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紅釉瓷器鑒別(共2張圖片)
  • 16年2月15日 03: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紅釉瓷器的眾多名稱,實際上指的都是同一種「銅紅」高溫燒製的瓷器,因器物燒成後的呈色色階各異有所分別,人們分別對其稱謂而已, 單色純紅釉瓷器到明代永樂、宣德朝時,才真正燒製成功!明清二代的「銅紅」釉瓷器的燒製,都是由朝廷直接設立的「御窯」進行作業,其產品是供皇室專門用來祭祀祖先、天地的御用祭器(以青、黃、紅、白四色象徵天、地、日、月),十分珍貴。
     明代項子京(項元汴字號子京。明萬曆年間的大收藏家,著有《蕉窗九錄》《古瓷圖說》,浙江嘉興人),所著流傳至今《古瓷圖說》中的論斷為據:. . . . . 遂以有紋無款之寶石紅為祭紅,而以無紋有款之鮮紅為積紅,俗亦有以積紅作醉紅者,又謂之雞紅不知語其血、其冠、其羽也,大氐隨其品色以定名稱。
    明代晚期,對永宣紅釉瓷器鑒定有二種結論:
一、 有開片紋,永宣年款的器物定為寶石紅器。
二、 無開片紋,永宣年款的器物定為鮮紅器。
    開片紋無年款的器物,釉層肥厚,髮色均勻,深沉純淨極似紅寶石的顏色:有款無開片紋的器物,釉層較薄,髮色鮮艷,呈大紅色階,無深沉感。因此,不是任何紅釉器都能適合「寶石紅」的稱謂!紅釉器的呈色必須符合「紅寶石」的色階——純淨深沉!否則只能用其它「紅」冠之。

    明清二代紅釉瓷器傳統鑒定手段,必須掌握好對胎釉及工藝特徵和紋飾、造形等方面加以綜合鑒別
 一、明永宣純紅釉瓷器:永樂的坯胎較薄,胎土細膩潔白純淨,器口釉薄處呈「燈草口」,御窯器的胎腳是兩邊很規整,在圈足內外各削一刀,呈「鯽魚背」狀。(民窯器的削足,有平削,有在腳內削一刀,胎腳呈尖狀),器物有開片紋和無開片紋,有年號款和無年號款二種器物,色調純正,釉厚如脂,瑩潤鮮艷如雞血被稱為「鮮紅器」。品種有:盤、碗、僧帽壺、小梨壺、高足碗等:宣德紅釉器坯胎較厚,胎土細膩潔白純淨,有燈草口,製作工藝與永樂相同,同樣是有開片紋和無開片紋,有年號款和無年號款二種器物,但由於宣德紅釉的呈色比永樂的呈色深沉,紅而不鮮,均勻純淨,更顯凝重和靜穆,釉色中閃現如同紅寶石的光澤。因此,宣德的紅釉器在當時被稱之「寶石紅器」。品種有:僧帽壺、蓮瓣壺、大小高足碗、蓮瓣洗、葵口洗、碗、盤等器物。永宣紅釉器的紋飾以雲龍紋為主。

二、永宣時的紅釉器是多次上釉的器物,有的內外施紅釉,有的外施紅釉內施青白釉或白釉,釉面特徵肥厚如脂,溫潤如玉,釉不流淌(無流動痕跡),裂紋不出(有開片紋,但都在釉內,釉表面看不見),燒成後呈色較為深沉(髮色比郎窯紅器深沉),釉內的氣泡稀少(應與釉內含寶石有關)寥寥無幾(可從局部放大的釉中察看,如同汝器的氣泡寥如辰星),由於多次上釉入窯燒製,有的器物的胎腳會掛釉(參看桃式把壺、梅瓶、永樂暗龍紋盤的胎腳),而且釉厚的器物都會在釉內開冰片紋,凡器內外施青白釉的器物,聚釉處都會呈深淺的綠色,器物胎釉交界處都會呈現自然均勻的年代風化乾燥狀和火石紅圈線。

三、清代康熙「郎窯紅」紅釉瓷器的坯胎較厚,胎土細膩、潔白純淨,官窯器物的腳修成很規整的半圓型「泥鰍背」(不見竹刀修過的痕跡),釉面都開冰片紋還有不規整的牛毛紋顯現,器物有年號款識和無年號款二種,髮色鮮艷呈大紅色階,因此郎紅器被冠以「牛血紅」的名稱,燒成後釉面的玻璃光感強烈,釉內的氣泡多(此永宣器多得多),釉的流動性極大(在釉面能明顯見到)器口釉薄處呈燈草口,而且釉的垂流不過足(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釉的垂流部份色濃釉厚呈蝦青色,都停止在器物的胎腳之上,整齊如刀削。這些狀況都是在鑒定郎窯紅器時的重要依據。器物有:觀音尊、棒槌尊、穿帶瓶、膽式瓶、梅瓶、僧帽壺、高足杯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