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彩瓷器(共4張圖片)
  • 16年4月18日 11:1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廣彩瓷器是地方窯瓷器,是廣州在清康熙年間成為對外貿易城市以後發展起來的出口的外貿瓷器品種。瓷器其所需白瓷胎是在景德鎮燒造的,彩繪和燒彩則是在廣州完成的,故有「廣彩」之稱。 廣彩瓷器是在廣州釉上織金彩瓷發展而來的,採用的低溫釉上彩裝飾技法,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製而成的瓷器藝術品,廣彩瓷器分為藝術瓷和日用瓷兩大類。

廣彩瓷器特點
廣彩瓷器總體的特點是構圖緊密、色彩濃艷、金碧輝煌,繪畫方式是西方風格的藝術特點。
廣彩用色濃重,料厚色艷,對比強烈,以紅、黃、綠、黑、金為主色。料厚又用平塗暈染,更具遮蓋力。廣彩用色十分注重調子,並用金色和黑色壓住原色。廣彩所用色料不拘一格,有古彩、粉彩、琺琅彩、新彩和自製與兼用的等等。所用色料有厚的、薄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光亮的、啞光的。
廣彩的裝飾風格是構圖豐滿,密難行針,緊而不亂,猶如萬縷金絲織於白玉之上。它的另一個重要的裝飾特點是滿地加彩,不漏白胎。
早期廣彩近於江西彩繪,融會外來藝術,雖然吸收西洋圖案的組合形式,但色彩比較單純,並未形成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從而更具時代特色,其輝煌濃重的藝術風格為海內外的人們所珍重,使廣彩瓷達到鼎盛。
廣彩的發展歷史
廣彩瓷器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當時廣州工匠借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琅」技法,用進口材料,創製出「銅胎燒琺琅」,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為著名的琺琅彩,這是廣州彩瓷的萌芽。
1.廣彩創燒的初期階段

廣彩瓷器的出現和發展是和廣州所處的地理位置、對外貿易有關。廣州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入口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國商船隨之增多,外國之重華瓷,或在廣州訂貨,或來樣加工,因而也促進了廣彩瓷器的生產和發展。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應是廣彩的初創階段,無論是師傅、顏料、素瓷都是從景德鎮來,或依景德鎮彩瓷紋樣,或來樣加工,歲無定樣,故廣彩的特色不太顯著,國內流傳下來的實物很少,或者見到也不清楚是廣彩。
2.廣彩的成熟階段
大約在乾隆 、嘉慶時期,廣彩瓷已顯現出廣彩的風格,並得到社會上的承認。開始,在一些著作中出現,把它作為「廣窯仿洋瓷燒者,甚絢彩華麗」的基本特徵記載下來,這一時期主要使用了廣州所制的西洋紅、鶴春色、茄色、粉綠等,有了這幾種彩料,就使得廣彩瓷像換了新裝一樣,顯得多姿多彩了。在畫面方面,除參考傳統繪畫瓷外,多仿照西洋畫法,或來樣加工,時間長了就行成了廣彩特有的風格。
3.廣彩的繁盛階段

廣彩到了清代後期的道光至光緒時期可說已達到了繁盛階段。它既吸收了傳統的工藝,亦吸收了歐美的藝術精華,完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特點是絢彩華麗、金碧輝煌、熱烈清新、構圖豐滿、繁而不亂,猶如萬縷金絲白玉的「織金彩瓷」。這時的顏料已從初期的幾種增加到十幾種,使彩繪更加豐富艷麗。
 
在裝飾花式設計方面,已改初期的「歲無定樣」,而成為批量生產,使零碎、分散、單獨的紋樣聯合起來,成為連續圖案,或完整的構圖。

廣彩人物紋盤,清乾隆,高2.7cm,口徑12.6cm,足徑7.3cm。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通體內外施白釉。盤外光素無紋飾,盤內繪有一歐洲婦女的半身圓形肖像,筆觸細膩,形象逼真,具有強烈的立體感。 
  廣彩瓷盤是當時專門為適應歐洲市場對中國瓷器需要而特製的外銷瓷。 

廣彩花鳥紋盤,清雍正,高4.1cm,口徑25.2cm,足徑15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盤外施白釉,光素無紋飾。盤內白釉地以青花繪蝴蝶花卉紋邊飾,中央以粉彩繪雙鳳戲於洞石花卉之間。
  器物造型規整,設色艷麗,紋飾風格迎合了歐洲市場的需要,是廣彩瓷器中的精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