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雕漆工藝藝術品中最受歡迎的剔紅(共14張圖片)
  • 23年5月4日 18: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雕漆工藝品種有很多,根據漆色的不同,有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紅是我們見到最多的工藝品,大概中國喜歡紅色的緣故,因為紅色代表的吉祥,代表的好運。剔紅以錦紋為地,花紋隱起,華美富麗。
剔紅也叫「雕紅漆」或「紅雕漆」,跟其它品種的雕漆工藝一樣,就是在木胎體上上層層髹漆,少則幾十層,多則百層以上,然後在漆上雕刻花紋。剔紅雕漆技法成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清兩代。
明黃成《髹飾錄·坤集·雕鏤第十·剔紅》中寫道:「剔紅,即雕紅漆也。……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其法常以木灰、金屬為胎,在胎骨上層層髹紅漆,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至相當的厚度,待半干時描上畫稿,然後再雕刻花紋。
剔紅九龍紋圓盒

  剔紅九龍紋圓盒,明宣德,高8.2cm,直徑19.8cm。清宮舊藏。
  盒木胎,圓形,平頂,直壁,平底,臥足。通體在黃漆素地上雕紅漆花紋。蓋面飾雲龍紋,龍發前衝,閉口,體彎曲勁健,雙睛以黑漆點染。器壁飾雲紋。盒內及外底均髹黑光漆,填金御制詩:「永樂創朱漆,文孫應見之。原從果園制,亦類肯堂為。著色層披赭,雕紋細入絲。九龍各蠖略,粉本所翁貽。乾隆戊戌御題。」並「乾」、「隆」兩方小印。外底左側邊鐫刻填金楷書「大明宣德年制」豎行六字款。
  此盒胎體厚重,髹漆肥厚,漆色純正,漆質細膩,雕刻圓潤,運刀嫻熟,磨製光滑,圖紋緊湊,龍紋雕刻得雄健有力,諸方面均體現了宣德朝漆器的特點。
剔紅團香寶盒

  剔紅團香寶盒,清乾隆,通高6.4cm,最大口徑12.2cm。清宮舊藏。
  盒木胎,梅花形,無足,上下對開式,以子母口分出蓋與器身。器外與蓋的兩面均滿雕相同的桂花,枝繁葉茂,團花似錦。器裡黑光漆,一面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一面刻「團香寶盒」四字。
  此盒漆色紅妍,雕花不露地,格調清新,為乾隆朝的典型作品。
剔紅雅集寶盒

  剔紅雅集寶盒,清乾隆,高11.6cm,口徑33cm。清宮舊藏。
  盒圓形,平蓋面,矮圈足。通體髹朱漆。蓋面作圓形開光,內雕單線回頭天錦和水波錦紋,分別表現不同的空間。畫面正中山石聳立,芭蕉、松葉繁茂,山石前界出空地,在龜背「卍」字錦地上壓雕文人雅集圖:一長鬚長者正揮毫潑墨,左右兩長者和身後兩侍者面帶笑容地凝神觀看。人物眉須細膩,神情生動。蓋壁龜背錦地上雕刻各種團花圖案,具有較強的立體效果。此種裝飾圖案和雕刻手法為清乾隆時期的風格。盒上下口沿雕連續回紋。盒底髹黑漆,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蓋內黑漆地上有刀刻填金「雅集寶盒」四字器名。
剔紅海獸圖圓盒

  剔紅海獸圖圓盒,高6cm,口徑15cm。
  盒由完全相同的兩部分合成。盒外朱漆彫落花流水,幾隻海獸戲於滾滾波濤之中,刻劃生動。盒內髹黑光漆,蓋內正中有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雕工精細純熟,波紋如絲,一刀剔下,不見敗痕,表現出乾隆時期雕漆工藝的一種嶄新風貌。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兩種原因,一是受明晚期嘉靖、萬曆雕漆犀利深峻、刀不藏鋒之風格的影響,二是此時的雕漆使用了「牙作」匠人。據檔案記載,乾隆初年,造辦處「漆作」尚無雕刻匠人,故皇帝命在造辦處「牙作」當差的南方刻竹名匠從事雕漆製作,如乾隆「三年十月十四日,傳旨:『雕漆盒若漆得時,交牙匠雕刻。』」。這種以刻竹技法雕刻的漆器,自然把南方刻竹那種奇峭清新、精緻細密的風格帶到雕漆中來,使乾隆時期的雕漆呈現出刀鋒犀利深峻,稜線精密有力的鋒稜之美。如此件海獸圖圓盒,雕刻之精幾乎無懈可擊。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此盒製作共耗時一年半之久,足見此件雕漆作品耗工費時之巨。
剔紅蘭亭寶盒

  剔紅蘭亭寶盒,清乾隆,高11.8cm,長26.4cm,寬20.65cm。
  盒呈雲頭式,通體髹紅漆,蓋面雕曲水流觴圖。蓋壁和盒壁各有四個開光,內裝飾錦地花卉紋。器內及外底髹黑漆,外底中部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款,蓋內中部刀刻填金楷書「蘭亭寶盒」名色簽。從水波紋細如髮絲的特徵推斷,此件漆盒應由造辦處發樣,旨令蘇州織造製作而成。
  根據《蘭亭集序》記載,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會稽蘭亭相聚燕飲,以祓除不祥。蘭亭地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掩映,溪水蜿蜒環繞,將酒杯置於溪水中漂流,大家三三兩兩坐於曲水岸邊,酒杯停到誰的面前,誰就取飲並賦詩。儘管沒有絲竹管弦演奏,但邊飲酒,邊賦詩,足以抒發各自的情懷。

  剔紅蘭亭寶盒與剔紅流觴寶盒蓋面的曲水流觴圖幾乎完全相同,顯系出自同一稿樣。查閱清宮檔案可以發現,皇帝認為款式或紋樣好的器物往往要求造辦處留樣,以備日後再做類似款式時使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