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共2張圖片)
  • 17年11月9日 23:0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根據銀幣正面所鐫「黔寶」二字中「寶」字的寫法,分為有缶寶版(寶)和爾寶版(寶)兩種版別,均為機制銀幣,鑄額及存世量均小,規格相當於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銀幣。銀餅正面中央珠圈內的圓圈內鐫豎寫的「黔寶」二字,其中的「寶」寫法為「寶」,「寶」字從爾。銀幣外側近邊緣處環鐫另一裝飾性珠圈,兩個同心珠圈之間的圓環空間內環鐫根部結束的兩根花籐圖案,造型生動別緻。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背面鐫有相似的三個同心珠圈,其中最內側的小圓環內鐫網形紋飾,小珠圈外鐫花朵等紋飾並外以圓環圍繞。外側兩個同心珠圈之間的圓環空間內環鐫「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十個漢字,清楚的註明了鑄造年份和鑄造銀幣的機構。黔寶銀餅中的缶寶版的厚度較爾寶版厚度稍薄,重量稍輕,爾寶版銀餅為直齒邊,邊齒垂直於幣面,缶寶版銀餅的邊齒相對幣面稍呈弧形,似橄欖邊。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正面圖案

1.「黔」字從「令」邊,非「今」邊,下4點(水)筆畫與「黑龍江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及庫平一兩」的(水)筆畫極為相似。「寶」字為缶寶,「缶」字中封口,「貝」字最後筆畫有特色,該書法肯定出自名家之手,否則是上不了檯面的。

2.內環有弧圈,弧圈外有珠圈,該二漢字底部無任何花飾墊底及無任何防偽設計,但有非常細微的定位線段,交錯在其中。

3.內環珠圈至內齒間之幣道上佈滿了奇怪的圖案,圖案間又夾雜著無數的小實圓珠,三五成堆,下還有一個類似「花結」的圖案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背面圖案

1.有內外雙環圈及雙環珠圈,中間的環圈內由21條並行線來填充幣面,有一中心點(。),該餅圖案在此幣中寓意為何?它關係著旁邊許多紋飾之解說與代表意義。該圖案為【太陽】!而沒有第二種說法,也只有【太陽】說,才最合邏輯,中間空白處才不能再添加其他圖案,如方格線…等,而此21條並行線除寓意為太陽之《光芒線》外,並起防偽功能,細查該並行線是有許多細小之「彈簧式小圈圈」串聯而成,極為細膩與精巧。

2.內齒與外環珠圈間之幣道上,有「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10個漢字,左旋讀。該字體書寫法與正面之「黔寶」二字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筆,該10個漢字有其書寫特色,如:「四」字左上角開口;「造」字「走」邊如「3」;「十」字一豎筆並不在中間;「爐」字右邊「盧」字中有一小「七」字..等。(爾寶版「盧」字中間就缺這一個小「七」字)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餅

  「黔寶金店」:近代最珍稀的銀幣之一

  貴陽市有一家大型的民營珠寶店叫「黔寶金店」,其店舖的標誌圖照上是枚光緒十四年造的貴州黔寶銀餅,「黔寶銀餅」被錢幣專家歸為中國近代最
珍稀的二十大銀幣之一,「黔寶銀餅」始造於公元1888年,據相關資料記載:「貴州黔寶銀餅,因光緒初年吏部廢寶黔局(貴州清代官方鑄造貨幣的部門)後,
由於省內流通錢幣不足,為了抵制外國銀元充斥市場,效仿廣東等地自造銀元,而在我省舊州(今黃平縣舊州)設立「貴州官爐」,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開 始鑄造,銀餅分為七錢二分(一元)和三錢六分(半元)兩種幣值,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又另鑄「黔寶」銀餅七錢二分(一元)新版面」。
「黔寶銀餅」為工匠半手工打造幣,每一枚都不相徑同,其採用制胚、扭壓、手鏨等工藝製作。

  為何取名「黔寶銀餅」?

為何此幣取名為「黔寶」呢?貴州已故錢幣專家錢傑認為,貴州清代鑄錢機構稱「寶黔局」,「黔寶」的取名原由,正是裁撤寶黔局不久的事情,兩 者是有關聯的,「黔寶」的幣面文字可以理解為貴州官方指定專用爐座仿照上海等地銀號熔制銀錠、銀餅的慣例,使用簡單工具進行手工鑄造,因為「天高皇帝遠」
的緣故,「黔寶」沒有通過清廷的批准手續。很多世界錢幣學者都認為「黔寶」是個謎?

都認為1888年貴州能製造「黔寶銀餅」是極其難想像的事情,因難以見 到「黔寶銀餅」的實物,1982年美國錢幣專家CHESTER L KRAUSE所編《世界銀幣目錄》一書中認為「黔寶銀餅」是臆造出來的,目前全國各地博物館均未有「黔寶銀餅」的真品實物展出,有些博物館只有仿造品陳
列,早在1949年,錢幣學專家史嘉干所編的《中國近現代幣制匯考》第113頁詳細地解釋了光緒十四年、十六年「黔寶銀餅」的詳細資料,並配有實物拓片,
充分證明了「黔寶銀餅」是真實存在的。

  「黔寶銀餅」為何稀少?

「黔寶銀餅」為何稀少?從史料記載,貴州當時商貿金融不發達,在錢幣流通上使用量不大,所以鑄造量少,明清貴州本地不產銀,大多從雲南省進 銀料,費時費事,沒有大量生產鑄造的必要。其次「黔寶銀餅」工藝水平不高,當時不受世人關注,再則由於「黔寶銀餅」含銀量在98%以上,貴州少數民族婦女 特別喜愛佩戴銀飾,「黔寶銀餅」含銀量高,頗受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歡迎,有的「黔寶銀餅」被改鑄為飾物,這是「黔寶銀餅」傳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民國十 二年至十七年,貴州省軍閥周西成在赤水、貴陽等地私自大量仿照「孫像」、「四川漢版」銀元,自造「汽車」銀元,留存的「黔寶銀餅」正好符合私鑄銀元所需原
料的標準,這個時期「黔寶銀餅」也被融化不少,到了解放後,因「黔寶銀餅」幣面文字上有封建時代氣息,也再次被淹沒。80年代初期,很多人對錢幣收藏沒有
太多認識,有些年輕人把老人們遺留下的僅有的幾枚「黔寶銀餅」在民生路銀匠處打製成時髦的銀戒指。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仿照「黔寶銀餅」出現,真品目前除 有記載的六枚「黔寶銀餅」真品實物外,省內也有個別錢幣藏家還收藏到該枚錢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