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西夏金銀器(共5張圖片)
  • 23年3月6日 18:3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據載,羌族發源於“賜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在經濟、文化方面與中原來往密切,因此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金銀器文化,據文獻及出土文物可知西夏金銀器製作水平不低。 

  西夏的統治區域位於西北地區,當時在那裡發現的金屬礦不是很豐富,但是卻在和宋朝的貿易中獲取了豐富的金銀器。 

  目前考古發掘的西夏金器非常少,在出土量最大的四處地點發現的西夏金器不足百件,而1959年4月,在內蒙古自治區高油房古城,農民在城東北角發現一處金器窖藏,出土各類金銀器約27千克,這件耳墜便是出於此。

桃形鑲嵌寶石金耳飾(正、背)

  其金銀器主要品種有佛像、金如意、碗、 盞托、盒、冠飾、耳墜、指剔、 帶飾、飾片、鞍飾、金耳環等。生活器皿的器口分花瓣口和圓口,這些數據為研究西夏歷史及當 時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根據實測器物的重量,西夏的“兩”的單位值約為38~39克,宋朝“兩”的單位值約為39~40 克。由此可知,西夏衡制與宋朝相近,典章制度“多與宋同”。裝飾品滿飾紋樣,通常飾幾種不同的組合圖案,如金指剔,用魚、仰荷、 仰蓮、瓜稜聯珠等做裝飾。

  《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中對冶煉和鍛造金、銀、銅、鐵時的損耗情況明確規定,這些規定一方面反映了西夏金銀器產量的稀少,另一方面反映出西夏工匠已掌握了多個工藝流程,有制模、澆鑄、焊接拋光、拉絲、切削、鑽孔、鏤刻、鑲嵌、鎏金等。從出土的西夏金銀器看,工匠對這些工藝與技術均已掌握。

桃形鑲嵌寶石金冠飾(四件)

  西夏政府機構中設有“文思院”,其職能是“掌造金銀犀玉、金彩繪素,以供輿冊寶之用。”西夏金銀器造型輕巧,外表光潔,厚薄均勻,做工精細。鑄造採用“生金熔鑄”“熟再火熔”“熟打為器”等多種工藝。《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規定:“生金熔鑄,生金末一兩耗減一字。生金有碎石圓珠一兩耗減二字。”“熟再熔為熟板金時,上等一兩耗減二字。次等一 兩耗減三字。”“熟打為器,百兩中耗減二錢。”西夏的黃金打絲工藝水平很高,充分顯示出高超的技藝。

桃形鑲嵌寶石金耳飾(正、背)

  文獻記載西夏官吏戴金冠,更有甚者“人馬皆衣金”。所謂的“衣金”就是把黃金拉成絲,織入毛、絲、棉織物中去。西夏金屬製品精湛的鑄造技藝還與先進的鼓風設備的使用分不開。西夏工匠所用的鼓風設備已不是“韋囊鼓風”,而是用風箱鼓風,這樣可以保證爐膛內所需的高溫。 

  甘肅瓜州榆林窟第三窟西夏壁畫中有一幅《鍛造圖》,圖中一人左手握火鉗夾一金屬置於砧上,右手舉錘鍛打;另一人手掄大錘鍛打金屬;第三人坐於墩上,豎式風箱可推拉互用,連續鼓風。西夏金銀器在製作上採用鑄鍛、錘揲、鏨刻、鉚合、焊接、模壓、掐絲、拋光等多種工藝。如鳳紋金碗,錘揲成型,紋飾使用鏨刻,圈足為焊接,達三種工藝。西夏金銀器製作的各種技法應用嫻熟,使器物造型精緻美觀。

曲角銀髮飾(正、背)

  黨項一族在很早時期就與中原王朝交往頻繁,入降歸附,獻物朝貢。根據史書記載,在西魏、北周之際,黨項幾次侵擾魏、周邊境掠搶財物。唐貞觀三年(629年),黨項酋長細封步賴率領部落歸附,唐朝以其地為軌州,授步賴為刺史。貞觀五年,唐朝廷派遣使者到河曲地設立16州,內附黨項人口有30餘萬。後唐明宗命令沿邊境設榷場,給黨項族提供貿易場地,更好地促進了黨項與中原地區的經濟往來。 

  北宋建立後,西夏通過朝貢獲得北宋的豐厚賞賜,或設榷場進行經濟貿易,或 聯姻擴大相互間的交往,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由於西夏統治者經常得到宋朝賜的金銀器,加之雙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因此其金銀器自然而然地帶有宋朝風格。西夏金銀器不乏佛教造像,這與西夏境內普遍崇佛有關。如開國皇帝元昊帶頭崇信佛教,而且通曉佛學。為了發展佛教,他不惜用行政命令來強制 官民崇信佛教,規定每一季第一個月的朔月為“聖節”。 

  其他統治者如毅宗、惠宗、崇宗、仁宗等也都大力提倡佛教,這無疑對西夏佛教的發展興盛起到了加速作用。西夏還大規模修建佛寺,同時還向宋朝購置佛 典,並延攬高僧講經說法,佛教文化藝術由此得到空前發展。佛教文化不僅在西夏壁畫藝術上得到表現,同時在器物造型和紋飾中也得以體現,真實地反映了西夏佛教傳播的盛況。西夏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先後與吐蕃、西域諸族以及遼、金等發生經濟往來。西域諸國的商人、使者前往宋、遼時必經西夏。尤其在與遼、金的交往中,西夏成為中轉站,然後通過草原絲綢之路進入遼、金境內,把西方的金銀器與製作技術傳入北方草原;宋地和西方的金銀器必然經過遼、西夏、金,走草原絲綢之路而帶入兩地,促進了東西方國家的金銀器文化藝術的交流。從目前發現的西夏金銀器的器形、紋樣和工藝來看,西夏金銀器繼承了唐宋時期的風格,西方文化因素不太明顯;雖然有源於印度佛教文化藝術的造像,但已經中國化了。多曲式銀器的淵源在中亞地區, 西夏的多曲銀器在風格上已經從唐宋文化轉借過來,並不直接從西方國家傳入。而西夏金銀器上的蓮花紋、寶相花紋等 影響了西方國家的裝飾藝術。由於統治者的壟斷、喜好和佔有,使黃金這種“色彩的美,光亮的美,富貴的美”給人以莊嚴神秘和富麗的感覺。昂貴的材質、複雜多樣的精細工藝,造型別緻的圖案,絢麗奪目的色彩,彰顯出貴族的地位和權勢。縱觀西夏金銀器,無論大小,這些器物不僅給人美的享受,也使人想到西夏統治者的豪華和奢侈。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