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宋朝,中國的瓷器發展行業已經迎來了屬於它們的空前繁榮,不僅僅是在瓷器鑄造的數量上,更是在其製作的優美程度以及工藝特色上都進行了空前的發展。南北窯各自為伍進行燒製,其中以景德鎮窯為代表的白釉瓷頗有名氣,其產品的外觀猶如玉質般潤澤,品種較為多樣且精美度較高,以青白壺的燒製量為最多,樣式以及紋飾等種類都非常豐富,「白如玉、聲如磐、薄如紙、明如鏡」是白釉壺的代名詞,也是景德鎮窯燒製瓷器最大的特點,釉面淡雅、胎薄如壁,加之其造型大氣端莊優美,深得世人喜愛。
宋朝所燒製的白釉瓷器胎質較為細密且透光度較好,對於原料的提純程度較高同時工匠師傅對於工藝的技術的掌握更加的熟練成熟,所以普遍性白釉瓷具有著流動性較大,收藏價值較高的特性。從其造型特徵上看,雖然在其瓷器的種類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在其光澤度上以及瓷器的紋飾上都有了較大的改變。
例如:白釉龍口刻花執壺,該瓷器造型較為特殊,以葫蘆為其瓷器的主題,在其圓腹上側進行修飾,是宋朝創新壺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其釉質光潤度非常高,釉色白中透露出青色,收藏價值極高。
白釉壺的裝飾手法又是其一大特徵,在南宋時期燒製的白釉壺主要是通過刻花、劃花來進行裝飾,內容上主要是以牡丹、荷花等以花卉為主的圖案,這類的瓷器圖案層次較多,構圖美感較強,還有少量以人物故事為主的圖案,雖然類型較少,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其瓷器的美感。
最初的執壺是由青銅器變化而來的,宋朝時期發展興盛時期,明朝時期在其發展上漸漸落寞,但是白釉瓷器卻促進了整個瓷器業的發展同時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特徵流行趨勢。
在五代時期,青瓷和白瓷的質地較為粗糙,圖案的精美程度也遠遠落後,宋朝一改之前燒製特色,燒製出的青瓷和白瓷以質地精良、出產量較多開始迅速發展。胎質雖薄但卻堅硬,釉色似白似青,都造就了白瓷的獨特性,而白瓷壺則是將其瓷器的優點發揮至極致。以宋朝時期白釉執壺為例,該壺呈現為尖唇、盤口、短頸、斜肩的樣式,通體都施加了白釉,釉色白中泛黃,週身佈滿了細密的開片,器型非常規整,除了少量的瓜稜進行裝飾之外,沒有在進行更多的裝飾,也是反映出當時宋朝社會追求極簡之風的社會環境,所以宋朝時期白釉壺收藏空間較大。
宋朝白釉壺精品賞析及拍賣成交價格:
1:南宋/元青白釉刻花花卉紋臥獅壺,尺寸:,估價:HKD 250,000 ~ 400,000,成交價: HKD 2,200,000 ,成交時間:2014.10.09,拍賣公司:邦瀚斯拍賣行,拍賣專場: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
壺呈球體,上有塑貼臥獅一隻,形態生動,其腦門上方有一洞以便注水,其尾曲起成柄,直流上塑貼鳳首特徵,淺圈足。壺肩飾覆蓮花紋,壺身劃地,上刻花花卉紋,主次分明,通體施青白釉,止於足處。
2:北宋定窯白釉執壺,尺寸:高20厘米;通徑16厘米,估價: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 ,成交時間:2018.07.08,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這件定窯執壺壺頸中直、壺身圓而碩、向下漸收、壺柄細巧而線條流暢婉轉,上裝飾卷草紋,流短而小、向上微彎弧度和諧,原配壺蓋保存完好。通施白釉,潔淨素雅,下承圈足,足底見胎,胎質泛黃。
此件執壺造型簡潔大氣,不作細摳。配合肥碩的壺身顯得端莊韻雅,極富宋代樸素清雅的審美特點。且原蓋保存完好,殊為難得,頗具收藏價值。
3:南宋青白釉瓜稜壺,尺寸:,估價:HKD 400,000 ~ 600,000,成交價: HKD 1,240,000 ,成交時間:2014.10.09,拍賣公司:邦瀚斯拍賣行,拍賣專場: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
壺直口,溜肩,豐腹,腹往下收窄,平底,壺身呈十瓣瓜稜形。蓋中央下凹,貼有模塑蓮花,曲流,弧柄,柄及蓋上各有一貫系口,頸處貼有兩道模板。肩及底部刻有繩索紋,在壺身瓜稜形處刻有簡單線條,加上釉色晶瑩,青素典雅,屬難得之作。
4:北宋青白釉瓜稜式注子溫碗,尺寸:注子通高:22厘米;溫碗:15.2厘米,估價:HKD 500,000 ~ 700,000,成交價: HKD 1,187,500 ,成交時間:2017.10.03,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秋季拍賣會。
青白釉注子配溫碗,二者組合成套,在北宋士人階層甚為流行。本品造工精緻,蓋鈕蹲獅,碗作仰蓮式,碗體八瓣花造工飽滿,誠為精品,甚為難得。注子溫碗合稱注碗,乃溫酒用具,屢見於宋畫。
5:宋定窯白釉剔花蓮紋執壺,尺寸:底徑8.7厘米;高21.5厘米,估價:RMB 900,000 ,成交價: RMB 972,000 ,成交時間:2019.12.15,拍賣公司:國枰拍賣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拍賣專場:2019北京華夏遺臻藝術品拍賣會。
定窯是官窯白瓷窯場,主要生產地在河北省曲陽縣潤磁村及東西燕山村一帶,定窯白瓷胎料加工精美,胎薄而輕,色調柔和,藝術價值很高。
6:北宋湖田窯青白釉獅鈕溫壺(一套),尺寸:通高26厘米;壺高22厘米;通徑17厘米;碗口徑19厘米,估價:RMB 500,000 ~ 700,000,成交價: RMB 805,000 ,成交時間:2018.07.08,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溫壺即水注,系五代到北宋時期流行的溫酒酒具。由注子和注碗上下兩部分組成,注子為分酒器,注碗又叫溫碗,有注熱水保溫和注冷水冰鎮兩種功用。
此件注子蓋頂塑一獅鈕,身姿靈動可愛;注碗深形,花口圈足,碗內底有四個與注子底部相對應的支燒痕。壺身飾瓜稜形出筋,注子作瓜稜花形,壺流下花紋與碗口沿處花紋上下呼應,調和優美,渾然一體。如此件器形完美的成套溫壺實屬罕見,功能上究極精妙,工藝難度高超,匠心獨具,充分展現了宋代瓷器的高超工藝,為宋代瓷品中存世較少的器物,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7:北宋青白釉褐彩胡人吹笙壺及暖杯,尺寸:,估價:HKD 200,000 ~ 300,000,成交價: HKD 687,500 ,成交時間:2014.10.09,拍賣公司:邦瀚斯拍賣行,拍賣專場: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
瓷壺的口沿、留、及上腹部作塑形處理,形如胡人吹簫,以褐彩描繪胡人五官,衣紋,胡人脖頸後部至壺上腹部作一流線型耳。腹部下方刻劃數道線條。暖杯葵口外撇,腹部平直下首,圈足,外壁刻劃層層葉片。二器造型古樸,拉胚痕跡明顯。
8:宋代定窯白釉多穆壺,尺寸:高17.5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11.7厘米,估價:RMB 600,000 ~ 800,000,成交價: RMB 552,000 ,成交時間:2018.09.09,拍賣公司:山東海納百寶珍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通體象牙白釉,有「淚痕」,定窯特徵明顯。僧帽口沿,曲柄上卷雲花飾,器身凸起弦紋加鼓釘裝飾,有阿拉伯穆斯林風格。屬宋代上層人士所用之器。
9:北宋(960-1127)定窯白釉執壺,尺寸:口徑7.7厘米;底徑7.2厘米;高21.3厘米,估價:HKD 300,000 ~ 400,000,成交價: HKD 495,600 ,成交時間:2017.05.30,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賣會。
執壺流行於唐、宋,是當時裝盛沸水點茶所用的注壺,也稱燙瓶。
本品為北宋早期製器,既有唐、五代遺風,又體現著宋代典雅優美、平和簡素的新風尚,符合工藝美術時代風貌演進的基本特徵。相較於唐、五代,此壺頸部變細、腹變長、足加高。敞口唇沿,束頸明顯,豐肩,長圓腹上闊下收。底出餅狀實足,足壁微微斜下,不同於唐、五代的明顯外傾。肩部一側出短直流,一面有執柄連接頸肩。執柄系由唐、五代時期的帶狀演變而來,前端為兩股泥條,從轉折處變為三股,便於持握。外壁施釉不及底,脛部見垂釉。釉光溫潤,釉色白中閃青。胎質細白,具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