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漿銹色鑒定咸豐重寶真假(共4張圖片)
  • 21年12月16日 01:4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對古錢幣收藏愛好者來說,咸豐重寶辨別真假與其它古錢幣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憑借辨別文字、材質、聲音、銹色等要素來分辨,但是由於咸豐重寶不同於其它錢幣的特點,比如:年代較近,傳世較多,錢體碩大,文字深邃,變化萬千等等,所以在辨別咸豐重寶真偽的方法上應當與辨別其它古錢幣真偽略有不同。

 從包漿銹色鑒定咸豐大錢真假

  許多專家高手往往辨別真假時,常說「文字呆板」、「缺乏韻味」等詞語,實際上這大約是一種由於經驗積累形成的第六感觀的感覺,並非初學者可以領會的境界,況且這種傳統的評價往往是先有感覺、後找依據,先入為主未必科學,這種感覺常受到「珍稀」、「鮮見」、「變異」、「群議」、「權威意見」等因素影響,人家說「假」便猶豫不決,越看越疑惑,越看越像假。筆者以為大可不必如此,收藏是自己的,自己獲得,自己欣賞,自己研究,只要慰籍此心足矣,所以只要積累自己一套辨別真假的經驗,實在是收藏愛好者必須掌握的本領啊。

  依筆者見,咸豐重寶辨別真假的關鍵一般不在於文字和聲音,那些低劣的仿品也許存在「文字呆板」問題,而對於稍微高檔一些的贗品,常常鑄造工藝不會太差,文字很精準難以發現漏洞;鑒於咸豐重寶時間僅僅兩三百年的歷史,對於銅質的潛移默化影響不大,所以聲音一般也依然清脆響亮,傳世錢火氣全無卻又是自我經驗感覺的問題了吧?所以,大概筆者以為辨別咸豐重寶真假的最重要、最容易掌握的辦法是從表面上區別「積垢」和「銹色」。

從包漿銹色鑒定咸豐大錢真假

  傳世的咸豐重寶,其歷史留下的痕跡是改變不了的,特別是一代一代經過流傳的痕跡更顯而易見,無論是邊緣上的磨損,光亮細膩;還是地章裡的污垢,縫隙處厚、平整處稀,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偽造出來的,形成的銅、垢顏色差異恰恰是古錢幣特有的魅力,而偽造品往往是顏色平平,無論邊緣還是地章,顏色都是灰禿禿的一片,甚至連鑄造痕跡都清晰可見;當然,也有做得厚薄不均,但是不牢固易脫落,完全不同於真品的感覺。

  生坑的咸豐重寶,因為大多埋藏時間不長,或者只是淺埋而多污染,所以咸豐重寶即使生坑,其銹色大多無法形成如唐、宋時期的厚厚的綠銹,顏色常常是黑綠色,或全黑色,或灰土色,或鐵銹色不等,銹色多數比較輕實、堅固、均勻,綠色輕薄但不浮,黑色濃重而不松,太厚則不真,太淺則偽作,其實這幾種銹色都是淺埋或放置產生,經日月之光,或風雨之摧,或煙塵之染,堅固自然,比起近期所偽造品的一層淡淡的鐵灰顏色,大相逕庭,根本不是一個概念。近期,才注意這些生坑錢幣,也才發現生坑咸豐重寶同樣具有魅力。

從包漿銹色鑒定咸豐大錢真假

  偽品往往仿製傳世極難,因為無法實現那種精黃或淡黃露銅的光亮,與地章或字跡縫隙間的積垢,形成的鮮明對比,相反做偽者往往做出混沌一片,給人極其不舒服的感覺來,自然這種傳世品的反差特色是任何模擬或偽造都沒有辦法做出來的;偽品仿製生坑的比較多,但是卻又很難做出來那種堅硬切均勻的各種顏色的銹色來,多數僅僅是很薄很薄的一層灰黃顏色,或者再塗抹上一些斑跡,雖然有些畫蛇添足,但是不加上去似乎更假!

從包漿銹色鑒定咸豐大錢真假

  筆者覺得在辨別咸豐重寶真假的標準上,文字、材質、工藝、聲音固然為辨別提供著諸多的依據,而依照咸豐重寶的「積垢」和「銹色」辨別真假,則是一般愛好者最容易掌握、最簡單易行、最直觀有效的辦法呢。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