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梅瓶瓷器鑒賞(1張圖片)
  • 21年5月17日 17:0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梅瓶是中國古代陶瓷器史上重要器形之一,梅瓶器形美觀,瓶體細高,短頸小口,豐肩瘦腹,權衡比例猶如古代一位苗條淑女,玉立亭亭。樣子收藏網通過宋代梅瓶介紹一下瓷器鑒賞,瞭解宋代的梅瓶功能、瓷器紋飾以及器形特點。
梅瓶的功能
梅瓶在宋代是裝酒的器具,主要是河南磁州窯的瓷器,也有少量定窯白釉梅瓶。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兩件磁州窯梅瓶,瓶體上分別飾有「清沽美酒」和「醉鄉酒海」的字樣。由此可知,當時梅瓶是裝酒的容器。梅瓶很美,但貯酒仍是它首要的實用功能。為了盛酒多。宋代民窯梅瓶,製作成型後,要先在瓶體施一層很厚的白色化妝土,再施加含鐵量很高的黑釉,然後用墨筆在上面分割出不同的裝飾部位,再在每個裝飾部位上勾畫出所要裝飾的紋樣,這時工匠用竹筆劃繪出正式的紋飾,再用竹刀剔去紋飾之外的黑釉,接下來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燒成。當時所說白釉,其實就是先施白色化妝土,後施透明釉而形成的。白釉黑花十分明快。
宋代梅瓶上部重大,下部窄細。這樣重心較高,日常使用時容易傾倒。為了保持瓶體穩定,製作者在成型時,往往巧妙地將瓶體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實用功能。搬動時,梅瓶形體適合捧在懷裡,和置放在安定架上。美酒美器,讓人喜聞樂見。由於梅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後來人們不再拿它來裝酒,而是擺設在家中,供人欣賞。由此可知,陳設瓷(美術瓷)是由日用瓷發展而來的。  最初的陶瓷器皿,是單純模仿自然形體而成,比如模仿瓜型和葫蘆型等等。而後才逐漸依據不同器物的使用功能和製作者的審美意識,來進行獨立設計和製作,由低級到高級,由巧的遇合再到熟練的掌握,在反覆實踐中得到啟發,總結出規律制訂好程式。梅瓶和其他一些陶瓷器皿,大體上是這樣進化而來的。  
梅瓶的器形
梅瓶是中國瓷器中最美的器形之一,就如果婀娜多姿的少女的身材。宋代的梅瓶,多為鴨蛋形,腹較豐,有的小口為洗口,器體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長而接近於直線,底部比較小,器體的最小直徑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處理手法多樣,常有稜角分明的轉折,整個形體秀長優美。各地瓷窯都有燒製,但以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金、南宋時期多為窄肩、瘦長的雞腿式,其形制猶如契丹人的「雞腿壇」或「牛腿瓶」。


宋朝瓷器工匠在設計與製作這件梅瓶時,或多或少將人體美的因素融入了梅瓶抽像的形體造型之中。瓶體細高,短頸小口,豐肩瘦腹,權衡比例猶如古代一位苗條淑女,玉立亭亭。以現代審美眼光看,這件瓶體又展現出東方人體抽像美的含義,因而它既古典又符合現代的審美要求,所以梅瓶一直是瓷器收藏家鍾愛的器形。李紀賢先生所編著的《中國古代陶瓷百圖》一書中,第58圖是一件宋代扒村窯白釉黑花梅瓶。圖像清晰,形體少見,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我在不同的博物館見過幾件宋代梅瓶,雖各有特點,但終不及扒村窯這件好看。第58圖梅瓶應該算是磁州窯系代表器物之一。梅瓶那黑色的牡丹纏枝紋飾,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在適合著瓶體,使細高的瓶體顯得端莊富麗,給人以嫻靜挺秀而又樸實的美感,顯得十分大氣。
宋代梅瓶的紋飾
宋代梅瓶,以磁州窯型為主,又以刻繪黑色花紋者為上品。 宋梅瓶紋飾題材廣泛,常見的有牡丹花卉紋、游龍雲紋、山水紋、魚藻紋,還有世俗人物等等。裝飾樣式有牡丹纏枝式、游龍雲紋單獨紋樣式,還有錦地開光式等等。  宋梅瓶體型一般都比較高,在視覺上略有不安定感,裝飾部位的分割,就是為了減弱這種不安定感。這樣橫破豎高,在視覺上就舒服了。幾個裝飾部位又按主次做寬窄之分和疏密之別。這樣的裝飾,求豐滿求均勻。整體紋樣要適合瓶體整體空間,局部紋飾也要適合局部空間,處處講適合,處處求飽滿。紋飾越飽滿,瓶體就越顯穩重和美觀。  宋梅瓶,從造型到裝飾,無不表現出宋代民間工匠的才能和智慧,還有他們那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倣傚的。
宋代梅瓶多是民窯瓷器,到了明清兩代,梅瓶已成為景德鎮的官窯產品。這時的梅瓶胎質已完全瓷化,而宋梅瓶在材質上應屬半陶半瓷。  明清梅瓶,形體不像宋梅瓶那麼細高,而是略顯敦實,立地穩當,口底反轉交待非常清楚,瓶體曲線也柔和,且抬肩收腹撇足,有著美男子的氣韻,顯得振作而生動。  
明清梅瓶,多以青花紋飾為主,色調雅致。裝飾題材多樣,常見的有龍鳳紋和人物世俗畫面以及山水畫面等。由於一些文人畫家參與繪瓷,致使明清梅瓶文墨氣十足。明清梅瓶在工藝製作上要求嚴格,這是宋梅瓶所不及;而宋梅瓶瀟灑自如的風格,又是明清所不如。所以瓷器鑒賞要明白你需要的是什麼,要懂得取捨,才能欣賞不同朝代瓷器的美麗,和懂得瓷器的藝術價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