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梳長辮,著素色繡花小衫,繡花條紋七分褲,綠襪黑鞋,手持西洋望遠鏡,斜挎著望遠鏡的專用便攜包,輕踮腳尖,觀賞遠處的荷塘美景。」這一摩登女郎的人物形象躍然瓷上。
民國初年,西風東漸,追逐新潮的海派服飾成為新女性公認的時尚。隨之,在瓷都景德鎮的彩繪瓷器上,也前所未有地出現了一批以「摩登女郎」及其生活為裝飾題材的時裝人物粉彩瓷,一洗傳統古裝美人瓷繪的程式化形象。同時,它通過新粉彩技藝的運用,結合西洋水彩畫技法,讓人物面部勾線與服飾暈染能細微地表現明暗層次,色彩透明艷麗,極具現代繪畫的氣息。
民國 時裝粉彩人物茶葉罐 李海秋繪
此罐作於民國二年(1913年),畫風尚餘濃厚的晚清淺絳彩的藝術特色,其用筆細膩,設色淡雅,頗具古意,其審美氣息與所要表達的時尚主題稍嫌抵牾。
罐的正面為一高領長襖新裝美人,手持書卷,坐於庭院石凳之上,技法大抵沿襲捲軸工筆人物勾線填色的傳統,設色以淡墨赭石為基調,清潤素雅。雖為時尚新女性,卻別有一種婉約卓雅的古典情韻。
這件茶葉罐雖為景德鎮典型產物,但其彩繪卻非一般畫工所為,如其款曰:「中華民國癸丑陽曆九月四號紀念,李海秋自製」。據此而知,該罐乃一文人自製瓷,可見其主人一定雅好丹青,非六法精詣不能為之。至於這件瓷器的繪製者,是否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黨人李海秋,不得而知。這種以淡赭為主的淺絳遺風,在時裝人物粉彩發展的中後期雖偶得一見,然終不佔主流。
民國 時裝粉彩人物雙耳瓶 夏鼎臣繪
此瓶出於民國時裝粉彩大家夏鼎臣之手,作於民國八年(1919年)。瓶背面題跋云:「妙手新開色界天,裁雲鏤月筆何妍。此中盡有顏如玉,抵得名花次第編。己未之秋月夏鼎臣作。」
瓶頸部裝飾紅色鋪首啣環雙耳,所繪人物身處歐式庭院,眾多美人於一高足石磚桌几周圍,或相談甚歡,或戲子共樂。最前方側身站立的美婦纖腰玉手,拿一紅白相間的時尚手包。她上身穿紫色團花紋立領長衫,領高至臉頰,下著水藍色馬面裙,正與身旁藍衣女子竊竊私語。藍衣女子梳類似唐人的日式高髮髻,身著錦花紋緊袖上衣,袖口小露一截打底紅衫,手持素色包裹式提包,下著深色繡花馬面裙。
民國 燕爾之喜圖撣瓶 楊青山繪
這是迄今所見惟一繪有民國婚禮場景的民國時裝人物粉彩瓷。高約59厘米,為典型民國「三百件」撣瓶。其正面繪有一對款款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主角之外,另繪有四位玲瓏剔透的少女,她們手捧鮮花,顧盼有姿,那種歡喜雀躍的喜慶氛圍,被畫師淋漓盡致地繪出。該瓶頸部,畫家以金文書體摹寫《集古齋原本》吉語數行,並以隸書書寫「燕爾之喜」四字,以示點題。
新文化運動前後,社會風俗西化潮流洶湧,婚禮的形式多種多樣,婚服也形式各異,時稱「文明禮儀」。這件由歐洲回流的撣瓶作於民國十年(1921年),由畫面瓷繪題材之獨特推測,其很有可能為定製器,後流入海外。
民國 時裝粉彩人物雙耳瓶 毛子榮繪
此瓶高60厘米,作於民國九年(1920年),為毛子榮創作盛期之精品力作。畫面中,炎炎夏日,桑茂蟬鳴,女子們在石砌的庭前小憩,欣賞四周美景。中間錦繡花紋的藍衣女子正收攏了長柄陽傘,似乎想要用手帕拂去汗水;身旁有一草綠寬衣的女子,胸前戴花朵形項鏈,雙手交叉握帕,手腕戴著西式女表。二人身後有一水紅衣衫、格紋鎖邊碧褲的活潑女子,似乎在看對面女子手中的花束;持花束的女子倚坐在台階上,望著紅衣女子,眉間傳來嬉笑之意。她旁邊的女子背對畫面,手持西洋望遠鏡,斜挎著望遠鏡的專用便攜包,輕踮腳尖,觀賞遠處的荷塘美景。
亭台有傳統的瓦梁結構,也有圓窗和百葉簾,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別具韻味。整個人物場面又是一幅都市麗人的出遊圖,各位少女神態不同,性格迥異,全景熱鬧非凡。
民國 龍女雙姝圖撣瓶 毛子榮繪
在民國時裝人物粉彩瓷器中,毛子榮所繪此撣瓶可謂拔得頭籌,其畫工細膩,畫藝精湛。此件撣瓶高60厘米左右,俗稱「三百件」,是民國時裝人物粉彩瓷器中最大器型。
由於器型較大、人物少,畫師旨在全力刻畫兩位現代女郎的時尚形象,極盡寫實之能事,殊為罕見。撣瓶背面以較為方正的行書落款云:「畢竟全身無色相,善如龍女兩相隨。時在己未仲秋月於珠山客次之軒,毛子榮寫。」據此知,此瓶繪於民國八年(1919年)的秋天,題詩典出清雪樵主人《雙鳳奇緣》,大抵是吟詠佳人之美的妙語,因著二美題材,畫家取「雙鳳」之典,可謂詞旨剴切。
民國 時裝人物帽筒(一對)
民國以前瓷器上的畫面,多繪山水、花鳥和吉祥圖案,人物畫相對較少,而人物畫的主角是文人雅士、道釋和戲曲故事人物,很少表現家庭生活,更少畫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婦女。到了民國,這一傳統被打破。瓷器上開始描繪身穿時裝的摩登女性,而且在民國初期這段時間集中地生產製作。
與傳統仕女瓷繪不同的是,民國時裝粉彩瓷器上的女性都一律身著文明新裝,畫中人物的身份、服飾、器具及背景建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即以時裝區別於古裝,以摩登女郎取代古代仕女,以現代西式洋房取代傳統台榭樓閣,記錄了濃郁的東方詩情與西式浪漫,將現實理想與古典想像熔於一爐。
在一幅幅充滿時代氣息的時裝人物瓷繪作品前,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百年前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以及融合後給當時國人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影響,到處可見的「洋」物無疑成了那個時代「時尚」的代名詞。
民國 時裝粉彩人物罐 洪步余繪
這件冬瓜罐作於民國五年(1916年),為彩繪大師洪步余的早期作品。四位時尚女子儀態各異,而背景繪製極其簡單。
洪步余早期塑造的時裝女性形象極其動人,背景簡略,畫面總體有著一種裝飾性美感。約在1919年前後,洪步余的瓷繪風格開始變化,其典型特徵就是人物比例的縮小,背景物象開始豐富,由前期的裝飾性朝著寫實性發展。至1924年,洪步余的畫風再一次變革,畫中仕女的鵝蛋臉一律變成了圓形的蘋果臉,身材也變得較為矮小,然背景建築的寫實性風味也進一步加強,至此,時裝人物一律變成了外景描繪。1924年後,洪步余的時裝人物題材開始變得狹窄,瓷繪圖樣單調,審美意象逐步滑落。
民國 時裝人物小罐
民國 時裝人物提梁壺
民國 時裝人物瓷塑
時裝人物畫瓷器又是一部民國早期的時裝發展演變史,可以看到現代服裝在中國初始階段的情況。
在戰爭頻仍的年代,景德鎮瓷業蕭條,在經濟凋敝與藝術衰退的雙重影響下,民國粉彩時裝人物瓷器也於上世紀20年代末退出了歷史舞台,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現的曇花。民國人物粉彩瓷恰似劃空的流星,短暫而耀眼,承載一個時期的歷史信息特別豐富,是瞭解民國早期時尚女性生活的生動剪影,是特定時期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