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琺華瓷器的汗青以及市場近況(共13張圖片)
  • 15年12月14日 12:4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關於敘述琺華器的冊本及文章很少,辨別真偽以及細節形貌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在此,借朋儕收藏的一件大明宣德年制琺華彩滿池嬌紋梅瓶的實物來觀賞和探究一下景德鎮燒製的琺華器的魅力。

琺華器的汗青以及市場近況:

據民國時期聞名收藏觀賞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書紀錄:「由於法花質釉的情況與元代的瓷器物相近,故人們多以為它是始自元代。明代法花的用途較為廣泛,故法花在釉質等統統方面都要比元代進步。清初漢族民間尚有製造法花的,雍正以後則制止製造。」

琺華又可寫作「琺花」「法華」,是一種低溫釉陶瓷,在元代由山西晉南地域創燒的民窯器,為陶胎;明代永樂年景德鎮開始仿燒琺華器,為瓷胎;清初漢族民間尚有少量製造琺華器,至雍正以後則制止製造。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明宣德 琺華彩滿池嬌紋梅瓶

琺華在明清景兩代的景德鎮陶瓷生產中並不佔主流;琺華的團體色調以藍、黑、紫色為主,這種色調固然明快,但卻並非是國人喜好的傳統色調,因此琺華從一開始就難獲眾人痛愛;山西琺華和景德鎮琺華創燒製工藝大同小異,生產工藝的複雜和特別,製作汗青的短暫以及其生產的地區相對較少,以是,能生存齊備、傳播至今的產物並不多見。鑒於以上諸點,傳諸於世、藏寶於民的琺華佳構更是鳳毛麟角。

琺華產量不多,不能形成較大的收藏體系,使得很多人不相識琺華器,更無法判定琺華器的真偽,琺華器的判定、研究不存在權勢鉅子,這就使很多收藏家對琺華器的收藏望而卻步。

山西陶胎琺華器與景德鎮瓷胎琺華器的區別

琺華器的裝飾伎倆是,在修睦的胎體上先鐫刻斑紋圖案的表面和淺條,再用毛筆蘸瓷漿在紋飾表面線中堆起線條,入窯高溫燒成素胎,再在燒好的素胎上按各種斑紋圖案,施以藍、白、黃、紫、綠、孔雀藍等彩釉,二次入窯低溫燒成。山西和景德鎮的琺華器在製作工藝上根本相似,重要區別於胎質和釉色:

(1)山西琺華器的胎質為陶胎,陶胎是用含各種礦物黏土低溫燒製而成,胎體較鬆懈而粗糙,器型給人感覺較為粗笨。景德鎮琺華器的胎質為瓷胎;瓷胎利用高嶺土燒製而成 ,胎體較為精密堅固,器型看起來緊致。

(2)山西琺華器的釉色以藍色、綠色、黃色、紫色、玄色等多種色調為主,顏色美麗明快,釉面較粗糙光澤暗啞。景德鎮琺華器的釉色以黃、綠二色為主,釉色精緻光澤透亮。

(3)山西琺華器用黏土製胎及描畫圖案表面,因黏土較為粗糙,紋飾表面線中堆起線條也較為粗糙,從胎體到圖案,山西琺華彩給人感覺鳩拙而粗糙。景德鎮琺華器用高嶺土製胎及描畫圖案表面,高嶺土較黏土精緻光滑,紋飾表面線中堆起線條較精緻,因此,景德鎮琺華器更風雅雅觀,釉面髮色更亮麗。

(5)山西琺華器隨時間的長遠,釉面目面貌易脫落。而景德鎮琺華器的釉面根本保持精良,縱然受土沁,用淨水洗濯不會脫釉。山西琺華器和景德鎮琺華器製作工藝根本相似,由於兩者利用的胎土差別而產生的結果也差別。高嶺土一樣平常利用高溫燒製,過於低溫無法燒製成型,而琺華器屬於低溫燒製的。因此,景德鎮琺華器的工藝難度更高,數目更少。

琺華彩鴛鴦戲水荷花池紋梅瓶的概況: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1梅瓶造型:這是常見而且早已出現的瓷器造型,瓶口微小,瓶頸短,肩寬,鼓腹,至瓶底變窄,高36.6厘米,口徑6.6厘米,腹寬19.8厘米,底寬12.2厘米,小口,圓唇外卷,短束頸,溜肩,腹修長,束腰,至底外伸延,是琺華器中常見的器形,為明中期的情勢,多為景德鎮仿燒。

(2)紋飾:梅瓶孔雀綠地,分七層構圖,底層畫八大碼快意雲紋,邊框及雲紋用黃色填釉;第二、四、六層用花帶隔斷,用棕色填釉;第三層在瓶的腹部,繪出一副荷塘月色的情形,荷花荷葉為主題,圍繞著水草,四對鴛鴦戲水。荷花用黃色填釉,荷葉、水草用淺綠色填釉,四對鴛鴦模樣形狀各異,一對鴛鴦一前一後,前面的轉頭蜜意的凝視著朋友,另一對鴛鴦也一前一後,前面的那只發急的轉過身伸長著脖子,好像在召喚著朋友,恐怕它丟掉似的,一副發急告急的樣子,甚是風趣。第五層在梅瓶的肩上,繪的是明代典範的纏枝蓮斑紋,四朵蓮花分別用紅、棕兩色填釉。第七層畫的芭蕉葉紋,繪在瓶頸處,用淺綠色填釉,葉與葉之間用棕色隔斷。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3)釉色:孔雀綠釉色彩沉靜而不失靚麗,顛末快要600年的風吹日曬、土埋水沁,釉面留下深淺不一的土銹斑的陳跡。而在我得到這件梅瓶的時間,用水反覆洗濯,用稀釋的洗滌劑洗濯,土沁的陳跡依然還在。只管情況光陰的沖刷,在一些受沁較淺的釉塊裡,還能感受到釉色透出來的玻璃質感的柔潤光澤,彷彿一位顛末光陰沉澱的氣質玉人。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4)胎底:胎底無釉,質地堅固精密,黑黃的土銹斑已經吃進胎體。

琺華彩滿池嬌紋梅瓶老化陳跡真偽探究:

在專業人士總結的《古瓷器判定術語表明》形貌中,從梅瓶胎體和釉面裡探求對比符合老化跡象的陳跡。

(1)土沁:

是古陶瓷辨別的一大要素。現在的玩古陶瓷人是視土沁為寶的,好像名貴的水平更甚於器物自己。土沁用淨水反覆沖洗,土沁痕不能洗掉,用稀釋的洗滌劑洗過,從釉面還依然看到,土沁痕厚薄、輕重不勻稱的分佈依附在梅瓶釉面裡。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2)縮釉洞眼:窯裡燒成,胎中有易燃物,或有可氣化的固體,遇火消散,繼而釉面緊縮,其內空洞無定形,內黑暗。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3)吐筋線:

低溫瓷,開片後,在片縫上會生長起一道隆起的線,差別的胎質,則色差別。仿不出。古瓷出土後,也會漸漸天生吐筋線,但要在片縫的底子上形成,而且需顛末幾十年的風吹日曬。吐筋線,是判斷古瓷的一個緊張特性,而且輕易感知到。

梅瓶釉面通過50倍放大鏡觀察可以清楚看到吐筋線,和形貌的符合。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4)水流痕:是指古瓷在封閉的空間,長達數百年,其附近的物體揮發的水汽聚集流淌的陳跡,有動感。一樣平常為深黃色,很難洗淨。仿者,易洗。與土藏氣、土髒氣有別。水流痕,也是判定為古瓷的一個緊張的證據,而且用輕易肉眼辨別出。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5)亞光:因釉面年久老化,而天生的一種暖和的暗淡的光。又稱一片光。年越久,越暖和。尚沒聽說能仿出者。因出窯十多年後,釉面結晶體分化瓦解,晶格組織之間,開始連續產生無數肉眼觀察不到的隔斷,並隨著年代的增長而加大,從而光線不能直射,產生散漫光,故見到的是亞光。亞光,是判斷古瓷的一個緊張特性。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6)陳酸班:恆久受酸的有機物感化,而形成的斑,斑痕深入胎骨,坑窪顯著,坑窪邊沿有銳角。而仿品的酸咬斑,是急拿,有含糊感.並只是外貌。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7)脫粉:是指陶瓷外貌,因長年風化,經洗濯,撫摸有粉狀物脫落。難仿。比脫粉風化稍微些的是發粉,發粉一樣平常只出如今高古瓷上。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8)火石紅:是指古瓷露胎處,表現赤色,也有黃赤色,紫赤色,灰赤色、褐色等.個別火石紅嚴峻者,也可從胎上爬上釉面一、二毫米。又分出窯時便有的,稱「窯成火石紅」;出窯後漸漸形成的,稱「後天火石紅」。

此梅瓶胎底顯紅褐色的火石紅徵象,同時有顯著土沁想像。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琺華彩滿池嬌紋梅瓶綜合敘述

此梅瓶在肩部落款「大明宣德年制」,構圖相沿元代風格的裝飾圖案,分多條理構圖,繪畫裝飾圖案有明代常用的八寶碼紋飾、芭蕉葉紋、纏枝蓮紋等紋飾。梅瓶紋飾表面線中堆起的線條清楚風雅,因恆久土沁入胎,釉面光澤隨土沁深淺而顯現出亞光及透亮差別的光澤。用100倍放大鏡觀察釉面,沒有發現氣泡存在,這一特性當代工藝無法仿照,而且在梅瓶上共有8處老化跡象。

綜合上述特點,此件滿池嬌紋梅瓶是在大明宣德年間景德鎮生產的琺華器無疑。

琺華器的收藏代價被低估

山西琺華器在元代由山西晉南地域創燒的民窯器,明代永樂年景德鎮開始仿燒琺華器,至清初漢族民間尚有少量製造琺華器,至雍正以後則制止製造。據史料紀錄,景德鎮琺華器僅有快要400年的燒造汗青,其生產和製作工藝程度到達了空前絕後的高度,並以其複雜而特別的製作工藝和美麗而明快的低溫彩釉,成為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獨特汗青職位的一朵壯麗的陶瓷奇葩。

實物賞析:從滿池嬌紋梅瓶探究琺華器鮮為人知的魅力!

琺華彩白蓮紋臥足碗

景德鎮琺華器在工藝上是仿照山西琺華器的燒造技能,由於接納的質料差別,低溫釉接納高嶺土燒製,工藝難度更高,製品率相對低。而景德鎮接納的高嶺土品格高於山西的黏土,燒製出的琺華器從胎體到釉的髮色,品格都高於山西琺華器。

複雜而特別的製作工藝,製品率低,是造成景德鎮琺華器燒造汗青不長的緣故原由之一。

現現在可看到的琺華器藏品中,多數是山西燒造的,而景德鎮燒造的琺華器藏品少之又少,傳諸於世藏寶於民的佳構更是鳳毛麟角。

收藏遵行真、精、稀的原則,景德鎮燒造的琺華器被忽視,代價嚴峻被低估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