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國的刺繡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
在我國,除了享譽世界的四大名繡,還有京繡、魯繡、汴繡、杭繡、閩繡等地方名繡,多個少數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
今天,我們主要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19世紀中葉,除了刺繡之妙,還因為其銷路最廣,影響最大。
代表作分別為:蘇繡雙面繡《貓》、湘繡獅虎、粵繡《百鳥朝鳳》、蜀繡《芙蓉鯉魚》。
一、蘇繡
蘇繡,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傳說為仲雍的孫女“女紅”首創。
古代江南地區百姓有把蛟龍文在身上的習俗,仲雍做了吳國君主,想破除這種陋習,孫女女紅把蛟龍的圖案繡在衣服上,以替代文身。
為了紀念刺繡的發明者,民間至今仍將婦女從事紡織、縫紉、刺繡等活動稱為“女紅”。
蘇繡以精細素雅著稱,涉及裝飾畫,如油畫、國畫等,及實用品,如服飾、手帕、圍巾、賀卡等。
“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名滿天下。
蘇繡在表現物象時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概括之。
雙面繡《貓》是蘇繡的典型代表作。藝人們將一根頭髮粗細的繡花線分成1/2、1/4、1/12、1/48的細線繡,並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無論從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
二、湘繡
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長處發展而來的。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
原先,長沙城裡的商人們為了滿足一批因鎮壓太平軍而發跡的新貴,開設了“顧繡莊”,不久又以湘繡之名壓倒了顧繡。
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的“外形內質”,繡品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
所繡內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其中獅虎題材,尤為精妙。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繡品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種有條屏、畫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墊、桌布、手帕及各種繡衣等。
三、粵繡
粵繡是廣繡和潮繡的總稱,以廣東省廣州市和潮州市為生產中心。
廣繡:有文獻考證的歷史在唐代,明代時,葡萄牙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繡片回國,得到國王厚賞。後來,英國按廣繡作坊形式組織起王室繡莊。在當時,廣繡被西方學者譽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
潮繡:宋室南遷之後,大批民間藝人從中原地區,把先時的技藝帶到潮州,而潮繡彩眉亦自中原流入。咸豐年間,潮繡品每年銷往東南亞的出口總值在1000萬兩銀以上。
粵繡題材多為百鳥朝陽、龍鳳等圖案,融入吉祥寓意。現今粵繡,大件手工繡品有被面、屏風,小件有荷包、扇套、繡花鞋等。
粵繡最大的特點就是構圖飽滿、富麗堂皇,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樹根等補充,顯得熱鬧而緊湊。
值得一提的是,粵繡的繡工多為男子,為其他省市所罕見。
四、蜀繡
蜀繡,亦稱“川繡”,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刺繡產品的總稱。
蜀繡的歷史也很悠久,據晉代《華陽國志》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繡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
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取材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魚蟲、人物肖像等,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