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素三彩和斗彩瓷器(共3張圖片)
  • 24年7月20日 22: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素三彩是釉上彩痤瘡品種之一,素三彩之名出現在清末,言以「黃、綠、茄」三色為主的瓷器,茄色就是紫色,像茄子。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不過,唐宋三彩是陶器。隨著瓷器燒製技術的提高明代改用素燒瓷胎代替了唐宋的素燒陶胎。這一變革,成為明清三彩與唐宋三彩的最大區別。素三彩並不限於這三種顏色,說素三彩一個「素」字,點明了與五彩的區別。它與五彩的區別就是:不用紅色。素三彩,給人整體感覺色調黯淡、素雅而已,也沒有嚴格的定義。它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素三彩瓷器的燒製,始於明正德年間,您看北京故宮珍藏的「明正德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明正德素三彩纏枝蓮紋長方水仙盆」。後來的嘉靖、萬曆年到明末,也生產過一些。素三彩主要是用於祭祀和冥器使用的,一般製作較粗糙,數量有限,在明代瓷器中也黯淡無光。

到清康熙時,素三彩瓷器得到很大發展,還衍生出許多新的品種。功能呢,分兩種,墨地素三彩主要用於祭祀和喪葬;其他色地的,用於陳設裝飾,有個別素三彩瓷器,還有點紅現象,更為珍貴。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

康熙時期的素三彩除了墨地之外,幾乎都是官窯生產的,多用於陳設、賞玩。素三彩還有白地、彩地、虎皮三彩多個品種,您看北京故宮收藏的「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壺」,觀復展出的「清康熙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和「清康熙虎皮三彩碗」。

清代唯一民窯瓷器價值高於官窯的,就是墨地素三彩。因為,墨地素三彩是喪葬用器,官窯有諸多忌諱,限制生產。皇家控制官窯,不管民窯。眾多的達官顯貴們為了風光、排場,攀比孝心,不惜花費,對民窯燒造的墨地素三彩瓷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使它燒造的更加精美,反而成就了民窯。

到了雍正時期,整肅朝綱,嚴禁奢靡,墨地素三彩也就絕燒了。到了清末,留存的康熙朝墨地素三彩瓷器極其稀少,價值更高。一件殘器大瓶,都可賣一萬大洋。加之歐美古董商到處搜求,因此光緒、民國年間有大量仿造。現在,很多歐美博物館收藏的清康熙墨地素三彩器,其中有頗多的贗品,要仔細辨別。

                                     清雍正  斗彩團花天球瓶

                                          清乾隆  斗彩雙龍紋抱月瓶

再說說清代的斗彩瓷器。康雍乾官窯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斗彩媲美,清代的斗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緻,改變了成化斗彩「葉無反側」、「四季單衣」的不足,圖案性更強,產量也要大於明成化時期,但沒有成化斗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的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已能很好地仿燒出成化斗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托成化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