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傳世書法(共45張圖片)
  • 16年8月6日 06: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書法史上的梵高

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陶望齡《徐文長傳》)可見對其書法的自許及鍾情。袁宏道云:「(徐)不論書法而論書神,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誠然,作為一時才人、一時狂士的徐渭是絕不會為法所縛的,即使是學書道路的起點——臨摹古人書法,徐渭也要有自我,不肯屈膝於古人。其《書季子微所藏摹本蘭亭》云:「非特字也,世間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才而合,忌真我面目哉?」並主張「取諸其意氣而已」。徐渭學書,曾浸淫於宋黃庭堅、米芾、蘇軾諸家,並上追鍾繇、索靖、「二王」,而以流傳徐渭書跡來看,何曾有一筆似古人?而玩其筆意,又何嘗有一筆不是古人?此正是徐渭善取古人「書神」,而始終不失自家本色,故有英氣生趣而「精奇偉傑」(陶望齡《歇庵集》)。

徐渭論書,還特講「天成」,即人的內在素質。嘗云「夫不學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則始於學,終於天成」,而「天成者非成於天也」,是「罔乎人而詭乎己之所出」(《徐文長佚草》卷二)。徐渭才學,三教九流無所不能,著述豐而雜,有《徐文長佚草》十卷,《徐文長全集》三十卷、《徐文長三集》二十五卷、《徐文長佚稿》二十四卷等詩文著述。戲曲方面有《四聲猿》、《歌代嘯》、《南詞敘錄》、《舊編南九宮月錄》及《十三凋南曲音節譜》各一卷、《嘲妓》、《黃鶯兒》等散曲;註釋評校類有《李長吉詩注》、《莊子內篇注》、《分釋古注參同契》、《黃帝素問注》、《楞嚴經解》、《淮海集》四十卷等;纂輯雜錄者有《筆玄要旨》、《玄抄類摘》、《通俗雲箋》、《茶經》、《酒史》等等。其畫,筆墨縱恣,氣勢磅礡,與陳道復並稱「青籐白陽」,開啟了明、清以來水墨大寫意的新途徑。如此多端而博淵的才學,與其書法融會貫通,聚於筆底,正是「天成」之功。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行草應制詠墨軸》

蘇州博物館藏徐渭《行草應制詠墨軸》,紙本,高352厘米,寬102.6厘米,鴻篇巨製,駭人心魄,其書法稜角畢露,不避敗鋒,點畫支離,結構破碎,佈局散亂,而強心鐵骨,其中一種磊落不平之氣,宛然可見。此軸書法以法度而言,可譏為 「野狐禪」之類,而以「書如其人」、「書為心聲」,書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體來看,此軸書作抒發震盪的心緒,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這與其晚年「樂難頓段,得樂時零碎樂些;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之悲憤、壓抑、無奈的心境相合,故見情見性,真摯感人,允為神品。

與此軸成對的徐渭《行草應制詠劍軸》亦同藏蘇州博物館,當兩軸同時懸張於壁間時,只見滿紙雲煙,遍壁驚濤,令觀者血脈賁張,不禁情緒激越、思緒狂奔,無不有觀止之歎。

《應制詠墨》調寄《鳳凰台上憶吹簫》,詞曰:「侯拜松滋,守兼楮郡,絳入品秩多般。龍劑犀膠,收來共伴燈煙因。煉修依法,印證隨人,才成老氏之玄。是何年,逃卻楊家,歸向儒邊。紅絲玉版霜毫畔,苦分分寸寸,著意磨研。呵來滴水,幻成紫霧蛟蟠。有時化作蒼蠅大,便改妝道士衣冠。向吾皇,山呼萬歲,壽永同天。」 奇思偉構,入情見性。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行草應制詠劍軸》

紙本,高352厘米,寬102.6厘米,丈八巨製,氣勢恢宏,以草書筆意寫行書,點畫紛披,率意馳騁,形章如卷,滿紙雲煙,攝人心魄,為其晚年書法代表作。

此軸今藏蘇州博物館,同時尚有《行草應制詠墨軸》與此軸相儔,成對巨製,洵為偉觀。據記載,徐渭當另有《詠紙》、《詠筆》、《詠硯》等軸,皆調寄《鳳凰台上憶吹簫》詞牌,惜今已佚。

《詠劍》詞曰:「歐治良工,風胡巧手,鑄成射斗光芒。掛向床頭,蛟鱗—片生涼。枕邊凜雪,匣內飛霜,英雄此際肝腸。問猿公,家山何處,在越溪傍。見說,胡塵前幾歲,秋高月黑,時犯邊疆。近日稱藩,一時解甲披韁。即令寸鐵堪消也,又何勞,三尺提將。古人云,安處須防,但記取, 戎兵暇日,不用何妨。」亦是精偉奇傑,頗見才識。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行書《白燕詩軸》紙本,縱264.1、橫73.5厘米 浙江天一閣博物館藏

釋文:一時伴侶自應非,海路空長遇亦稀。漢將玉門投老入,趙妃雪夜待人歸。孤回夏日搖寒色,漸下秋空見羽衣。已識朱門無可托,玉樓天上任高飛。白燕三。大環。

行書白燕詩七律一首,原有四軸,此為第三軸,題曰「白燕三」,用羊毫書寫,精力充足,結構平衡,字字行行有磊落之氣,筆法如走龍蛇,融會貫通。明末張岱贊稱:「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余亦謂,青籐之書,書中有畫,青籐之畫,畫中有書。」款署「大環」,鈐有「天池山人」、「青籐道士」白文二方印。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七律詩軸》紙本。縱209.8厘米,橫64.3厘米,4行。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筆勢酣暢,銳氣十足,用筆縱肆淋漓,放浪開張,滿紙雲煙,攝人心魄。

釋文:春園細雨暮泱泱,韭葉當籬作意長。舊約隔年留話久,新蔬一來出泥香。梁塵已覺飛江燕,帽影時移亂海棠。醉後推敲應不免,只愁別駕惱郎當。醉間經海棠樹下,時夜禁慾盡。天池山人渭。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杜甫懷西郭茅舍詩軸》紙本 189.5×60.3cm 上海博物館藏。

鈐印:天池山人 青籐道士 漱仙(白文)

釋文:幕府秋風入(日)夜清,淡雲疏雨過高城。葉心朱實看時落,階面青苔先自生。復有樓台含(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浣花溪裡花饒笑,肯信吾兼吏隱名。<高> 徐渭

此件用筆枯潤相間,蒼勁中具姿媚,筆意奔放飛動,有飛流急瀑態勢;又彷彿百舸爭流,渴驥奔泉狀,推為徐渭晚年之作。鈐「天池山人」、「青籐道士」、「漱仙」白文印記。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岑參詩軸》紙本,353cm×104cm 西泠印社藏。

釋文: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徐渭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墓表賦》紙本 163.7×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詩軸》紙本,行草書,縱123.4厘米,橫59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一篙春水半溪煙,抱月懷中枕斗眠。說與旁人渾不識,英雄回首即神仙。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詩軸》紙本,中國美術館藏。

釋文:幻有知花,踐無盡波,一剎那間。坐見波羅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賦得夜雨剪春韭》,行書紙本。縱166厘米,橫68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這幅行書蕭疏爽逸、蒼勁奇倔。其用筆沉著渾圓,頗有黃庭堅一波三折的之意,而飛動跳躍的筆法又有米芾的情趣,頗能代表徐渭的風格。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題畫詩》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花卉圖卷題詩》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女芙館十詠》,行書紙本,縱30.8厘米,橫227.2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千字文》局部 紙本,高31.2厘米,橫495厘米榮寶齋藏。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行書七言聯》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行書《白燕詩軸》紙本,縱264.1、橫73.5厘米浙江天一閣博物館藏

釋文:一時伴侶自應非,海路空長遇亦稀。漢將玉門投老入,趙妃雪夜待人歸。孤回夏日搖寒色,漸下秋空見羽衣。已識朱門無可托,玉樓天上任高飛。白燕三。大環。

行書白燕詩七律一首,原有四軸,此為第三軸,題曰「白燕三」,用羊毫書寫,精力充足,結構平衡,字字行行有磊落之氣,筆法如走龍蛇,融會貫通。明末張岱贊稱:「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余亦謂,青籐之書,書中有畫,青籐之畫,畫中有書。」款署「大環」,鈐有「天池山人」、「青籐道士」白文二方印。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草書白燕詩卷》縱30厘米,橫420.5厘米。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錄自賦《白燕詩》四首。該詩卷為後三首。1984年初移交紹興市文管會保管。

釋文:西飛歲歲侯青陽。花發名園何處藏。天子郊禖呈瑞色。主人台榭有輝光。輕翰掠雨綃初剪。小尾流風練愈長。萬里東歸看易沒。海天元是白雲鄉。一時伴侶自應稀。海路空長遇亦非。漢將玉門投老入。趙妃雪夜待人歸。孤回夏日搖寒雪。漸下秋空見羽衣。卻說朱門無可托。玉樓天上任高飛。素壁紅芳照苑牆。沖花泛羽唼群芳。霜迷萬瓦單棲渺。草綠千堤片影涼。雲母屏深低袖。水晶簾動拂流黃。西園蝴蝶渾無賴。暗粉飄塵上海棠。白燕四首。書似鎮南朱內史一笑。天池徐渭。

徐渭行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冊頁高25.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徐渭 傳世書法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去接地陰。

叢菊兩開地(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籐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車)金鼓振,征西(羽)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鱗鯨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天池道人渭書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