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名人字畫,不當吃不當喝,為什麼那麼值錢呢(共10張圖片)
  • 19年7月9日 02:1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經常看鑒寶類節目都知道,古代瓷器名人字畫,一旦確定是真的,市場價格都會非常高。而這些還是普通的藏品,一些珍貴的藏品在拍賣會上更是拍賣出過億元的天價,這讓不少外行人感到好奇,古代瓷器名人字畫,不當吃不當喝,為什麼那麼值錢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找找原因。

古代瓷器名人字畫為什麼那麼值錢?

說到古代瓷器名人字畫,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到很多,尤其是在博物館中收藏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都是藝術品,而他們之所以值錢,原因有三個方面:

1、商業價值高

很多古代瓷器名人字畫實際上都已經算是絕跡了,更有一些不復存在,所謂物以稀為貴,在市場定律下,這些古代瓷器名人字畫數量越來越少,且不可複製,因此市場價格會非常昂貴,甚至可以說是價值連城,難以估價。

2、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這是伴隨著古代瓷器名人字畫存在的兩種價值。藝術價值主要展現的是藏品的藝術成就,每一個古董字畫都有很好的美感,這個美感就讓他們成為眾人稱讚的藝術品,成為眾人爭相追捧的對象。不僅如此,在這些古代瓷器名人字畫中,還承載著歷史痕跡,從它們身上能找到歷史人文信息,是朝代更迭的見證。通過研究這些古代瓷器名人字畫,瞭解祖先的生活軌跡,瞭解社會形態和意識發展形態,甚至還能解開很多未解之謎,讓現代對古代的研究更加深入,掌握的信息更加精準。

3、獨一無二

任何東西,獨一無二就是非常稀有的,尤其是這種帶著歷史厚重感的東西,它們身上有著獨特的價值和信息,因此市場價格也會非常高。

如何收藏古代瓷器名人字畫?

想要收藏古代瓷器名人字畫,方法很多,首先可以通過拍賣會,這種雖然價格高,但是保真,也能獲得更多的好藏品。其次是找專業機構。現在有很多機構都從事藝術品的拍賣和交易,只要找到靠譜的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第三可以找網絡平台。網絡平台也有不少是適合當前古玩收藏的,比如芝麻開門收藏網,這個網站以誠信經營為主,因此在業內口碑非常好,很多藏家都喜歡在這個平台交易。

總的來說,古代瓷器名人字畫不當吃不當喝,但卻那麼值錢,實際上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價值,賦予他們獨特的意義,也讓他們在歷史發展中成為大家珍藏的瑰寶。

古代瓷器名人字畫精品賞析:

1:清雍正斗彩纏枝蓮紋瓜稜式小瓶(一對),尺寸:高10.2厘米×2,估價: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HKD 9,700,000 ,成交時間:2017.11.29,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秋季拍賣會。

長頸瓜稜扁圓腹直頸小瓶,與台北故宮及南京博物院所藏雍正斗彩三友瓜稜小瓶造型雖有區別(參見《清康雍干名瓷》,台北故宮1986年,圖46;《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2003年,頁142),然皆為瓜稜腹配直頸瓶形,類似瓶形尚有北京故宮清宮舊藏仿哥釉瓜稜四方瓶(參見《平安春信 — 故宮珍藏花器精品》,澳門藝術館2016年,頁212,圖81),與清人所繪《清高宗古裝像》書案上陳設瓜稜瓶相類(參見《平安春信 — 故宮珍藏花器精品》,澳門藝術館,2016年,頁213),表明類似瓜稜直頸瓶為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宮廷插花所用。

2: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貼粉彩像生堅果托盤連饕餮紋描金交泰瓶,尺寸:16.5厘米,估價: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HKD 9,640,000 ,成交時間:2013.10.08,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器表現了乾隆朝瓷器製作工藝的高超,標新立異,巧奪天工。乾隆皇帝品味獨特,好雅慕古,利用不同的材質互相模仿,挑戰工匠們的手藝,形成乾隆朝獨有的風格。在他的監督下,經常製造出仿真度極高的器物,讓人真假難分,更產生了仿生瓷器。此器托盤上置了環環相扣的交泰瓶,旁伴各式果實,造型質感逼真,為乾隆朝像生瓷中之精品。清乾隆年間朱琰在《陶說》中曰:「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諸作,無不以陶為之,倣傚而肖。」

此器盤上交泰瓶瓶體上下於紋飾間連為一體,節節相連,可活動但不能分開,寓「天地交泰之意」。其製作過程複雜,與轉心、套瓶製法一樣費時耗資。

3:明成化青花十六子嬰戲圖碗,尺寸:直徑21.5厘米,估價:HKD 7,000,000 ~ 10,000,000,成交價: HKD 9,640,000 ,成交時間:2013.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拍賣會。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外壁通景繪庭園嬰戲圖,十六童子三五一組,姿態生動,栩栩如生。口沿外雙線,下飾如意雲紋。足牆飾回紋。
此器畫面兒童眾多,呈現出熱鬧歡快的喜慶氣氛。陶瓷上嬰戲圖自宋代起步發展,北宋末畫師蘇漢臣擅繪佛像、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獲讚賞,北宋青白瓷亦見刻花嬰戲紋。嬰戲圖至明清兩代到達鼎峰,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到百多個,人物皆神態活潑,場面熱鬧。嬰戲圖反映了古往今來祈求人壽年豐、多子多福、望子成龍的美好願望。

4:明永樂青白釉刻花年年有餘雙層花口碗,尺寸:高度4.3厘米;上口9.3厘米;下口2.6厘米,估價:RMB 5,800,000 ~ 9,880,000,成交價: RMB 9,632,000 ,成交時間:2013.09.01,拍賣公司:香港嘉德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首屆拍賣會。

5:郎世寧秋林群鹿圖立軸,尺寸:121×64.7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HKD 20,280,000 ,成交時間:2005.05.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臣、 郎世寧恭圖畫。
鈐印:臣世寧、恭畫
鑒藏印:乾隆帝(r.1736-1795):乾隆御覽之寶、石 渠定鑒、寶笈重編、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鑒藏寶、乾隆鑒(乾隆鑒藏八璽全)
嘉慶(r.1796-1821):嘉慶御覽之寶。

清代宮廷畫家序世寧筆下,以鹿為題材隱喻乾隆 帝之作品,可追溯至一七三六年弘歷登位前,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白描《采芝圖》。(見聶崇正等《清代宮廷繪畫》,香港,1996年,圖版25號,第146頁)。圖中弘歷左手持如意,右手輕按梅花鹿背。梁詩正於雍正甲寅年(1724年)題跋,其時弘歷年僅十三歲。精神抖擻的幼鹿,似是躊躇滿志的皇子寫照。

眾所周知郎世寧是一位意大利藉畫家,在雍正帝年間來中國後被皇室所徵用,成為清朝雍、乾兩代御用宮廷畫家。即世寧以西洋畫的技法,使用中國畫的材料,創造出中國繪畫史上前所未有風格,為中國繪畫史添加了新的一頁。一個外國畫家一直生活在宮中與世隔絕,故其作品絕大部分卻為皇室所收藏,不同於其他宮廷畫家,雖為御用,但還有其社交的一面,故流傳作品存世頗多。近二十年來所見流通於世的可靠的郎世寧畫僅兩件而已。一件是「鳴野蘋秋圖」,一件即是本「秋林群鹿圖」。據知「鳴野蘋秋圖」已為有力者所得,估計不可能再流通於世,則此件即是目前郎世寧可以流通於世的唯一作品了。

6:1166年作南宋司馬伋告身手卷,尺寸:26×247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RMB 20,125,000 ,成交時間:2015.06.06,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鈐印:尚書吏部告印(35次)
題籤:宋司馬伋誥身卷。戊辰十二月,長樂黃葆鉞題籤。

釋文:敕右朝散郎尚書吏部員外郎賜緋魚袋司馬伋,中戶三家之賦僅活一兵步卒,五人之糧,可贍一騎,此前史養兵之論,亦後人計費之言;悉仰給於度支,寧不傷於國力,然則統之民部,臨以王官,庶乎其宜也。以爾性有通方,才無滯用,以大賢之後,為當世之稱前者,占蘭省之名郎,贊天官之武選;條理甚析,奸欺不生,式疇爾能,可司軍賦,爰以國計之重,遂正版曹之名,委屬蓋優,欽封毋怠,可特授依前右朝散郎尚書戶部員外郎,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專一報茲,御前軍司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賜數枚。奉敕如右,牒到奉行。乾道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侍中闕。中書令闕。參知政事杞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芾。權給事中巖肖。中書舍人瞰。八月三十日午時都事時宗傳受。左司員外郎史正志付吏部。
尚書令闕。尚書左僕射闕。參知政事杞。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芾。吏部尚書闕。禮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執羔。吏部侍郎闕。權工部侍郎兼權吏部侍郎文朋。
告右朝散郎尚書戶部員外郎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賜緋魚袋司馬伋奉敕如右,符到奉行。
權員外郎彥穎。主事楊安澤。令史田允升。書令史陳士美。主管院□□。
乾道二年八月三十日下。

7:趙佶育鷹圖,尺寸:82×32厘米,估價:HKD 8,050,000 ~ 16,100,000,成交價: HKD 20,000,000 ,成交時間:2018.12.30,拍賣公司:香港榮盛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8:張瑞圖格言巨軸立軸,尺寸:358×98厘米,估價:RMB 15,000,000 ~ 25,000,000,成交價: RMB 19,550,000 ,成交時間:2017.06.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十二週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此先賢之格言,萬世之龜鑒也。果亭山人張瑞圖。
鈐印:張瑞圖印、二水。

因尺幅甚巨,蔚為壯觀,故而張瑞圖書寫此軸少尖鋒凌厲之筆,多渾穆厚重之姿。此軸通篇結體樸厚方茂,筆筆中鋒且行筆沉雄堅實,且完美詮釋其書風結體開張,中宮收緊,橫向取勢之典型風貌,如「積」、「遺」、「讀」、「中」、「此」、「賢」、「格」、「鑒」等字的結體和用筆,而明顯的張瑞圖以方折用筆之字如「孫」、「能」、「守」「書」「讀」等字,誠縱意所如,老辣彌堅。儘管張瑞圖自謂「余於草書,亦少知使轉而已,情性終不近也」,此作因書寫此種巨幅大字,不如寫小字揮灑自如,所以後人所評其書「有折無轉」,轉換為更多的「折轉互用」。我們說,書家不可能以單一的筆法進行創作,「有折無轉」亦是張瑞圖典型書風之概括,即使在張瑞圖形成其個人風格比較強烈的天啟年間(1621-1627),許多作品都體現出折轉兼備的特點,如其於天啟七年創作的《杜甫飲中八仙歌試卷》,其標準的「三角形」的折角已經不多見,橫折的角度大多在90°左右,方圓互用,折轉自如。類似還如藏於故宮博物院的《行草歐陽修醉翁亭記卷》;江西省博物館所藏的《行書五律詩》等等,都體現了一種書法家的自信和變化。另外,本作書寫字體之大,張瑞圖在處理字與字之映帶關係如牽絲的連帶與呼應亦緩急相間,如「積金」、「遺子孫」、「中以為」、「子孫長久」等等等。
是作應為張瑞圖作於天啟年間,且稍晚時期成熟之作。我們把天啟元年至崇禎元年(1628)這一時期他個人風格比較明顯並逐漸固定的時期視為張瑞圖書法創作的成熟期。依據文獻資料,天啟五年(1625)到崇禎三年(庚午,1630)張瑞圖61歲時,一直使用「果亭山人」這個名號,而從崇禎六年(癸酉,1633),其開始使用「白毫庵」這個名號。有學者研究,依據其 「瑞圖」款,有兩種基本類型,以「瑞」字為例,其一 「瑞」字為左右結構,其二 「端」部「山」字頭上移,形成整體的上下結構;相應的以 「圖」字為例,其形體變化,成熟期早年上窄下寬,晚年趨於方形,後逐漸上寬下縮,若以此為判斷依據,此撼人心魄之作應為天啟五年或者天啟六年所書。與此相似的,還有今藏日本黃山萬福寺之《行草王建宮詞等四首條屏》(選二),藏於首都博物館之《行書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期大明宮詩句軸》等等。
張瑞圖作為晚明最有創造性的書家之一,以此軸《格言巨軸》為代表的大幅長軸的探索,在內容上一掃不激不厲、莊重典雅的傳統範式,而代之以激越奇崛的氣象,名義上師法古人,實則別出心裁,洋溢著創新精神。時人讚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清人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曰:「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於古法為一變。」《評書帖》又曰:「瑞圖行書初學孫過庭《書譜》,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王鐸)、張(張瑞圖)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