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瓷板繪「秋公式」(1張圖片)
  • 24年10月6日 08: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圖所示這枚清康熙五彩狩獵圖長方瓷板,長25、寬16.2、厚3.5厘米,中空,四側面有長方或圓形插孔。兩面以綠錦地上飾朵花為邊飾,一面以五彩繪博古圖;一面繪狩獵圖,群山之間,一隻小鹿驚慌失措,一邊向前疾奔,一邊回頭張望,後面馬上騎一射獵之人,手拿弓箭射殺小鹿。山後一官人騎在紅馬之上,身後跟一侍童,肩扛大傘,向這邊觀望。該瓷板畫面佈局疏朗,其受當時版畫藝術的影響,採用單線平塗技法,頗具特色。 

  彩繪瓷板,是一種既具實用性又可賞玩的裝飾品。清康熙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手工業迅速發展,彩繪瓷板得到廣泛應用,景德鎮大量生產,並行銷歐洲。康熙瓷板畫有青花、五彩兩種裝飾,形狀有圓、方、長方、六稜4種,形制上有空心、實心之分,正反兩面均繪有圖案。康熙早期的五彩器基本上保持了明代五彩的風格,由於設色對比強烈,強調線條的筆力,給人以硬朗之感,故有“硬彩”之稱。康熙中晚期的五彩器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可謂盛世景象的生動反映。 

  到了秋天,各種動物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肉多,而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動物冬眠,所以古人一般在秋天捕獵,故稱“秋獮”。歐陽修有《秋獮詩》云:“戎容修大獮,殺氣順行秋。”到了清朝有“木蘭秋獮”的圍獵盛事。木蘭,本系滿語,漢語之意為“哨鹿”,亦即捕鹿,一般情況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間進行。為了舉行“木蘭秋獮”,清政府專門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蒙古四旗的接壤處設置了木蘭圍場。康熙帝之所以決定每年秋天在木蘭舉行行圍活動,並非為了狩獵娛樂,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軍事意義。康熙帝有《出古北口》詩曰:“年年秋獮此經過,峭石天成險隘多。沙漠名王皆屬國,但留形勝壯山河。”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