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越窯瓷器為什麼會走向沒落(共11張圖片)
  • 16年11月16日 22: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越窯瓷器的傳承長達千年之久,但在宋代時期,卻慢慢走向沒落,讓很多人感到不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宋代越窯瓷器慢慢沒落呢?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越窯瓷器在中國瓷器史上有很珍貴的地位,早在東漢時期燒製成功之後,就深受世人的喜愛,甚至有母親瓷的稱呼。越窯瓷器的發展歷史非常久遠,有過輝煌,也有過衰退,但整體上還是呈現蓬勃向上發展的姿態,到了唐朝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

越窯瓷器的特點是施釉均勻,胎骨非常薄,給人一種晶瑩剔透之感,在唐代詩人描述中曾讚美越窯瓷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代文人雅士偏好茶,而越窯的青色正好與茶的青色相得益彰,因此在當時非常受唐代文人的喜愛。

越窯在不少朝代中都是貢品的存在,到了宋朝之後,宋代越窯瓷器也有過輝煌,但從北宋開始就慢慢出現衰落,到了南宋就徹底停止燒造,這種情況著實讓人不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據專業收藏家分析,宋代越窯瓷器開始沒落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競爭對手不斷出現

我們都知道,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提升,國力強盛、工藝繁榮,越窯雖然擁有千年的歷史,佔據重要位置,但新秀不斷湧現,也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宋朝時期,國人流行斗茶,建窯出產的黑釉瓷更是深受當時君臣的喜愛。上行下效,自然國人對瓷器的喜好也從越窯瓷器轉移到了黑瓷上,再加上黑瓷製作的成本比較低,數量大,所以,導致宋代越窯瓷器的銷量越來越少,開始出現衰退跡象。

二、政治原因

宋代統一天下之後,進貢的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當時國內有很多不錯的瓷器燒製窯廠,而且相比與汝窯、鈞窯等,越窯在北方的成績不錯,但卻故步自封,導致其沒有新意,不受統治者的喜愛。

三、戰爭因素

宋朝重文輕武,到了南宋更是丟了半壁江山,百姓南下,帶走了人口的同時,也帶走了工藝。很多在越窯工作的知名工匠來到南方之後,為了謀生存,會將自己的手藝應用到燒製當中,自然就導致南方的瓷器製作工藝大大提升。而戰亂導致百姓朝不保夕,對於越窯瓷器的燒製自然就沒有那麼上心。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宋代越窯瓷器的燒製對原材料要求非常高,普通的黏土難以滿足其燒製要求,因此宋代越窯瓷器最終走向沒落。

宋代越窯瓷器精品鑒賞:

1:宋代越窯刻花花口盤,尺寸:高度3.6厘米;上口14.6厘米;下口4.7厘米,估價:RMB 800,000 ~ 1,980,000,成交價: RMB 2,912,000 ,成交時間:2013.09.01,拍賣公司:香港嘉德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首屆拍賣會。

2:北宋十月款越窯刻花牡丹紋蓋罐,尺寸:高12厘米,估價:RMB 400,000 ~ 500,000,成交價: RMB 2,760,000 ,成交時間:2018.07.08,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十月。

罐身斂口,圓肩,鼓腹,圈足。腹壁四面海棠形開光,內剔刻盛開的牡丹,開光之間刻劃花葉紋。蓋上置花苞形鈕,下剔刻花葉紋,與罐身相呼應。深刻淺劃,紋飾精細,經脈畢現。整器猶如含苞待放的牡丹,亭亭玉立。此設計體現了越窯匠師超凡的想像力,觀察自然界之物狀,提梁其內在形與氣,洗去其外在鉛華,把自然美昇華成藝術美。罐釉色青翠可人,釉面瑩潤亮麗。流傳有序,更為難得。

3:五代/北宋越窯秘色鴛鴦水注,尺寸:長17厘米;高12.5厘米,估價: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價: HKD 2,300,000 ,成交時間:2013.10.04,拍賣公司:寶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此器物為文房用品。長17cm,高12.5cm。鴛鴦造型,高冠,圓口,喙張開,呈鳴叫狀,頸羽後掠,雙翼裹體,尾羽高聳,雙爪彎曲伏地,遍飾羽紋,背部開一「十」字形花口,內空與喙流口貫通,通體用捏塑、堆貼、刻劃等技法飾成,造型生動,體態優美,栩栩如生。週身滿施青釉,釉色青翠,釉光瑩潤,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越瓷秘色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晚唐至北宋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的時期,技藝不斷精進,達到頂峰,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是當時的第一名窯,也稱「秘色窯」。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讚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甄」,許渾「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御用及貢品。《十國春秋》載:「寶大元年……秋九月,王遣使錢詢貢唐方物……秘色瓷器……」(卷七十八吳越二《武肅王世家》下)。「開寶二年秋八月,……是時王貢秘色窯器於宋。」(卷八十二吳越六《忠懿王世家》下);《宋會要蕃夷》七《歷代朝貢》載:「太平興國二年……三月三日,俶進……金扣越器二百事」。《采史》列傳卷二百三十九世家四吳越錢氏載:「太平興國三年三月,來朝,……俶貢……越器五萬事,……金扣越器百五十事。」《吳越備史》卷四載:「王自國初供奉之數,無覆文案,今不得而書,惟太祖太宗兩朝入貢,記之頗備謂之《貢奉錄》。今取其大者,如……金銀飾陶器一十四餘事……」。可見在唐宋兩朝,越窯瓷器一直作為貢品進獻,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得到了當權者鍾愛的同時,吳越王朝得以保全一方太平與繁榮。

4:北宋越窯秘色瓷鹿,尺寸:高9.8厘米;長7.5厘米,估價:RMB 500,000 ~ 800,000,成交價: RMB 1,265,000 ,成交時間:2019.12.15,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秋季十五週年拍賣會。

「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 陸龜蒙詩篇《秘色越器》。周輝《清波雜誌》云:「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過去一直把胎釉俱佳、釉色青翠的越窯稱為秘色。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發掘出13件越窯青瓷器,在物帳上這批瓷器記載為「瓷秘色」,從而揭開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紗。2016年慈溪上林湖後司岙窯址成功發掘出土了大量的與法門寺地宮秘色瓷相同的越窯瓷片、殘器,從而明確了秘色瓷的燒造地點。秘色瓷多見碗、盤、缽、粉盒等日用器,而動物造型的極為少見。
整體塑造一隻臥鹿,俯臥於高台之上,台下剔刻成六組山峰狀,為象徵大自然山野之態。鹿呈昂神凝之姿,仰首豎頸,面微晗,雙目遠眺,神態怡然。
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也是最神聖的動物。古人十分喜愛、崇拜鹿,並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在古人的心中,鹿是祥瑞神奇的動物。古代「四靈」中的龍和麒麟便都含有鹿的特徵。鹿在古時不僅僅是長壽的象徵,也是權力的象徵。而白鹿更是被人們稱之為「仙鹿」、「天祿」,是瑞獸的代表。宋代更有鹿母蓮花的傳說,「毗捨佉夫人有子,名鹿,為鹿子之母,故名鹿母,生三十二卵,一卵出一兒。」故鹿在宋代還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5:宋越窯青釉八方蓋罐,尺寸:19厘米,估價:HKD 40,000 ~ 60,000,成交價: HKD 1,062,500 ,成交時間:2016.06.02,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6月拍賣會 。

 

6:北宋越窯牡丹紋蓋盒,尺寸:直徑14.7厘米,估價:HKD 500,000 ~ 800,000,成交價: HKD 1,062,500 ,成交時間:2016.11.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秋季拍賣會。

7:北宋越窯秘色雙鳳洗,尺寸:高5.4厘米;直徑17.4厘米,估價: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977,500 ,成交時間:2019.07.06,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春季拍賣會。

洗敞口,淺腹微收,撇圈足,圈足滿釉裹足支燒,外底留有六個泥條狀支釘燒痕。外壁以深剔刻裝飾雙重蓮瓣紋,蓮瓣中鋒出脊。內底飾對鳳紋,鳳紋鷹喙,頭有翠毛,鼓翅,華尾,相對盤旋,仿金銀器紋樣,刻劃生動。器壁較薄,通體施翠青釉,釉色色青翠,不負越窯秘色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之美譽。

8:北宋越窯刻花牡丹紋蓋罐,尺寸:高10.1厘米,估價:HKD 120,000 ~ 180,000,成交價: HKD 525,000 ,成交時間:2017.10.02,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10月拍賣會。

 

9:北宋越窯青釉刻鸚鵡牡丹紋盒,尺寸:直徑13.1厘米,估價:HKD 400,000 ~ 600,000,成交價: HKD 500,000 ,成交時間:2017.05.3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春季拍賣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