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高洋墓大門吏俑(1張圖片)
  • 24年6月15日 17: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北朝時期,陶俑是官僚貴族階層墓葬中主要的隨葬品,陶俑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可觀。尤其北朝陶俑,在繼承前代陶塑工藝精華的基礎上,受到外來文化與各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不但內容豐富,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這一時期的陶俑,尤其注重對人物表情的刻畫,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1987年,河北磁縣灣漳村北齊皇帝高洋墓出土陶俑1600餘件。隨葬墓中的這一龐大陶俑群,生動反映了當時的儀衛、喪葬制度和社會生活、服飾等狀況。其中,兩件高達1.42米的大型門吏俑,屬於北朝墓葬中首次發現的陶俑類型,其中一件正在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畫”陳列展出。 

  “門吏”是古代一個職位,即“看門人”的意思,要麼看城門,要麼看衙門,總之都是很小的官,故被稱為“吏”。北齊高洋墓出土兩件大門吏俑之後,其他地方也有類似陶俑出土,完整者皆為一對。2006年1月,陝西省考古所文物工作者在西安市南郊清理發掘了一座南北朝墓葬,墓主為1500多年前稱雄於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柔然族貴胄,該墓就隨葬有一對碩大的門吏俑。其中較為完整的一件,高約96厘米。可以說,這件門吏俑,除身高略低一些之外,無論形貌氣質,還是穿著打扮,都與北齊高洋墓出土的那對門吏俑極其相似。由此可見,成雙成對的“大門吏俑”,是北朝貴族墓中較為常見的隨葬品,反映了墓葬的時代特色。 

  北齊是北朝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朝代。北齊陶俑受佛教造像的影響,人物特徵飽滿自然。同大門吏俑一樣,高洋墓出土的1600餘件陶俑,無不面容清秀,儀態端莊,以適當誇張和大體寫實的手法相結合,追求一種寧靜而含蓄的美。考古發現證明,北方出土的北齊時期陶俑,以三個地區為代表,一是鄴城地區,二是晉陽地區,三是山東地區。而高洋墓陶俑,無疑代表了鄴城陶俑的最高水平,以所謂“秀骨清像”式造型,與晉陽、山東北齊陶俑的“渾圓濃郁”形成鮮明對比,北齊高洋墓這件大門吏俑,就是這一時代特色的集中體現。走進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畫”陳列廳,第一眼就會看到這件陶俑(見圖)。“他”頭戴平巾幘,身穿朱紅色交領寬袖衣,外罩裲襠衫,頭略低垂,雙手拱於胸前。有意思的是,其陶胎雖為灰黑色砂質粘土,素燒後又在表面施以白粉,因此,俑的“皮膚”看上去十分光潔白皙。有人說,中國魏晉南北朝是美男輩出的時代。這還真不是戲言,翻翻史書,你會發現當時的美男真是多如牛毛,“天下第一美男”之稱的潘安,就誕生於此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美男子有三個標準:一是身材高挑,二是面白如玉,三是衣著飄逸——大文吏俑可謂條條相符。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仍,朝代更迭頻繁,從皇帝到貧民都在感歎時光短暫。身處亂世的人們,因為朝不保夕而放任性情,以致審美壓倒了倫理。這一時期,對人的關注與品評,由道德風範轉向人物外貌,進而發展到人物的精神氣質,他們不但狂熱追求感觀美,更追求心靈的自由、人性的自在和個性的張揚。所謂“魏晉風流”,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這一時期的陶俑,也無一例外地打上時代烙印,被塑造成形象唯美、面帶微笑的樣貌。創作者似乎希望借此忘掉現實中的煩惱與痛苦。當我們與之相對,也會感覺到一種明媚溫暖的氣息,熠熠生輝,直達心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