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彩開光花鳥紋六稜葫蘆瓶(共5張圖片)
  • 25年7月25日 01: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琺琅彩又稱瓷胎畫琺琅,是康熙時期移植銅胎畫琺琅工藝燒成的彩瓷品種。因此可以說琺琅彩是琺琅和瓷器這兩種頂級手工藝品的集合體,而琺琅彩也的確無愧於它的來歷,無論是從它的精美程度還是從琺琅彩瓷本身的製作工序繁複來說。琺琅彩瓷器繼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都採用了最成熟的工藝。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琺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親自授意下而創造的新品種,因仿製於銅胎畫琺琅器,所以琺琅彩又稱瓷胎畫琺琅。琺琅彩瓷器的製作不同於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鎮御窯廠製作優質素胎,送至皇宮,再由宮廷畫師繪畫,最後由清宮造辦處的琺琅作坊進行二次燒製。

  琺琅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琺琅瓷不論胎 體、造型、繪畫、色彩、書法、印章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雍正琺琅彩之所以呈現如此完美的形貌,與當時的帝王雍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和清代各帝一樣,嚴肅苛刻雍正對瓷器有著非同一般的喜愛,不但時常把玩欣賞,還直接參與到瓷器的製作中去,於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導下,宮廷造辦處的工匠們,在繼承前朝經驗的前提下,開始了對琺琅彩瓷新的探索。

  正是一位審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為了將自己的追求融入的宮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對常用的宮廷器皿紋飾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而前朝所制的琺琅彩瓷主要採用的是色彩單一,品種不多的進口琺琅料,無法滿足皇帝要求。為此造辦處的工匠們不得不開始了國產原料的試制,所幸憑借國人的智慧,在雍正六年宮中自製彩料獲得成功,多種的淡雅色彩為雍正琺琅彩瓷上,多姿的紋飾提供豐富的色彩,終於有了我們自己真正的“國產”琺琅彩。在圖案紋飾上,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繪都有仿照銅胎琺琅的要求,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等,寫生花卉不多。

  由於琺琅彩瓷器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製作數量非常少。據清宮舊藏道光時釉記載: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存世大約400餘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於台北故宮,40件左右藏於北京故宮,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且大多為殘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稱世間瑰寶,國之文物。一件琺琅彩殘器往往身價百萬,完整器更動輒數千萬甚至過億。隨著時間的推移,琺琅彩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此對琺琅彩開光花鳥紋六稜葫蘆瓶尺寸為:口徑:4.5cm 底徑:11cm 高:28cm

  此琺琅彩花鳥紋六稜葫蘆瓶為一組兩件,器型端莊秀美,器物線條非常柔美流暢瓶胎薄如紙,造型輕盈柔美,胎骨細白堅致,釉質光潔瑩潤,端莊秀美,雋秀柔潤。瓶腹繪琺琅彩花鳥紋,花叢枝葉繁茂,花葉青翠茂密,花枝挺拔,栩栩如生,格調奢華。足內署藍料“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外雙框。最令人感興趣的還是這一對琺琅彩花鳥紋六稜葫蘆瓶中裝滿了作為御用貢品的陳年老茶普洱,口部密封,入土收藏多年,進一步提升了藏品的收藏價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