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拍賣怎麼鑒別真假
  • 25年3月15日 02: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碑帖拍賣怎麼鑒別真假,過去俗稱“黑老虎”,它既是一種有文化歷史內涵,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品。 前輩為了記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慶典等,把文學形式和書法家的手跡經過名匠刻手,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藝術內容,還經過裱裝成軸或冊頁,這樣就成了碑帖。那麼碑帖拍賣怎麼鑒別真假呢?

面對如此繁雜的作偽手段,那麼,若手中捧著一本自認為良好的舊帖,我們應如何去辨別其真偽呢?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冷靜,心靜才能詳細觀察,綜合考慮,不致急躁武斷。然後仔細觀察作品字口是否有神,有無塗墨現象,紙與墨是否相合,再觀其首尾有無名人題籤、題記,有無收傳印記,題記和印章與拓本內容是否相符,有無張冠李戴,再看整本是否染色,考據處是否有拼補或描填痕跡。若拓本真實,題跋、印章亦可靠,便有可能是善本,還須進一步推敲。若拓本好,但無名人跋與印,亦不失為善本。但若拓本有問題,即使題跋可靠,亦只能是次品或資料,不具文物價值。

總之,各種作偽無論手段如何高明,鉤摹如何精細,與原石相比總有一定距離。第一,字劃神氣不同。真品精神十足,偽品萎靡不振。第二,石花不同。經過天然風化而剝落的石痕非常自然,而偽品人工椎鑿痕跡頗濃。如再仔細觀察,必然還有遺漏點劃或錯字出現。舊拓本皆採用當時佳墨精心椎拓,墨色濃重黝黑、紙墨相發,神采飛動,每一展卷,總是墨香四溢,令人神怡心曠,而偽作則多用近時劣墨,平淡粗劣,且無墨香。故作偽者其他皆可修飾,唯墨氣無能為力。

如果各種跡象表明,此本絕對是真品,雖非精品,但亦非偽造,就是不知是何時所拓。那我們除根據紙質與墨氣推斷外,就需要借助字口的肥瘦與觀察石花的泐損情況來斷定年代的遠近了。如今看到的碑,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

近年,雖已逐步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在這之前,這些碑都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歷經風雨的侵蝕,有些地方開始出現石面自然剝落的痕跡,即"石花"。有些地方出現人為的劃痕或自然人為的斷裂現象,有的一斷為二,有的斷為三節,更有甚者已漸為殘石碎片。

經過歷代文人墨刻、商賈、盜墓者的不斷推拓,碑的字口由初刻時的肥厚圓潤而逐漸變得細瘦而枯乾。這些潛移默化的微小變化,為我們給碑帖斷代提供了依據。

以上就是關於“碑帖拍賣怎麼鑒別真假”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