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的款識鑒別介紹(共3張圖片)
  • 25年4月5日 14: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定窯瓷器是北宋五大名瓷之首,也是官窯瓷器之一,一般官窯瓷器都是有底部都有款識的,定窯瓷器也不例外。
定瓷瓷器的的「官」、「新官」款出現在晚唐,流行於五代,至宋早期消失;

 自晚唐出現至宋早期消失的「官」、「新官」款銘文定瓷,屬於來樣加工,也可以作為商品流通,大量平民墓葬和國外出土也說明了這一點。此類銘文均刻劃於盤碗罐壺底足內,書寫比較規範,尤其「新官」更能體現這一點。既有唐代尚法的「雙口官」,也有宋代尚意的「草書官」,字體彰顯唐代遺韻,五代文風。在100多年的時間裡,由此明顯看出文化的演變。
「尚食局」、」「尚藥局」等銘文瓷器出現在宋晚期。從瓷質及風格上看,「官」、「新官」款白瓷大多白淨堅致、無淚痕、器型穩重大方,以仿金銀器為主,充顯唐代風韻,是典型晚唐五代文化風格;而「尚食局」等銘文瓷器顏色偏黃、淚痕明顯、圖案繁縟富麗,具宋代纖麗婉約含蓄風格,明顯宋晚期人文特徵。崇寧三年後出現的「尚食局」、「尚藥局」官窯,由於存在書寫位置的差異,因而字體差異較大。「尚藥局」日常使用可見,因而規範端莊;「尚食局」銘文刻劃於盤碗類外底足內,平常使用時不可見,以狂草為主,瀟灑飄逸,彰顯北宋晚期浪漫縱橫的書法神韻。

定窯「官」、「新官」瓷器與「尚食局」、「尚藥局」銘文瓷器款識無承啟關係。
官窯是由皇室主持燒造瓷器的窯場,其產品專供宮廷使用,不像「官」自款瓷器御撿後還可作為商品流通的性質。「尚食局」、「尚藥局」定窯白瓷是宮室相關部門專用瓷器,可理解成正式官窯。宋室宮廷下設六局,負責膳食之事為「尚食局」,負責診病之事為「尚藥局」。
    現今所見到出土「尚食局」款白瓷都為覆燒法燒製有芒口的盤碗類飲食器,內印精美龍紋、鳳紋及少量牡丹紋等,在圈足內行草「尚食局」三字,書法功力較高。出土的「尚藥局」款器物均為尺寸大小不等,用於盛放藥品帶子母口的蓋罐,盒蓋與盒身比例適當,蓋面刻劃極其生動的龍紋,盒蓋與盒身靠近口沿處,分刻上下相對的楷書「尚藥局」,其藝術效果極佳,讓人不能割捨。可知這是宮中相關部門的專用瓷,其用途與款識相符。至於表明各宮室建築名稱、皇宮內職務、地位等相關銘文的瓷器及大量宮廷陳設用瓷,也應在此之列。

定瓷銘文自晚唐至金末,在精粗產品上均少量存在,大體可分為定制者押記和信手刻劃兩種。銘文的刻劃位置與字體、功力、定制者身份、時代文化背景、瓷器精細程度存在著關係。至於當朝不良窯主為迎合市場,生產出瓷質較差的銘文偽器,不在本文敘述之列。
    從定窯銘文的刻劃位置,可分為:日常使用時可見銘文和日常使用時不可見銘文兩種。
    日常使用時可見銘文,如:「尚藥局」、「至道元年」蓋罐、滿字殘盤、印花盤碗口沿處「李小翁」等等。至於「長壽酒」等書寫銘文和金代深受磁州窯影響的墨書銘文,本章也不加以闡述。

「尚藥局」銘文與「尚食局」等銘文均出現在崇寧三年後的同一時期,此時定窯方為傳統意義的「官窯」。日常擺放可見銘文的「尚藥局」器物,目前所知均是大小不一帶子母扣的藥罐,銘文刻於側面,上下相對。這類文字,雖然字體功力略有出入,但不是信手刻劃的,雖說並沒有嚴格的規範跡象,但均是嚴謹認真的楷書刻劃,且字體大小與器物和諧,加上良好的胎釉,精細的旋切工藝,更加體現出了器物端莊的韻致,充分彰顯皇家用瓷的高貴。

    「至道元年」白釉蓋罐,為定州淨眾院塔基窖藏,罐體共刻行楷58字,字字含義,字字見情!是目前已知銘文字數最多的定窯器物。當年這件器物雖為普通居士定制,但專為佛教法事所用的器物,器型端莊秀麗,胎釉良好,與刻劃極佳的銘文,結合成禮佛之器,無不顯示著信徒的虔誠,佛祖的濃濃愛意。

    滿字銘文殘盤標本,現殘存十餘字,為筆者收藏。其洋洋灑灑筆劃流暢的草書,並不是匠人所為,與其他定窯銘文均不同,從字體功力來看,深具宋代文人的飄逸,刻劃內容為詩詞、文章類。應為文人即興之作,觀賞之用。
    印花盤碗口沿回紋處,「李翁」、「李小翁」等銘文,規整纖細,與印花回紋結合巧妙,應為刻模工匠之押記,雖日常可見,但不明顯,同時也體現一種人文之趣。

「龍」字款銘文,從宋中期至金代一直少量存在,時間跨越較大,因而書寫差異也很大,瓷質多為普通,並不十分精細。內部紋飾及器型變化也大,從各方面都無規範的跡象。有學者說是宮中之器,可能性不大。從此類銘文器物漫長的存在時間看,有少量是宮中之器,多為民間迎合市場之偽器。
   從定窯瓷器定制者的身份來看,更能體現出定窯「官民並舉」的現象,如:「會稽」、「喬位」等款識,位於器物底足正中間,書寫遒勁端莊,結合精緻的旋切工藝,優良的瓷質,為同時期龍鳳紋飾器物及所謂的「官窯」遠遠所不及。定窯的精品往往出在有銘文的達官貴人定制的器物,而並非人們認為的宮中之器。此外,粗瓷也有表明定制者的押記,以姓氏居多,刻劃乏力粗糙,為普通百姓所定制。

日常使用時可見的銘文,在精細器物上信手塗之的未見過,這緣於定瓷的成本很高,人們珍惜之故。偶爾在盤碗內可見刻劃「曹」「劉」等等姓氏,皆為民用粗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