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青花缽式爐怎麼區分,如何鑒別晚明清初的青花瓷器香爐(共8張圖片)
  • 24年1月11日 10:2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香爐在明末清初時頗為流行,今天樣子收藏網介紹一下明末清初的香爐特點,主要從釉色和器型介紹一下明清香爐的不同,明清青花缽式爐怎麼區分,如何鑒別晚明清初的青花瓷器香爐,我個人比較喜歡缽式爐,所以就從青花缽式爐談起。
明末清初是一個過渡時期,因為正好是朝代更替的時代,一個沒落走上一個新的興起的時代,從瓷器上就能感覺到變化。晚明青花香爐多使用國產青料,呈色較淡,為灰藍色,清代早期順治時期仍然可以找到這樣的青花香爐,到了清代康熙時期就使用明珠料了,紋飾和技法以及瓷胎都有著明顯的變化了。

明天啟青花羅漢圖爐

明天啟青花羅漢圖爐

明天啟青花羅漢圖爐
  明天啟青花羅漢圖爐,高17.5厘米,口徑28.5厘米,足徑18厘米。
  爐口微侈,束頸,鼓腹下斂,高圈足。底心處有一圓孔。胎體厚重。器裡光素無紋,白釉閃青。外壁通體青花繪32個羅漢,三五成群笑談於山水之間,周圍襯以卷雲、松柏、溪水、花草。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明天啟青花羅漢圖爐造型古樸,人物姿態生動自然,遠山近水層次分明,山水交融,雲霧繚繞,景致幽雅,意境深遠。繪畫線條清晰流暢,青花一改單線平塗的技法,並有色階變。

明崇禎款青花羅漢紋爐

明崇禎款青花羅漢紋爐 明崇禎款青花羅漢紋爐

明崇禎款青花羅漢紋爐 高7,口徑10.7,底徑8.8. CM
明崇禎款青花羅漢紋爐 直口、平沿、鼓腹、圈足。口沿下部暗刻帶狀勾連菊花紋一圈。腹下部至圈足處暗刻帶狀水波紋一圈。腹部為主題紋飾,繪羅漢、山石、太陽。外底中部書雙直行楷書款「大明崇禎年制」。足跟外牆削釉一刀,底足有粘砂。白釉稍泛青;青花髮色明麗而淡雅。紋飾以突出主題為主,淡化了輔助邊飾。最為難得的是有崇禎年款。

【青花雲龍紋爐】

  

青花雲龍紋爐,清順治,高19厘米,口徑21厘米,底徑12厘米。

  爐盤口,短頸,斂腹,平底,因殘缺無耳無足。口沿施醬釉,外口下繪幾何紋,頸飾菊花寶珠紋,腹飾二龍戲珠,隙地青花書「山東東昌府臨清州席廠街,三義廟供奉爐、瓶一案。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三日,信士董世瑜奉。」
  此爐造型、紋飾均為清初青花爐的典型式樣,且書有具體的供奉地點、年代,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康熙青花缽式爐
康熙青花缽式爐早期康熙青花胎體厚重,釉面肥潤呈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與器底釉色不一致,個別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層醬釉,底足處理不是很細膩,有火石紅,露胎處能看到一圈細密的旋環痕跡。

總結了明末清初青花香爐的不同
1.青花料使用的不同,所以導致青花色不一樣,晚明青花多使用國產青料,呈色較淡,為灰藍色;而清代早期尤其是康熙使用明珠料,顏色翠藍,很容易鑒別。
2.瓷胎工藝也不一樣,晚明缽式爐器型不規則,瓷胎疏鬆,燒造工藝不好,而清代瓷胎堅硬,厚重。
3.器型也不一樣,明末時香爐造型較清初香爐略高,通過青花缽式爐可以看到明代器型不規整,而缽式爐口沿多是直口的,這點很重要,對鑒別明代香爐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而清代康熙時期青花瓷器香爐胎質緊密,厚重,而香爐口沿外撇。當然通過清代順治瓷器香爐可以看出還有明代香爐的影子,這就是過度時期的瓷器。
4.明代晚期多有款識,但是清代早期青花一般不書帝王年號款,偶見以宮廷或御花園中的齋堂落款,不帶雙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圓明園中的住所。當然什麼都沒有絕對的,只是一個鑒定方法,可供參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