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圖的創作背景
  • 15年6月9日 20:0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搗練圖的創作背景,《搗練圖》是1912年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東方部部長岡蒼天心(日本人)從北京一位貴族手上購買的,並於當年8月正式入藏波士頓美術館。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搗練圖的創作背景。

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發展到繁榮昌盛的時代。當時的繪畫興旺鼎盛,產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優秀畫家,遺留下諸多異彩煥發的藝術傑作。

在仕女畫發展的早期——漢魏晉時期,畫家筆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廣袖。在這一時期繪畫理論著作中稱仕女畫家為“青工綺羅”。到仕女畫發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時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始有“仕女’”之稱。畫家創作的仕女形象也演變成張萱畫中所描繪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於當朝統治者的審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畫家有張萱、周昉等,張萱是周昉的的老師,其工細妍麗,代表了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但因時代久遠,張萱的繪畫作品多數都散佚無存。現存的《搗練圖》卷、《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武後行從圖》雖或為後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窺見其繪畫技藝之一斑。

以上關於“搗練圖的創作背景”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