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上的米芾山水畫(共5張圖片)
  • 22年7月8日 09: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歷史上,米芾的山水畫另闢蹊徑,孤清人王世貞謂之「不過一端之學,半日之功耳」。「米氏雲山」確是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語言方式,在山水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米芾提出的「寄興游心」和「墨戲」的繪畫美學思想,崇尚天真平淡的畫風。

康熙瓷上的「米氏雲山」

米芾山水之風格對宋代以後文人風格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甚至於17世紀的康熙瓷上亦可見。

康熙瓷上的「米氏雲山」

清康熙 青花仿米芾山水圖棒槌瓶

這是一件用青花繪製,康熙時期景德鎮畫師繪製的仿米芾山水圖棒槌瓶,此瓶盤口微敞,束頸折肩,直腹筒身,腹下漸收,器碩恢宏,奔放雄逸。圈足,底部折轉處平修二層台,底心內書青花雙圈花款。可視為米式雲山風格繪畫加諸其它藝術載體,創造的又一精品佳作。

其瓶施白釉凝似雪脂,用青色淡料墨戲猶如煙雲變滅,逸趣高深;束頸摹墨竹圖景,桿枝如弓,青葉如劍,折肩以下繪雲山通景圖卷,乃見瓶身青山迭出,雲墨幻化,並點有屋舍數間,散染重墨樹叢,疏落有致。觀此山水圖卷,遠近山勢重巒疊嶂。近景枯林高聳,林捨掩半,右設左依孤峰巨石,墨染苔地,高下參差;上起平式峰巒,間有茅亭雲海,環接江面水嵐,遠浦歸帆;遠景左右青峰入雲,繚繞寺閣,以簡為貴,氣意寧靜。其三段式構圖如北宋郭熙,而雲山本法自趙宋二米,取之雅淡迷離,合以巨嶂氣勢,出若有無,青峰絕塵縹緲,意在筆先,惟不失天真爛漫之情。

康熙瓷上的「米氏雲山」

器物裝飾之藝術,在於二維平面之立體化。本瓶施繪者利用器物長方形器身與中國書畫立軸畫面相似特點進行創作,繪通景雲山圖,使之測視如觀賞中堂,環視則有書畫手卷展閱之效果,藝術趣味濃厚。

宋元以來米家山水尤為仕人所重,如明代董其昌著《畫禪室隨筆》云「米家山謂之士大夫畫」,可見推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即藏有一幅董其昌仿米芾山水手卷;另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元高克恭作《雲橫秀嶺》,亦見山嶺筆墨多白雲,近景水渚之茅舍,參染米家樹點,筆法心意,與本品畫意相近。

康熙瓷上的「米氏雲山」

元 高克恭 《雲橫秀嶺》 絹本著色,縱182.3厘米,橫106.7厘米 台北故宮藏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至元佑六年(1091)開始用芾名,自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淮陰外史、淨名庵主、溪堂、無礙居士等。世居太原,遷居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而卒,故《宋史》本傳稱吳人,徽宗時為書畫博士,後任禮部員外郎,世稱「米南宮」。

米芾繪畫上的成就主要還是在山水畫上。他不喜歡作危峰峻嶺的北方山水,卻情有獨鍾地作江南的山山水水。雖然他的畫作已經看不到,但我們可以從其子米友仁的傳世作品中領略到米氏雲山獨特的神韻。

米芾與米友仁父子所繪山水圖,變態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清代鄭績著《夢幻居畫學簡明》,稱米氏父子「雨點皴全用點法,宜於雨景也。」雨景之法始於米元章,故人皆稱為米點。元章天性活潑,不入纖小,隨意點綴,便成樹林、山石,或濃或淡漠,乍密乍疏,模糊處筆墨之跡交融,明淨處點渲之形俱化。一幅淋漓,不必樓台殿閣。若有若無,自有雨中春樹萬人家景象也。米家發源北苑,寫山亦有輪廓,寫樹亦有夾葉,蓋變北苑之披麻專取北苑之雨點,自成一家。今人不味米中奧旨,輒曰米畫易學,殊為可惜。友仁畫仍用雨點,但用筆稍細緻,變大米而成小米,所謂雨點法即米家父子法也。

朱麗雅·柯蒂斯博士曾探討過這種米家山水風格的康熙青花瓷,認為這是一小組在康熙早期刻意設計製作的卓越作品。這組山水瓷的意境、構圖、筆觸與皴染皆完全依照米芾原作精心製作而成,將復古與慕古的情懷從絹紙上轉移至瓷面上,極富文人趣味與美學理想,應該屬於高級的定制瓷,堪稱17世紀文人瓷器的典範。

康熙瓷上的「米氏雲山」

港佳士得拍清康熙青花米芾山水圖棒槌瓶

除本件外,另有一例傑作,來自英國鐵路退休基金會舊藏, 見201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第3226號。清康熙帝以董其昌書法為宗,將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遂使董其昌書畫風靡一時,這類器物皆即於此一時代背景下創作而生。香港佳士得拍賣曾於2004售出一幅康熙帝御筆仿董其昌山水,可見連帶董其昌推崇的米家山水也成為17世紀由上至下的文人圈的重視,這一組精彩的米家山水樣青花瓷的設計與製作,正是在這個獨特的文化背景下誕生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