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瑰寶」鈞窯瓷器的發展和傳承
  • 16年9月5日 07: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國瓷器的故鄉,瓷器歷史源遠流長,china一詞即有瓷器之意,從3000多年前的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經秦、漢、南北朝到唐代得到飛速發展。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藝的基礎上,創燒成功窯變銅紅釉鈞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窯變效果將瓷器由青白二色帶入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成為宋代五大名窯的之首。北宋徽宗時(1101-1125)成為御用珍品,誥封”神鈞寶瓷”並在禹州市設置官窯,燒製宮廷用瓷,每年欽定生產三十六件,禁止民間收藏,因官窯地處禹州城內”古鈞台”附近,故窯名”鈞窯”,瓷器名為”鈞瓷”。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谷牧、余秋裡、姚依林、喬石、張愛萍、萬里、李鵬等多次把鈞瓷選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
  鈞瓷起源於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那裡地處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有”南山煤,西山釉,東山瓷土處處有”有傳說。據實踐,生產鈞瓷如果離開這些條件,在任何國家都不會成功。
  鈞瓷的名貴在於其獨特的窯變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繪,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即”鈞瓷無雙”,且釉透,釉活,胎質精純,堅實細膩,叩之聲園潤悅耳,清脆動聽,觀之形端莊優美,古樸典雅,它的釉變色五彩繽紛,璀璨奪目,渾然天成,構成一幅幅神奇的圖畫,如寒鴉歸林,夕陽殘照,高山雲霧,峽谷飛瀑,伯牙撫琴等等,這些釉變畫,千變萬化,意味無窮,具有千古耐看有魅力,名人曾用”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峽谷飛瀑菟絲縷,窯變奇景天外天”等來形容鈞瓷窯變之妙,民間有”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黃金有價鈞無價”國外更有”雅堂無鈞瓷,不可自誇富””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
  迄今為止,在禹州境內已發現北宋鈞窯遺址多達40處,尤以神垕鎮大劉山下最為集中。禹州現存最早的鈞州志中說:”瓷窯在州西大劉山下”。在禹州市神垕鎮下白峪村和萇莊鄉等地,先後出土黑、褐釉高溫窯變花瓷,被陶瓷學家稱為”唐鈞”,它是宋代鈞瓷的先聲。宋”靖康之變”(1126年)後,宋室南遷,官鈞窯停燒,鈞瓷一時受挫。到金、元時代,鈞瓷有了新的發展,各地爭相仿製,風靡一時,鈞窯播火全國。元末明初,因戰亂和災荒,鈞窯生產漸衰。明、清時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諸名窯衰退,鈞窯也基本停燒。清朝晚期,鈞瓷復甦。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神垕鎮燒製鈞瓷者已有10餘家。民國年間,因戰亂、災荒頻繁,鈞瓷生產舉步唯艱。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後,因大旱和政局混亂,藝人外流,鈞瓷生產趨於停產狀態。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鈞瓷事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1955年,鈞瓷又在它的故鄉禹州市神垕鎮得到恢復。1977年後,鈞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銷盛況空前。目前鈞瓷產品在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利用現代技術,突破了”鈞不過尺”等界限 ,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品,國際奧委會、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台、外交部等先後收藏鈞瓷作品,鈞瓷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亞、歐、美、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先後在日本,香港舉辦了展覽會,引起極大轟動,1997香港回歸,鈞瓷作品—-1.997米高的”豫象送寶”作為9600萬河南人民的禮品送往香港,1999年3月,11件鈞瓷珍品被選為李鵬委員長出訪歐亞六國的禮品,1999年8 月,鈞瓷產品”玉龍騰飛”參展”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1999年4月8日,國家郵政局在禹州市舉辦了”中國陶瓷—-鈞窯瓷器特種郵票首髮式”,千年鈞瓷被選入國家名片中,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成為不可缺少的收藏佳品。
  來源:藏瓷網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