年至1908年,創燒出多種高溫釉下彩,號稱“釉下五彩”,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尤其是創燒的多種復合彩料,以多層次的色階豐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圖1 清宣統醴陵窯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瓶

圖3 清宣統醴陵窯釉下五彩花卉瓷瓶

圖4 清醴陵窯釉下五彩山水人物紋瓷瓶

  醴陵釉下五彩的基礎顏料,是用金屬氧化物或它們的鹽類為著色劑,與一定量的硅酸鹽原料配製而成,材料本身就不含鉛毒;這種顏料不需要釉上顏料那樣採用含鉛很高的熔劑輔助髮色和降低焙燒溫度,而是在1350℃—1400℃高溫燒煉中,彩料中的熔融物與熔融狀態的坯釉互相黏合,覆蓋的釉層能抵抗自然酸鹼的侵蝕,耐磨損、保持花色清晰、鮮艷、明亮。所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陶瓷。其色料品種繁多,色澤極為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色系。色彩效果五彩繽紛,濃而不俗、淡而有神。畫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瑩潤澤,具有飽滿的水分感。裝飾紋樣造型簡練,結構嚴謹,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近期,筆者飽覽國內多家博物館並查閱文博資料,整理了一組館藏清代醴陵窯釉下五彩瓷瓶,以饗讀者。 

  圖1為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珍藏的清宣統醴陵窯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瓶。瓶高46.8、撇口直徑20厘米,線條流暢,如鳳凰之尾,造型優美。瓶上繪有黑色的扁豆,紫色的花叢下一對竹雞遊憩其中,悠然自得。其畫面線條簡潔圓潤,色調濃淡相宜,沉穩典雅,並採用獨特的雙鉤分水法畫成,具有工筆畫的意境。1909—1911年,此瓶分別參展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和意大利都朗國際賽會,連續獲得金牌獎,從此醴陵瓷開始名揚華夏,走向世界。此瓶因瓷瓶上部向外展開時,似一隻正在開屏的鳳凰而得名。其是在葫蘆瓶的基礎上保留下部球形後,向上拉伸上部且向外延伸邊沿而成。它是綜合了傳統的尊和瓢的特點後,醴陵瓷獨創的器型。叫絕之處在於瓷瓶展開的鳳尾寬度一定要超過下面球體部分的直徑,能夠使人產生一種奔放灑脫、向上跳躍的強烈動感。 

  圖2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宣統醴陵窯釉下五彩花鳥紋瓶。瓶高30.3、口徑6.3、足徑6.3厘米。瓶撇口,細長頸,長圓腹,圈足。瓶內外通施白釉,胎體輕薄。以釉下五彩繪花鳥紋,色彩淡雅。外底有青花楷書“大清宣統三年湖南瓷業公司”款,外圍綠彩雙圈。該瓶亦稱觀音尊,瓶體纖長,線條流暢。器型為侈口,瓶口收束之後略微外翻,瓶頸豐腴,瓶肩如美人豐肩圓潤秀美,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的瓶腳外翻,如美人飄動的羅裙。 

  圖3是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清宣統醴陵窯釉下五彩花卉瓷瓶。瓶高49.2、口徑15.2、底徑16.7厘米。其通體白地釉下五彩裝飾,腹部繪臘梅、菊花、山茶花、繡球花等五彩花卉各一束。底書“大清宣統二年湖南瓷業公司”款。器物畫面素雅,造型秀美。花卉分外妖嬈,寓意吉祥富貴。這件瓷瓶造型取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枇杷尊的一種,在明清時期較為盛行。其器型為撇口、束頸、垂腹、二層台式圈足。而湖南瓷業公司的這件枇杷尊,在傳統造型上又有所變化、創新。 

  圖4為長沙市博物館珍藏的清醴陵窯釉下五彩山水人物紋瓷瓶。瓶高47.4、口徑12、足徑13厘米。圓唇、敞口、束頸、折肩、體瘦長、下收、圈足,作釉下五彩裝飾,口外側沿和折肩處各一周青花卷葉紋組成如意雲頭紋,折肩的上部有八組青花花卉紋,頸部有兩組折枝花卉紋,肩至腹底繪五彩山水人物秋遊圖,底款被磨掉,應屬陳設瓷,是醴陵釉下五彩的代表作。其畫面色彩富麗而不失淡雅,山水深遠而不失恬靜,人物神情閒適,表現了文人士大夫對田園風情的嚮往。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