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金銀本位爭奪探討(共5張圖片)
  • 23年4月17日 06: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機制幣已遠非收藏欣賞那樣簡單。作為清末民初的主要貨幣種類,機制幣蘊藏的意義也已遠超於一般藏品。當藏家研究清末民初貨幣史,尤其是中國近代貨幣本位制度歷程時,不僅會對中國近代史瞭解更深,同時也會對機制幣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清末民初金銀本位爭奪探討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孫中山像金本位幣半圓銀幣樣幣(LM105),極為罕見,五彩銀光,完全未使用,拍賣成交價格RMB 2240000元。

1816年英國政府最早實行金本位制,發行金幣,銀幣則處於輔幣地位,由於當時英國強大的經濟力量,各國也開始紛紛效仿,19世紀末期,金幣本位制已經在資本主義各國普遍採用,至此金本位時期進入全盛時期。彼時,黃金是各國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英鎊則是國際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黃金與英鎊同時成為各國公認的國際儲備,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英鎊匯兌本位制。 

隨著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加之後來的金融危機,黃金大量外流,儲備不均,各國貨幣信用下滑,而且一些國家為了準備戰爭,政府支出急劇增加,不得不大量印刷流通券,為了限制黃金的自由轉移,各國採取了相應的限制手段,而這也破壞了維持金幣本位制的必要條件,於是,金本位制度就此瓦解,由紙幣本位制度漸漸取而代之,直到如今。

 清末民初金銀本位爭奪探討

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美國版一圓、背二十一年金本位下三鳥造幣廠試鑄銅樣,日本秋友晃舊藏,2009年北京誠軒春拍3033號。拍賣成交價格USD 40120美元。

然而在清朝,大清官方始終沒有確定幣制,一直是銀兩與銅錢並行。清末時期,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鴉片戰爭的爆發,各種割地賠款也紛紛沓至,因為金貴銀賤,大清政府的損失極其慘重,佔盡下風,於是關於是否採用國際上使用的金本位,也成為在朝野上下迫在眉睫話題。 

當時朝野中,粱啟超、康有為等維新派都主張採納金本位以救國,但遭到劉世珩等人強烈反對,從而也引出了貨幣歷史上著名的「兩元之爭」。1910年5月,幣制問題仍然爭論不休,清廷不得已決定「暫就銀為本位」,發行重七錢二分的一元銀質硬幣為國家主幣。 

清末民初金銀本位爭奪探討

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側面像背下三鳥帆船金本位幣壹圓銅質樣幣一枚,數量稀少,上海中央造幣廠打製,齒邊,此幣鑄模深峻,打制壓力極其完美,原色銅光,狀態一流,金盾PCGS SP64BN,21年金本位船洋是中國銀元船洋系列的綱目性品種,重要性與稀有性毋庸置疑,是收藏船洋系列必不可少的一項品種,目前二十一年三鳥金本位銅樣PC記錄評級僅4枚,此枚為目前第一名分數,品種與品相俱佳,拍賣成交價格RMB 460000元。

之後清朝滅亡,北洋政府成立,袁世凱就在財政部下面設立幣制委員會,繼續研究這一問題。時任財政總長的周學熙與荷蘭著名金融家衛斯林經過討論後,決定中國必須實行金本位制,然而當時袁世凱並沒有採納這一意見,並於1914年,頒布《國幣條例》,開鑄袁像銀幣。

1932年,國民政府決定廢兩為元,開始鑄造「船洋」,在此期間,國民政府仍然希望在全國實施金本位制度,於是試鑄第一套金本位幣,但是計劃推行之際,因金本位不適合中國當時的國情,而遭到強烈反對,於是國民政府仍沿用銀本位幣制。直到1935年,國民政府在英國經濟顧問李滋-羅斯的協助下,頒布《法幣政策實施法》及《兌換法幣辦法》,實施法幣政策,禁止銀元流通,並統一全面幣制。

 清末民初金銀本位爭奪探討

民國21年金本位幣半毫 PCGS SP 64,鎳制樣幣。中穿圓孔。這些樣幣由上海中央造幣廠總技師赫維特設計,模具由美國費城造幣廠總雕刻師辛諾克執行。在費城試作完成後連同模具運送至上海。罕見。極具歷史性及集幣學上的意義。充分呈現出鎳材料硬幣的光輝特性。輕微包漿,原生狀態。PCGS SP-64 Secure Holder.拍賣成交價格USD 31070。

自此,清末民初的金銀本位之爭告一段落。在此期間,眾黨派為了統一貨幣制度爭論激烈,同時,為了支持政府政策,中國幾大造幣廠也相繼鑄造了諸多版別的貨幣,很多在如今都是機制幣中的珍品,如戶部光緒元寶一兩、湖北光緒七錢二分本省、袁世凱像共和紀念、孫中山像背地球等。 

在眾多版別的機制幣,最能直觀體現貨幣本位爭奪的是民國21年孫中山像下三鳥金本位幣,此版幣在眾多拍賣會中都有不錯的成交記錄,從錢幣收藏網數據庫中可以查到,在中國嘉德2009年秋拍中,一枚民國21年孫像三鳥金本位半圓,以224萬人民幣成交。

清末民初金銀本位爭奪探討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孫中山像金本位幣壹圓銀幣銅樣,極少見,完全未使用,拍賣成交價格RMB 414000。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