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淺絳彩一詞,最早來源於中國傳統山水畫設色的一個概念,原指以「元代」四家中為代表的山水畫派畫家,在繪畫時用水墨勾勒輪廓,而後加以皴擦,最後用籐黃、淡赭、花青等冷色彩渲染而成的技法。在瓷器上的運用,是在燒好的瓷胎上,先用加入鉛粉的黑色顏料勾描出紋飾畫樣,然後以色度較低的紅、綠、藍、黃等色料薄塗暈染,最後用650~700℃的低溫烘燒,是一種釉上彩瓷器。但是在瓷器上的淺絳彩,不局限於傳統畫中的山水題材,而是人物、花鳥都有所表現,並且往往集詩、書、畫、印為一體,借鑒以外有所超脫。
圖1:清 淺絳彩山水人物紋帽筒,成交價格RMB127,616。高28.5cm。
在鑒賞時,由於淺絳彩瓷器的一些特性,很多人有時會產生對它和粉彩瓷或新粉彩瓷的混淆,實際這三者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首先,粉彩和淺絳彩的燒造溫度的確是一樣的,但是用來勾描和暈染的材料,差異比較明顯。一個是畫樣的黑彩,粉彩瓷所用黑料是純度高的鈷土礦,而淺絳彩瓷用的是摻鉛粉的低純度鈷土礦。其次,為保證黑彩與瓷胎的粘合緊密,要在黑彩畫線處覆蓋一層薄而透明的鉛料,但是淺絳彩不用,直接用材料填畫。由於這兩項操作不同,粉彩瓷瓷畫上的黑線較深亮,淺絳彩瓷畫上的黑線要更淺淡。第三點,是彩料內填層的區別。粉彩瓷在用彩料填色以前,先用含砷的不透明白料塗瓷胎一層,即所謂上一層玻璃白,但淺絳彩也不要,直接用彩料在瓷胎上填塗。基於此,粉彩瓷的色層要厚一些,渲染的效果更深,而淺絳彩瓷的色層較薄,並且有頗具水墨感的暈染效果。最後一點,跟當時彩瓷匠人的分類有關。粉彩瓷匠人往往工於技,燒造技術要略勝一籌,但是一般只工一種瓷畫題材,或者說只允許按照內廷要求的某種式樣製造,這是當時粉彩瓷匠人分工細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但是淺絳彩瓷器,普遍是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彩瓷作品,它的來源就是文人在瓷器藝術領域涉獵的結果。所以淺絳彩瓷藝人,一般自我發揮程度較大,從畫稿設計到勾樣再到暈染成色,一個人可以包攬全程。因此粉彩瓷的瓷畫雖然同樣精美,但是不如淺絳彩瓷靈活灑脫。
圖2:清 淺絳彩六方人物瓶,成交價格RMB134,400。高60cm。
至於淺絳彩瓷與新粉彩瓷的差異,這就涉及到淺絳彩的一些特點了。淺絳彩由於色層薄,色料較淺,並且表面不夠光滑,因此時間一長,不僅容易藏污納垢,並且彩繪曾容易褪色、脫色甚至剝落,同時,淺絳彩的淡雅空靈、雋秀清韻,更多的是符合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在俗化的生活情景下,淺絳彩瓷難以承受時間的痕跡,故逐漸不被世人喜愛。因此,在這種風氣下,新粉彩瓷更為受到人們歡迎。它採用和淺絳彩瓷相同的燒造方法,只是是用粉彩繪製瓷畫,並且更加具有商業性和通俗的觀賞性,濃艷俏麗,具有更強烈的視覺衝擊。
圖3:清 淺絳彩山水琮式瓶,成交價格RMB92,000。高29.5cm,該琮式瓶素雅清淡,畫風明快透澈,略施淡彩,山石草木便躍然眼前,整器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而成,將「詩、書、畫」融於一體,使山水清新氣息更加濃郁。
淺絳彩的燒製,最早發現的來自咸豐年間,因此距今年代不算特別久遠,並且後世仿製的比較多,所以目前的淺絳彩收藏市場情況比較複雜,需要藏家多加留心。以這件仿清光緒淺絳彩四方瓶為例,此瓶高高42cm,器型完整,釉面瑩潤,一側繪遠山行者,相對一側繪老松雛鷹,其餘兩面題寫詩文,詩書畫呈現一瓶。那麼它的造型、用釉還有修胎等都沒問題,甚至還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橘皮釉,但是細看它的彩,就會發現問題了。這件瓶的彩很新,這是不正常的,是後描的,俗稱後掛綵。其本質是一種仿古手段,要麼是在老的瓷胎上新勾畫樣,要麼是對原有紋飾的剝落部分重新掛綵,這樣就只能算新的,因為不是權威機構進行的修復工作。所以淺絳彩瓷收藏,一旦遇到彩特別鮮亮完整的,那就要多加謹慎。
圖4:清 淺絳彩風塵三俠六方大瓶,成交價格RMB37,964。高58cm。
圖5:清 淺絳彩山水人物瓶,成交價格RMB44,850。H39cm。
圖6:清 淺絳彩山水人物天球瓶,成交價格RMB43,700。高57cm。
圖7:清 淺絳彩人物鹿頭尊 ,成交價格RMB28,750。高50cm。
圖8:清 淺絳彩山水紋圓瓷片,成交價格RMB16,270。直徑29cm。
圖9:清 淺絳彩茶壺 (兩件),成交價格RMB18,400。尺寸不一。
圖10:清 淺絳彩博古大盤,成交價格RMB8,800。直徑34cm,盤尺寸較大,畫片以清供圖佈滿,題材吉祥,寓意美滿。
圖11:清 淺絳彩護鳥扁瓶,成交價格RMB6,900。高28cm。
圖12:清 淺絳彩山水人物文房小件,成交價格RMB7,637。直徑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