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繁昌窯青白釉蓮瓣紋香爐(共2張圖片)
  • 23年5月24日 18: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北宋繁昌窯青白釉蓮瓣紋香爐

  宋代文人注重生活品位,“煮茶、焚香、插花、掛畫”是宋人追求雅致生活的“四般閒事”。作為宋代文人焚香用具的香爐,大多製作精緻,品質優良。本文來介紹一件北宋時期繁昌窯生產的青白釉蓮瓣紋香爐。

圖2 “天香吉所”銘繁昌窯香爐瓷片標本

  這件青白釉蓮瓣紋香爐(圖1),高13、口徑6、底徑4.5厘米,1972年安徽省銅陵市出土,現收藏於安徽博物院。爐形為敞口,束頸,深腹微鼓,腹部飾有刻花紋飾,下承高足,高足製成二層台造型,足內中空,高足上部與爐腹連接處塑一周覆蓮瓣紋裝飾。瓷爐器型小巧,胎體輕薄,器身通體施青白釉。 

  安徽銅陵市與繁昌縣緊鄰,距繁昌窯窯址不過數十公里,所以根據這件瓷爐的出土地點,結合胎釉特徵判斷,其應為繁昌窯產品。安徽沿江、江南地區多見有這類高足豆形(或稱杯形)的青白釉香爐出土,基本多為北宋時期繁昌窯產品。宋代北方地區多見有一種高足折沿的香爐造型,一般稱之為“行爐”,意為行香用具。北宋繁昌窯高足豆形爐與北方常見的“行爐”造型略有不同,最顯著的不同是沒有明顯的折沿,體現了南、北方風格的差異。 

  中國香文化的歷史相當悠久,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香的出現與遠古崇拜有關,先民們認為煙氣上升氤氳之態可以達上蒼、通神靈。香的使用伴隨著香具的出現,早在商周時期,陶質的熏爐即已普遍流行,漢代的博山爐更是典型的精緻香具。兩宋時期,是香文化的鼎盛時代,香和香具已遍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宮廷宴飲、婚禮慶典、禮佛祈福、茶館酒肆、書房閨閣等各類場所都會用香。著名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就繪有“劉家上色沉檀揀香”招牌的店舖,反映了當時香料商品化程度也相當高。 

  繁昌窯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的繁昌縣,由駱沖、柯家沖等窯址組成,窯址在1954年最早被發現,隨後幾十年間,文物工作者對繁昌窯進行了多次的考古調查與試掘,近十多年來,又進行了數次正式發掘,共清理了龍窯窯爐三座,出土了大量窯具與瓷器標本,對繁昌窯有了較全面的認識。繁昌窯是一處專燒青白釉瓷器的窯場,產品種類有碗、碟、缽、罐、執壺、爐、粉盒等,因為已普遍採用了匣缽裝燒工藝,所以產品釉面較勻淨,質量較高。研究者們認為繁昌窯創燒於五代時期,其燒造青白瓷的時代比著名的景德鎮窯青白瓷更早,並已達到較高的工藝水平;北宋早、中期,繁昌窯產量達到最高峰;北宋中晚期逐漸衰落,全面停燒可能在北宋晚期或末期。 

  在繁昌窯窯址上也發現過較多的青白釉瓷爐標本,其中較精緻的瓷爐標本多見裝飾有蓮瓣紋,蓮瓣多與佛教信仰有關,此類蓮瓣紋瓷爐很可能是佛教信眾們禮佛時的焚香用具。繁昌縣博物館汪發志等撰寫的《繁昌窯青白瓷的造型與裝飾》(《東方博物》2018年第3期)一文中,介紹了一件2016年他們在繁昌窯窯址上採集到的瓷爐座盤部位的標本(圖2),標本可見覆蓮瓣裝飾,並刻劃有“天香吉所”幾字銘文,明確表明其為焚香用具的用途,是一件十分難得而珍貴的標本。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