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畫——張大千《山水冊頁》(共21張圖片)
  • 23年6月4日 22: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家名畫——張大千《山水冊頁》

    張大千是中國畫壇一位傳奇人物,被譽為花壇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什麼都能畫的畫家。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張大千都能輕鬆駕馭。不管是工筆、寫意還是潑墨他都能揮灑自如。就連一向清高的徐悲鴻,都讚譽張大千是五百年來第一人。

   中國美術館收藏有一套珍貴的張大千的《山水冊頁》,《山水冊頁》共12張。創作於1941年,內容是黃山以及安徽省內的名勝。畫作筆致奔放灑脫、痛快淋漓既有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也有曲徑通幽的山間野趣,還有山下泡泉的閒情逸致。畫作除了著名的黃山鯽魚背、蓮花山、慈光寺、山下的硃砂泉等等。還有許多有特色的景觀。

   

這幅青山綠水意境清幽別緻,色彩韻味婉約動人。清新的碧綠彷彿被水洗過空靈剔透超凡脫俗。畫作描述的是新安江的美景,新安江景色絕美但是山勢險峻、深潭與淺灘相接、靜水與急流交替。古代商旅往來多經水路,新安江上帆船點點、逆水行灘、縴夫弓背、號子連天、艱辛萬分。古詩說:下灘容易上灘難,行舟到此心膽寒,十夫纖挽寸步進,灘聲人聲入雲端。張大千這幅描繪新安江的畫作另闢蹊徑,用青綠的筆墨營造遠山,江水的處理反而簡單並不刻意表現山脈的險峻,但是縴夫彎腰弓背的辛苦與遊人形成對比,張大千對縴夫的同情躍然紙上。

這幅《舟從亂石堆中過》非常精彩,遠處茅舍點點,營造山間野趣。急流的處理最為精彩,寥寥幾筆就彷彿激流暗湧險灘巨礁,江邊草木似乎都迎風而動,船公們人物雖小至存余,但形神畢肖呼之欲出,在水墨淡色的山水中尤為醒目。畫作的上方有點題的詩句:舟從亂石堆中過,人在荒山頂上居,頓頓煮魚傾百墮,家家食黍養花豬。

松樹一直都是張大千非常鍾愛的植物,黃山綿延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這幅《蒼松》是冊頁中的最後一幅,張大千以虛實淡漠的筆墨刻畫了一株蒼松,筆法線條流暢自然。

    中國的山水畫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歷史上山水畫家輩出流派紛呈。而張大千的山水畫非常特別,以為他不僅畫山水而且一生都在遊歷山水甚至遠在異國他鄉都在造山水。張大千是中國近代遊歷最廣,國際影響力最大的一位藝術大師。張大千在50歲之前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無論是遼闊的中原、秀麗的江南還是荒蠻的塞外,無不留下他的足跡。50歲之後張大千開始了周遊世界,這在近代畫家中是極為罕見的。1949年張大千離開中國先後在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居住。遊覽了歐洲、美洲、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多地的名勝古跡。張大千半生漂泊海外,在西裝革履的人群中始終長髻飄逸、馬褂加身。他用一支畫筆點石成金,創造了一個中國藝術家在海外叱吒風雲的傳奇。在世界畫壇歷史上流傳著一段張大千與西方畫壇領袖畢加索相知相識的佳話。1956年,從未給在世的中國畫家辦過個展的法國巴黎盧浮宮,向張大千發出了邀請。這也令張大千名聲大震,在巴黎張大千聽說畢加索也在法國開展覽。他很希望能與畢加索見面,可是,當時張大千所有的朋友通通反對。原來,在當時的西方畫壇畢加索的心高氣傲是出了名的,朋友們都擔心,張大千剛剛在法國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在這個時候他主動拜訪畢加索,一旦被畢加索拒絕。西方媒體一定會大作文章,這將影響張大千的名聲,因此,沒有人願意出面替張大千張羅安排。誰知張大千竟然自己找了一位翻譯,直接去了畢加索舉辦展覽的城市—尼斯!當他們在畫展上相遇時,58歲的張大千從容淡定具有與眾不同的東方氣質,這令76歲的畢加索都眼前一亮。畢加索熱情的邀請張大千到他的別墅做客,畢加索拿出很多他畫的中國畫給張大千看,張大千說你畫的很好,可是你的工具不對,畫中國話必須用中國的毛筆,毛筆可以剛柔並濟而且墨分五色,畢加索聽後非常讚歎!一位是東方傳統的國畫大師,一位是西方畫壇追捧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立體派畫壇領袖。兩人相識相知,在世界畫壇被稱為「東張西畢」。

世界聞名的張大千對於中國山水畫,一直情有獨鍾。他在異鄉漂泊,不僅用繪畫寄情祖國山水而且親自打造中國山水園林。1953年,張大千在繼印度、阿根廷之後來到南美洲的巴西定居下來,在巴西張大千歷經數年嘔心瀝血打造了 「巴德園」是一座充滿中國風味兒的山水園林。後來,張大千又移居美國。雖然在美國只呆了3年,但是他仍然建造了一個別緻的中國式園林叫「環蓽庵」。張大千晚年在台北度過,在這裡他建造了平生的最後一個園林「摩耶精舍」,也就是現在的張大千故居。張大千一生遊山水、畫山水也造山水。在張大千後期的山水畫中,他創造了潑墨潑彩技法開拓了中國山水畫的一個新紀元。上個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達到了一個事業的高峰,他的畫作深受收藏家的青睞,價錢屢創新高。此時,他在巴西巴德園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許多景觀的佈置他都親力親為。一次搬一塊石頭時,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模糊。這次意外,使張大千的視力嚴重受損,幾近失明。這一切對於正步入事業巔峰的張大千來說,倍受打擊。一向以線條精準、筆法細膩著稱的張大千此時連下筆的位置都看不清楚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看似絕望的情況下張大千的繪畫藝術卻奇跡般的涅盤重生了。1959年,一個大雨滂沱之夜正在養病的張大千,無意中模模糊糊的看到雨中的巴德園一片淋漓朦朧。突然間,他像是悟出了什麼立即返回畫室。提起筆來,飽蘸濃墨,在紙上即興潑灑起來,一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山園驟雨圖》就這樣誕生了。正是這幅畫作使他終於掙脫了羈絆,開創了自己藝術的嶄新時代,在潑墨的基礎上,張大千又開始加入色彩,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面構成的潑墨濃彩技法。潑墨潑彩技法用墨大膽濃重,大片潑彩,將重彩畫法與中國寫意畫相結合,畫風雄奇瑰麗。

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山水冊頁》,創作於1941年,是張大千早期上水畫作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套珍奇貴的藝術珍品。1983年,張大千在台北逝世,享年85歲,他生於亂世,一生頗富傳奇色彩,然後一直不變的就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