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粉彩與潘安宿命(1張圖片)
  • 25年7月21日 17: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中所示是一件雍正粉彩瓷盤的盤心,當我第一次見到時,便被其雍容華貴的畫面(見圖)折服。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它以艷麗耀眼的顏色、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個性,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用這樣的藝術表現古人故事,想必是工匠們的構思使然。 

  瓷盤畫意豐滿,18個人物,姿態各異,形象生動,真有很強的故事性。王德安先生解讀說,這瓷畫是“擲果盈車”,可見那個時代“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與追捧。”魏晉時期,在中國文學史上被稱為“文學自覺的時代”,潘安所在的洛陽城,是文學的中心,無論是“三曹父子”,還是“竹林七賢”,都曾在洛陽城中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同時,這也是一個政治動盪詭譎的時代,那時的才子雲集,名作迭出,令後人艷羨與感歎,可是當時身處其中的才子們,卻有另一番感受——滿腹經綸、才高八斗,但是無用武之地! 

  這潘氏是不是引起了後世工匠們的同情了呢?雍正粉彩瓷製作工藝老練,個性典雅秀麗,備受大家推崇。正和潘安,風流倜儻,學富五車,卻因才受妒,被任命為小小的河陽縣令。上任後,他遵氣候條件全力主持廣植桃樹,每到三月桃花夭夭。該縣一時間成了世外桃源,因此他被稱為“花縣令”。後來他被調到了懷縣,再後來不知為什麼他就被罷官了。“女無美醜,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他終於明白了,才能恰恰是自己屢戰屢敗的根源。於是妥協了,他也開始奔走於權貴之門,先是成為太傅楊駿的座上客,楊駿被殺後他險些受株連,後來又依附於石崇。 

  石崇以豪富見稱,在洛陽城西北修築了一座豪華“金谷園”。在園中,石崇經常和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賦。這個群體總共24人,所以被稱為“金谷二十四友”。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數潘安和左思了。左思曾寫一篇《三都賦》,城中紛紛傳抄,一時“洛陽紙貴”。不過,左思的長相卻是聞名的醜男。論才華,潘安和左思不相上下,可相貌卻有天壤之別,據說,潘安的每次外出都會引起城中轟動,眾多女性,老少都手牽手把潘安圍在中間歡呼雀躍。潘安的艷遇讓左思心羨不已,他也決定到洛城大街上去秀一把。結果那些女人們“共亂唾之,委頓而返”。有一次潘安和左思分乘兩輛車子一起外出,到達目的地後,潘安的車子上被人們扔滿了水果和鮮花,而左思的車上則是被人扔滿了磚石。 

  故事與工藝有了結合點。正是雍正粉彩瓷的胎體加工細密,質地細膩輕盈,皎白精緻,才適合表現這樣的體裁。現實證明:左思“思得穩妥”,最後能夠在家終老。而潘安“美得不安”,在迎逢權貴的路上行之漸遠,在政治鬥爭中卷之愈深,最後,在他53歲的時候被“夷三族”。看來,紅顏薄命不僅是美女的宿命,對於潘安這樣的美男又何嘗不是呢! 

  後世工匠手下的佳作,質感宛轉柔軟,線條考究美感,又以畫揶揄古代文人“依附權貴”的下場。因此,今天的人們才更欣賞這樣的故事與美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