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01.西魏與北周的動物畫
西魏、北周時期(公元500—585年),敦煌動物畫進入第一個輝煌時期,具有代表且比較集中的是在第249窟、285窟。
此期逐步從北魏的裝飾概念中走向活生生的現實,其畫風的主旋律是矯健與奔放,造成了飛舞、流動的視覺效果。
在這個期間中,佛教與其他宗教衝突與融合中,引入了多種崇拜的概念,崇拜對像甚至包含了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等在內。壁畫上除了描繪天上世界外,還有人間世界,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物畫題材有了更多的樣本,佔有的壁畫面積也增加了很多。在北朝、南朝、西域的文化影響下,繪畫風格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動物畫題材既有走獸飛禽,還有爬蟲,共三十餘種。
02.西魏流暢線條下的自然美
西魏時,敦煌石窟出現了狩獵場面,來象徵人間貴族的生活,繪在覆斗形窟頂下段繞窟一周。貴族狩獵題材更多源自漢代中原的壁畫。在山林間畫野獸出沒,習慣稱之為“山林動物”。不同的是這些動物的畫法已經偏離漢代固有的模式,而是用更加流暢的下線條表現無所約束的自然美。
西魏 莫高窟 249窟 受驚的野牛
畫面中受驚的野牛,邊逃邊回首。畫師們僅僅用概括簡練的速寫勾勒出野牛的動態神情,逼真傳神。充分表現了作者繪畫技巧的嫻熟,從這個圖中表明了早至南北朝時期,畫師對於野牛結構的認識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西魏 莫高窟 249窟南坡 山林動物
整個窟頂四坡的內容表現的是佛、儒、道關於天上人間的觀念。上部表示了“天上”的各種神話人物和神異動物。最下端是以自然界表示“人間”,有起伏連綿的山巒,山巒間的狼、羊、野牛、狐狸等野生動物出沒。
西魏 莫高窟 249窟南坡 佇立的野牛
這頭處於靜態的野牛,與受驚的野牛遙相呼應。畫面中出自一人之手。牛的脊背、頭部及脖子之下的輪廓線,都反覆的修訂過幾次,甚至連眼睛都未描畫出來。整個畫稿效果猶如一幅現代動物畫的速寫。牛的身後畫有一直嚎叫的狼。
西魏 莫高窟 249窟北坡 山林動物
整個在表示人間的山林中,有野牛、野豬、虎、黃羊、鹿、馬等,畫面中生動傳神,特別是獵黃羊和獵猛虎的場面,動感更加的強烈。這是敦煌早期動物畫的傑出代表。
西魏 莫高窟 249窟北坡 野豬群
這幅圖以白描手法,準確地抓住了野豬群的形體特徵,母豬腹下一排下垂的乳頭和蹄子,下筆雖簡卻又細緻入微,豬仔蹄子則全部省略,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小蹄子或隱沒在草叢中,或者模糊於塵土裡。
西魏 莫高窟 249窟北坡 奔虎
畫面中,狩獵者追到猛虎前方,反身拉弓射虎,從而捕捉到最刺激、最緊張、最精彩的瞬間。這種構圖來源於漢代畫式。
西魏 莫高窟 249窟南坡 狼
山林中,有一隻狼正在覓食。畫家勾勒出輪廓線後,直接用石綠色平塗畫出,用色頗為誇張,似未再描定稿線,頗似一幅沒骨畫。因畫筆中顏料與水分略有濃淡深淺,天然留下了筆觸略呈暈染之狀。
西魏 莫高窟 285窟東坡 山林動物
山林中,在連綿起伏長滿樹木的山中,有四座禪室。野豬、鹿、虎、牛、羊等,有的臥在禪室前與僧人為伴;有的在覓食;有的正在被獵人捕殺。這種禪僧與狩獵圖像組合在一起的壁畫,屬於佛教表現禪戒:不律儀變相,更多的意思是為了表達勸告修行者不要像獵人那樣破殺戒。
西魏 莫高窟 249窟西坡 鹿與猴
窟西坡的畫面中畫有一直鹿在飲水,不遠處的海邊,又畫了一隻猴,動手頗為滑稽。這兩隻動物表示善良和智慧,在中國的世俗文化中更多附會成百祿封侯的吉祥話。
西魏 莫高窟 285窟南坡下段 被縛的驢
窟西這是修禪圖的細部,被繩索縛住腿的驢正在悲鳴掙扎,動態及敷色都是寫實。是敦煌早期壁畫中表現驢的罕見佳作。
西魏 莫高窟 285窟 鬥雞圖
這幅鬥雞圖畫在五百強盜成佛故事畫屋頂上,與故事內容無直接聯繫,只是作為比喻烘托強盜與軍隊爭鬥的氣氛。這是敦煌壁畫中唯一一幅鬥雞圖,在稍早的嘉峪關晉墓壁畫中也曾出現過鬥雞圖。
西魏 莫高窟 285窟東坡 飛鶴
這兩隻比翼齊飛的白鶴,繪於窟頂,是一幅用赭色線起稿而未施丹青的白描。天空中蓮花、忍冬、流雲、流星等或流動,或者旋轉,增添了畫面的動感。整個窟頂除了飛鶴之外,無不敷彩,可能畫家有意利用白色的底子來表現白鶴所致。
西魏 莫高窟 285窟北壁 鸚鵡紋
由鸚鵡和忍冬紋樣組成的門楣圖案中,兩隻鸚鵡立於花蕾之上,紅嘴紅爪,淺藍色羽毛。在“鸚鵡本生故事”中,鸚鵡是知恩圖報的仁禽。
西魏 莫高窟 285窟北壁 雙鴿紋
這是繪在望板圖案中的一對鴿子,鴿子站在中央上部一朵盛開的蓮花上,羽毛以綠、青二色暈染,產生寶石藍的效果,色感相當逼真、優美。
03.北周流動下的動物畫
北周 莫高窟 428窟東壁南側 愁虎
薩埵太子本生故事畫中突出刻畫老虎飢餓至極,而對捨身飼虎的王子,連吃的力氣都沒有,因而滿面愁容。
北周 莫高窟 428窟東壁南側 虎紋
將虎紋畫在窟頂的平碁圖案上,是敦煌壁畫中僅有的一個孤例。其造型風格使我們聯想到漢晉時期一些石雕線刻上的虎紋線畫。
北周 莫高窟 299窟北坡 遊獵圖
這是腅子本生故事畫中國王出遊射獵的場面。左上角一隻野羊四條腿集中站立於山尖上,誇張中含有真實,趣味橫生。
北周 莫高窟 428窟東壁 飛馳的馬
這是兩位兄長見薩埵王子捨身飼虎,急忙策馬回宮報信的情景。馬的形象是嘴細長,頭部和臀部豐碩,瘦腕大蹄。
畫法是用赭紅線勾勒出輪廓後,用顏色在輪廓線內平塗,但有意留出一些底色,不再勾勒定稿線。這匹青灰色的馬,後腿根部弧形線條延伸到臀部的中央,意在表現後腿骨的結構。
北周 莫高窟 296窟 耕牛、孔雀、蛤蟆和蛇
這是《善事太子入海品》故事畫的一個情節,講善事太子騎馬出遊,看到農民耕地耕出昆蟲,被蛤蟆吃掉,蛤蟆又被蛇吃掉,而蛇又被孔雀啄食。悟到了人和各種動物為了生存而相互殘殺,心生施捨之志。
(來源:敦煌石窟藝術全集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