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別的專業術語(1張圖片)
  • 23年10月14日 22: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鑒別對於收藏瓷器和古代瓷器鑒別有一定的幫助,知道這些瓷器鑒別的專業術語,說明你是瓷器收藏和鑒別的內行人,不會被人笑話,在瓷器收藏的時候也不會露怯。


蛤蜊光:含鉛的釉上彩瓷、低溫鉛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學物質的侵蝕以及本身發生的變化,在瓷器表面產生的一種彩色膜狀物。
真的蛤蜊光緊緊圍繞在彩的周圍,很細小很均勻的光圈,彩濃厚的地方蛤蜊光比較明顯,彩薄的地方蛤蜊光比較淡。而假的蛤蜊光圈比較粗大、片狀的、不自然,而且濃厚彩四周的光圈和淡彩四周的光圈是一樣明顯的,沒有真的那麼自然。
衝口 瓷器的衝口也叫沖線指的是器物口部因與它物相碰而出現的裂紋,粗細不等,長短不等,瓷器也有外沖裡不沖的現象。
失亮 器物釉面或彩繪的表面,被硬物劃破後留下的傷痕。
棕眼 瓷物釉面氣泡在窯中融裂爆破後,未曾彌和而形成的小孔,時間久了就在瓷器表面形成極小的棕色釉點。
雞爪紋 瓷器上範圍較小的放射狀裂紋。
開片——由於胎體與釉層的膨脹係數不同,在高溫燒製時,二者收縮率不同,從而在釉面產生許多自然裂紋,佈滿器身,紋路大小,粗細,長短不等,縱橫交織在一起,漿胎器均有此現象。
磕邊 瓷器邊上的小缺,一般對瓷器的保管影響較小。
片紋 瓷器釉面上出現的長短不一的相互交錯的細裂紋片,與開片略同。
自然開支 瓷器年久,釉面出現局部或整體的冰裂紋,與哥釉的工藝開片不同。
 糊米地——器物沙底因所墊砂粒含鐵質較多,燒製時出現鐵銹斑點,似糊米狀,明成化瓷砂底一般有此現象。
 蕎麥地——釉面局部或全部出現小黑星點,為釉內雜質或二次入窯所致。
磨足——底足因傷損,將缺口部分修磨光打平,俗稱「修腳」。
 截口——因撞擊頸口部大面積損傷,從頸部將損傷部修截掉而露胎,俗稱「剃頭」,「抹脖」。
土銹——器物埋入地下,局部釉層呈灰白色,失去光澤。

   水銹——器物長期埋入地下或水中浸泡,釉面粘附灰白,淺黃,鐵銹等色,真水銹一般洗刷不淨。

   水鹼——器物長期埋入地下受溫度,潮濕影響,釉層產生灰白霧狀小點或小碎裂紋
炸底——器物底部被投放物撞擊而形成的裂紋。
足磕——底足因受地面撞擊或其他原因碰撞而產生傷痕,胎釉有少量碰損,偽造的足磕痕跡生硬。
窯裂 燒製時出現的裂紋,區別於使用造成的裂紋。
煙熏 用香煙熏瓷器作舊的方法之一,嗅之有味。
做舊 將現代仿品用物理化學方法處理,消除火光,加上包漿污垢以冒充老器。
贗品:當珍品購進稱「打眼」。在古玩業中,打眼後,一般人不便聲張,怕被同行知道了,譏笑自己眼力不濟,有失面子
剝釉 由於釉面受酸、鹼、鹽的浸蝕,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脫落。早期青瓷常有這種現象。
新胎後掛——新胎剝去釉面後,作加彩釉地五彩的裝飾。
復燒——二次入窯燒烤。
假出土——仿古各類器物,有意長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舊;低溫鉛釉和五彩、粉彩、三彩等器,尤其易於氧化或腐蝕。有的還塗以紅、黃土疤,但一觸即掉。
茶水煮——仿古作舊,常以土茶水煮,使器面上有紅褐的茶銹痕。
爆釉 釉下的大氣泡在使用時破裂,露出胎。晚清有些瓷器有此現象。
鑲嘴流 壺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鑲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