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藍釉盛名,原來是因為一個姑娘得來的(共1張圖片)
  • 25年7月8日 12:5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廣州藍釉盛名,原來是因為一個姑娘得來的。。。

陶釉有多種:紅黃藍白綠黑紫,多彩多姿,種類繁多。特別是以一種名叫『翠毛』的藍釉最為著名,故有『鈞窯以紫勝,廣窯以藍勝』的美譽。說起這『藍』如何得來,還有一個壯烈的故事。

明嘉靖年間,有一天,石灣的陶工被集中起來,迎接皇使帶來的一道聖諭:聖上要舉辦『三宮御宴』,要陶工們在三十天內給皇上鍛燒『翠鳥酒瓶』二百個。釉色要和翠鳥的毛色一樣。因為皇上下江南時,看到過這種翠鳥,對其毛色非常喜愛。因為當時石灣的陶瓷很有名,這任務就落到了他們肩膀上。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人敢出來承擔。官府發怒了,吆喝差役要捉人。陶工中有一個霍師傅,慕地站出來,把差役推開,說:「我帶大家一起做,做不出來找我!」

在霍師傅的帶領下,陶工們日夜試燒,燒了一窯又一窯,都失敗了。到了最後一天,燒出的釉色,還沒有燒成一個翠鳥羽毛那有的顏色。怎麼辦呢?

霍師傅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他的女兒錦珠,見爹這個樣子就問:「爹,這些日子,你怎麼愁眉苦臉的,發生什麼事了?」

「唉!」霍師傅搖搖頭,歎了口氣:「皇上舉辦三宮御宴,要我們一個月燒出二百個翠鳥酒瓶獻上。今天最後一天,還是沒燒出來,要被問斬了。」

「哎!爹!憑你的井沿,還被這個彩瓶子難倒了?」

「你不知道這種瓶子的釉色有多難哪!」霍師傅又歎了口氣,說:「那是翠鳥的顏色,這種翠鳥,你見過,就是釣魚彩郎。它的羽毛,藍色中映露著綠彩。燒了多少回,都燒不成那有的。」

錦珠想起釣魚彩郎,也呆住了,她看著爹那愁眉苦臉的樣子,不由得一陣心酸。錦珠正想著,爹又起來要出門去。

「爹,又要去哪?」

「今晚生火燒最後一窯了。」霍師傅向女兒說著,「你把門關好,今晚不用等我回來了!」

等爹走後,錦珠茫然地呆坐著。突然,腦子一輛,她想起以前聽爹給他講過的一個故事:從前一個漁夫,被皇帝逼著要在五天內打一條金線黃尾魚獻給太妃,漁夫打了四天四夜沒打著,最後一晚,他的女兒禱告上天,讓她變成一條這樣的魚,以解父親之危。然後,跳進了江心,在最後一網中,她爹果然打上了一條金線黃尾魚,避過了災難。

錦珠想到這裡,眼睛亮了起來,產生了一個奇異的想法!她迅速把自己打扮好,穿上藍衣藍褲,外披一條綠色頭巾,然後,向爹他們燒窯的地方走去。

錦珠走到窯邊,深情地望著爹,笑了笑說:「爹!你看我這一身,想不想翠鳥的顏色?」

霍師傅看著女兒,藍中有綠,綠中有藍,在窯火的映射下,綠彩中又映現出一絲絲亮瑩瑩的色彩。不由得說:「啊!真像!真像!」

錦珠掏出手帕,給爹擦去額頭上的汗珠,說:「爹,這就好了,我想你們今晚一定能燒出翠鳥酒瓶來的!」

霍師傅給女兒理了理頭巾,說:「天晚了,快回去吧!今晚不用等我。」

錦珠點點頭,離開了爹,避過大家的注意,圍著堯轉了一圈。這時,看見烈火飛騰,窯火正旺,就『撲騰』一下,跳進了烈火熊熊的窯膛。

霎時間,群山回想起錦珠的聲音:「我去了,祝願這一窯燒得成功!」通紅的窯火,慕地變了顏色,霍師傅跟陶工們紛紛奔向窯口,只見錦珠若隱若現的在火中,慢慢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翠鳥酒瓶。

「錦珠啊!!!」霍師傅和陶工叔叔們滿眼淚水,震撼人心的哭聲,在石灣夜空中久凝不散。

開窯時,燒出的酒瓶子,每一個藍色中映露這綠彩,就像翠鳥的羽毛一樣美麗,和皇帝叫下來要燒紙的翠鳥酒瓶顏色要求,半絲不差。

這以後,石灣陶業中,藍釉中的『翠毛』釉更加出名。『廣窯以藍勝』的美名也傳出了海內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