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肖像雕塑的起源
  • 18年10月21日 08:5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代肖像雕塑、歷史人物肖像雕塑多用於紀念歷史名人或者用以宣揚傳統文化、或者傳播民族精神。歷史肖像雕塑在民族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古代肖像雕塑將古代民族精神或者文化通過人物肖像雕塑喚起人們的內心感觸,從而起到教育意義。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中國古代肖像雕塑的起源。

中國古代沒有肖像雕塑傳統並不能否認中國古代某時期、某地的作品具有較強的肖像特性,這種所謂的肖像特性就是作品背後具有堅實的生活原型。在浪漫、流暢的春秋藝風和粗獷、奔放的漢風之間夾進了一個現實而理性的秦兵馬俑,無疑是令人驚奇的。秦兵馬俑強烈的現實性決定了它的肖像特徵性。從時間上看,它比羅馬肖像稍早,但這種肖像性並沒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傳統。究其原因,可能是肖像雕塑誕生與存在取決於帝王及統治者們的審美取向。中國的王宮貴族自有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處於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往往迴避了西方的直接塑造自己的方式,而採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僕人、軍隊、武士來襯托自己的偉大與神聖。看來,中國古代雕塑家要給帝王及達宮貴族直接造像是不太可能的。他們所能充分發揮人物塑造才能的領域是僕人、藝妓、士兵等普通人,所以我國古代各種陪葬俑能充分地顯示生動的生活氣息及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能呈現出本文提及的肖像性。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對象是供養人,羅漢次之,然後是菩薩,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像山西平遙雙林寺的供養人以及羅漢堂中的羅漢,都可以稱之為價值極高的肖像。大足石角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中國古代沒有肖像雕塑傳統的結論並不否定中國古代雕塑營養對當今肖像創作的滋潤。事實上不少雕塑家已經在肖像創作中作過做過吸取民族傳統的精彩實踐。可以斷言,幾千年的傳統寶庫曾經並正在繼續哺育中國雕塑(包括肖像雕塑)並推進其不斷演繹。

以上就是關於“”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