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豐子愷《注意力集中》
20世紀30年代的一天早晨,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翻開上海的《新聞報》,一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赫然入目。他不免大吃一驚,心想,素來與人無冤無仇,何以這樣對他破口大罵,因而怒不可遏。待到披閱全文,繼而他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豐子愷《村學校的音樂課》
豐子愷《雲霓》
豐子愷《家住夕陽江上村》
原來,這篇文章當時是評論豐子愷先生漫畫的特點,他的作品中人物的臉部沒有眼睛和鼻子,卻也惟妙惟肖。且以豐子愷先生《村學校的音樂課》一畫為例,說畫中孩子們一個個張大了嘴巴,跟著拉二胡的先生唱歌。仔細一看,畫面上的人物卻少了眼睛和鼻子。
其實,孩子們沒有眼晴,這並非畫家的疏忽,也並非孩子們一個個都是瞎子。從他們在課堂上揚著頭、張著嘴唱歌的神態中,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們此刻正沉浸在唱歌帶來的歡樂中,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這純粹是一種意境的描繪。也許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即當人們進入到某種意境時,一路上再好看的東西,即使看在眼裡,也印不到腦子裡,事後什麼也回憶不起來,這就到了一種視而不見的程度。畫家筆下的孩子們其實都是有眼睛和鼻子的,只是強調了聽覺的作用,淡化了視覺的作用,最後乾脆把孩子們的眼睛和鼻子都抹掉了。這種視覺淡化,強化了聽覺的作用,收到了畫外音的效果,這實際上是一種誇張的技巧。豐子愷先生把這種誇張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他的淡化、省略是藝術的處理,極具分寸。不信,你在他這幅漫畫的人物臉蛋上添上一筆眼睛和鼻子看看,整個畫面就被糟蹋得不成樣子了。亞洲第一位諾獎獲得者、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曾這樣稱讚過豐子愷的這種畫法:“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時隔30多年,上世紀60年代初,豐子愷先生在與友人的交談中,還曾談起這段往事,並能清晰地記起文章的發表年月和作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