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竹石圖》與南京李家兩個世紀的藏緣(共4張圖片)
  • 17年7月29日 08:1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蘇軾《瀟湘竹石圖》,中國美術館藏

  蘇東坡舉世名作《瀟湘竹石圖》,在古代南京一李姓人家歷經8代人的收藏,跨越近2個世紀(1370—1558年)的漫長時空,成為收藏史上的一個奇跡。

蘇軾《瀟湘竹石圖》局部

楊慎題畫詩手跡

鄧拓書作

  明洪武二年(1370)金陵梁台(今江南京江寧區湖熟鎮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讀書樓遺跡)有個叫李秉中的商人,從本地另一商人杜德甫手裡購得《瀟湘竹石圖》,如獲至寶,由李秉中的長子李從善重新裝裱後,作為鎮宅之寶藏於家中。那年李從善剛過而立之年,家添一寶,喜氣盈門,舉家榮光。 

  明代人在文化取向上比較推崇杜甫、李白、蘇東坡。一天,好奇的李從善瞭解到梁台杜德甫購得蘇東坡《瀟湘竹石圖》的情況: 

  元惠宗元統二年(1344),湖南收藏家楊元祥,因15年前在湘中故家見過蘇東坡的《瀟湘竹石圖》,並有幸成為在此畫上留下墨跡的人。後來湘中故家因經濟拮据,欲將其出售變現。畢竟是歷史名人的墨跡,價格不菲,一時難有買家問津。楊元祥跟金陵梁台的杜德甫是故知,深知他有能力購買此畫,於是,推介其購買成交。從此,蘇東坡的名畫《瀟湘竹石圖》, 由湖南流轉到明代南京商人杜德甫手中,開啟了此畫在南京的收藏歷程。 

  可是杜德甫並不十分喜好收藏,他購得《瀟湘竹石圖》不久,遂以高出購買價獲利,轉賣給了本地商人李秉中。 

  若要追根溯源,湘中故家是通過什麼渠道得到蘇東坡名畫《瀟湘竹石圖》的呢?並未有所交代,杜德甫不得而知。如湘中故家秘而不宣,恐怕連推薦此畫賣給金陵梁台杜德甫的湖南收藏家楊元祥,也未必知曉,這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蘇東坡這幅名畫現在在誰手裡、誰在擁有和收藏?李家父子購藏到蘇東坡的《瀟湘竹石圖》雖然花了大價錢,但這種擁有委實是份榮耀和自豪,足可見蘇東坡的繪畫珍品,早在明代初年和元代就已成為各方藏家爭相收藏的墨寶。 

  李秉中自己由於平時忙於生意場上的業務,就把收藏《瀟湘竹石圖》的事交給了兒子李從善具體負責。李從善有兄弟姊妹多人,父親把這麼重要的墨寶交給他管理是有原因的:他少年時曾拜元末明初南京畫家馬琬為師,學過3年多山水畫和花鳥畫技法,打下了繪畫基礎。成人後的李從善,因父親生意需幫手,只得忍痛割愛,與畫家夢失之交臂。即便如此,每遇閒暇,李從善不忘習書作畫,畫山水、畫花鳥、寫書法,家庭成員各臥室、廳堂及李氏祠堂裡張掛的書畫作品,都是他平時的習作。李家墨味書香濃郁,彰顯《瀟湘竹石圖》收藏之家的藝術氛圍。 

  一寶在手,愛不釋手。每次打開《瀟湘竹石圖》卷軼欣賞時,李從善都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畫面上兩塊石頭,幾叢疏竹,左右煙水雲山,氤氳繚繞,景色蒼茫,充滿了文人畫的氣息,讓他在這窄而長(長106、寬28厘米)的畫卷中如閱千里江山,如觀萬靄迷濛,一幅濃縮的山棲谷飲般自然景觀,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他的眼簾。李從善每每陶醉其中,對收藏蘇東坡的傳世名作《瀟湘竹石圖》,格外充滿了信心和興趣。 

  一次,李從善在研讀《瀟湘竹石圖》落款時,看到“軾為莘老作”的五字款識,知道了《瀟湘竹石圖》是一幅贈予畫。受贈人“莘老”就是大名鼎鼎的孫覺,蘇軾、王安石、蘇頌、曾鞏的好友;“北宋四家”黃庭堅的岳父;秦觀、陸佃、王令的老師;出任過湖州、廬州、蘇州、福州、揚州等七州知府。李從善還讀過孫覺《知福州》這篇名文,知道他是一位愛民和親民的好官。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孫覺與蘇軾同年進士及第,兩人由於政治觀點相同,思想情感亦頗為接近,成為志同道合、親密無間的好友。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孫覺因上書《論副相邵亢不才》一狀,落下遭遇彈劾的“罪證”,被宋神宗貶謫越州(今雲南曲靖)通判,與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副一樣,遭遇政治迫害,他倆是當時朝廷內外無人不知的難兄難弟。患難見真情,蘇軾專門創作《瀟湘竹石圖》贈予孫覺,可見他倆的友情多麼深厚! 

  聰明過人的李從善從中理出頭緒:《瀟湘竹石圖》是蘇東坡被宋神宗貶謫黃州期間贈予孫覺所作,時間大約在1080年—1084年之間,屈指算來,此畫已經歷了300個年頭。橫跨兩宋及元代,流轉到明初南京李家,與之結緣,實屬委重投艱,難能可貴,榮耀珍藏! 

  然而,對於此畫何時從孫覺後人手中流出,李從善不得而知。但他認為,湘中故家獲得《瀟湘竹石圖》之前,畫面上已留下元代多位收藏家鈐印與題款字跡。說明在這之前,此畫在民間早就開始流轉,若按一處款印一人收藏計,到他已是第18位藏寶人。 

  收藏蘇軾的《瀟湘竹石圖》,對李從善來說,不是收藏財富,而是在盡一份文化傳承的責任和義務。用他常掛於嘴邊的話說:“得軾之墨寶,獲責之緊要,藏室之一隅,盡世代之能事。”蘇軾是北宋文化巨擘,李家有幸收藏到他的繪畫墨跡,機會難得,意義非常。所以李從善每每想到這些,愛惜《瀟湘竹石圖》之心油然而生,視之如同自己生命。 

  天長日久與珍寶朝夕相處,李從善摸索出自己一套收藏絕技和保管方法:春透光、夏曬伏、秋展露、冬深藏。春天要讓畫作盡可能有充足的通風透光時間;潮濕的梅雨季節過後,為防止畫作霉變要做曬伏處理:秋天要常把畫卷平展開來,保持整幅卷軸柔韌度和畫面的色澤;冬天要把畫作深藏在密封的箱子裡,放入樟腦丸等消毒防霉。李從善後人一直仿照此法收藏《瀟湘竹石圖》,保證了畫面完好如初,無一處破損和霉爛,創造了歷史名人書畫墨跡百年收藏不變樣的奇跡。如今我們能看到品相較好的蘇東坡存世名作《瀟湘竹石圖》卷,跟南京李家曾經200年精心收藏與愛惜是密不可分的。 

  光陰荏苒,春去秋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南京李家收藏了188年的《瀟湘竹石圖》,被第8代傳人李甲峰攜卷離開南京來到江陽(今四川瀘州),在這裡他偶遇歸故途中,在此落腳的年近古稀的明代文學家楊慎即升庵,席間二人賞畫論評,舉杯暢飲,交談甚歡。 

  楊慎狀元出仕,名重一時,因嘉靖七年“大禮儀”事件,被明世宗朱厚熜流放雲南邊陲30年,他做夢都沒想到能在江陽見到蘇東坡《瀟湘竹石圖》,為之驚歎不已,欣然在李甲峰攜帶的畫捲上,留下一首賞析畫作之七言長歌,包括正言168字,落款小跋44字,合計212字的狀元楊慎書法墨寶真跡:東坡學士湖山暇,南國清游繼顏夏。舟楫行供苕霅吟,雲煙坐入瀟湘畫。越人翠被雨波寒,官奴錦瑟歌聲闌。揮毫寫盡風中態,掀舞猶疑掌上看。琅玕落紙珠生唾,畫絕名縑詩寡和。未論名價重三都,先遣風流驚四座。先翁去後幾百秋,江光清徹魚龍收。三湘夜冷黃州夢,九疑雲遠蒼梧愁。君從何處得真跡,雲是世傳珍且惜。金陵攜來到江陽,捧示當風開盈天。江湖散人天骨奇,抹月披風畫裡詩。散花樓上新知樂,且聽離筵唱竹枝。甲峰李子沛自留都來江陽,邂逅江山平遠樓,出此卷,席上率而跋此。嘉靖戊午秋八月二十日,升庵楊慎書。 

  楊慎的墨寶無疑給《瀟湘竹石圖》增色不少,其跋文本身亦具有非常珍貴的藝術價值。專家們認為,這在國內現存升庵真跡墨寶中,首推珍品。 

  從洪武初年李秉中購得此畫,傳與其子李從善,到嘉靖年間李甲峰時已8代人。金陵李家得此畫代代相傳,視為絕世珍寶,其間近200年的收藏史。往事越千年,南京李家擁有蘇東坡的《瀟湘竹石圖》收藏史,迄今算來佔據了1/5藏時,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啊! 

  北洋政府之時,蘇軾《瀟湘竹石圖》與《枯木怪石圖》皆為“方雨樓”所藏。《枯木怪石圖》從山東藏家而來,《瀟湘竹石圖》則一直為這間京師古玩店的收藏。兩畫皆被白堅夫買下。白堅夫後把這兩幅東坡畫作都售出。《瀟湘竹石圖》是鄧拓1961年在北京榮寶齋發現的,他傾產以1萬元高價購回,後來將其贈予中國美術館。《枯木怪石圖》相傳賣給了日本藏家,收藏於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籟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