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畫像雕版鑒賞(共2張圖片)
  • 19年12月16日 08:3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安徽博物院收藏一塊李鴻章題款的「鄧石如畫像」木質雕版,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南京的鄧氏後人捐獻。雕版保存基本完好,為正反兩面雕刻,一面雕刻有李鴻章的一段題識:「無替,同治丙寅初夏。守之兄以尊甫完白先生遺景屬題勉綴五古一章,奉正。合肥李鴻章」。後鈐二印,上為白文「李鴻章印」,下為朱文「少荃」。另一面雕刻的是鄧石如畫像和鄧石如的兩首七言絕句詩:「草漫衡門春復秋,年華如水等東流。朝朝兩件閒功課,鶴放晴空理釣舟。」「邱壑閒身古畫圖,青松留客足清娛。向平志願何年遂,老矣鬚眉七尺軀。」末款:「完白翁自題」。  

從內容看,這可能是一套雕版的其中一塊,但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卻是極重要和豐富的。首先,「完白先生」和「完白翁」指的是清代著名書法篆刻大師鄧石如;其次,「守之兄」指的是鄧石如之子鄧傳密,字守之;再次,雕版刻有時間「同治丙寅」即同治五年(1866)。而最為珍貴的是鄧石如畫像,以及李鴻章題識。  

鄧石如(1743-1805),《清史稿》中有傳,原名鄧琰,晚年因避嘉慶帝諱,改名石如,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他少時即好刻石、印篆,後遊學於江淮間,得壽州梁巘指導,又在江寧梅鏐家臨摹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漢唐碑文,八年遂有大成。鄧石如離開梅家後,又遊歷各地名山大川,訪求摩崖刻石,書法造詣不斷提升。  

鄧氏書法「篆、隸、真、行、草」五體皆精,尤以篆書、隸書最妙,當時名宦曹文埴、劉墉、陸錫熊等人都非常賞識鄧石如,贊其書法為「千數百年無此作矣」!  

這件雕版鄧石如畫像為一老翁立像,面容清瘦,絡腮長鬚,著粗布長衫,腰間繫腰帶,足蹬黑色草履,左臂挎一頂斗笠,左手執一根魚桿。整體形象與後人傳記中所稱的「布衣草履」形象完全相符,而鄧石如家住安慶城北門外的「龍山風水」間,因此又自號「龍山樵長」和「鳳水漁長」,手執魚桿的形象想必與之有關。  

鄧石如曾於嘉慶八年(1803)請人繪製四幅通景《完白山人放鶴圖》,如今也收藏於安徽博物院。圖左題款稱:「雲南黃景峰先生寫照,丹徒閻竹賓先生補景。」而此圖中的鄧石如像與雕版「鄧石如畫像」完全一致,那麼可以推斷雕版另一面所言「尊甫完白先生遺景」指的正是鄧家留存下來的這幅嘉慶八年黃景峰所繪的鄧石如像。另外,嘉慶八年所繪的這幅《完白山人放鶴圖》右下角也錄有兩首內容與雕版上完全相同的七言絕句詩,其中「鶴放晴空理釣舟」一句頗值玩味。  

乾隆末年,鄧石如客居京口時,友人贈送一雌一雄兩隻仙鶴。幾年後的一天雌鶴至溪澗飲水,不料竟遭「野人之厄」而死。十餘日後,鄧石如夫人沈氏也撒手人寰。遭遇雙重打擊的鄧石如,悲痛至極,而雄鶴亦孤鳴不已。為了避免雄鶴再遭不幸,鄧石如決定將其送至三十里外的集賢律院寄養。此後,集賢律院僧蘭台盡心照料仙鶴,並為它取名為「佛奴」。而石如也常往來三十里地「擔糧飼鶴」。  然而不久後的一日,安慶知府樊晉路過集賢律院,見到這只鶴,非常喜愛,就命手下人強行擄回府。得知消息後,鄧石如十分憤怒,決計寫信一封索要仙鶴,於是便有了那篇膾炙人口的《陳寄鶴書》。樊知府接信後,羞愧萬分,立即還鶴。嘉慶十年(1805)夏,鶴與山中巨蛇斗於院後竹林,結果鶴不敵而亡。僧蘭台葬鶴並為之立塔,又作隸書「鶴塚」二字刻碑立於院內。  

在這塊雕版另一面李鴻章文中提到的「守之兄」即鄧石如之子鄧傳密。據民國《懷寧縣志》記載:鄧傳密(1795-1870),字守之,號少白。「生十一歲而孤,初受知武進李兆洛潔游浙粵」,後結識龔自珍、何紹基、魏源、包世臣等名流,又「轉徙江湘十餘年,歷主濂溪、湘鄉、石鼓書院,名益起。」  

鄧傳密晚年入曾國藩的幕府,常與當時的官宦交遊論學,《曾國藩日記》中就多次提到鄧傳密。《懷寧縣志》中則言:「當時鉅公如胡文忠(胡林翼)、曾毅勇(曾國藩)、彭剛直(彭玉麟)無不重其學,憐其遇,經紀其家。」據清同治年間的鎮江《焦山志》記載:同治四年(1865)三月的一天,曾國藩同鄧傳密等眾幕僚游焦山,入一座寺廟,寺僧展示了一件寺藏的完白山人作品「海日月色,雲帆中流」,曾國藩命鄧傳密將其父的這幅作品鉤摹刻石於寺壁,遂成一段美談。《曾國藩日記》也有相同的記載,時在同治四年三月廿八。這既說明鄧傳密常與曾國藩等高官交遊,又說明完白山人鄧石如書法作品在上層士大夫們心目中的地位。  

雕版中李鴻章所言「勉綴五古一章」,是指他為這次刊印撰寫了一首五言古詩,可惜全詩只有最後兩字「無替」刻在這塊雕版上,其他文字肯定是刻於前一塊雕版。幸運的是光緒三十年(1904)重修《白麟鄧氏宗譜》中記錄了李鴻章所題的這首五言古詩全文:「《題鄧石如遺影》龐門隱鹿門,德操乃心契。蔣生開林堂,惟許羊求至。古來石隱友,投合在遐寄。矯矯鄧先生,墨妙追古詣。書名動海內,寂莫澹榮利。戢影深山中,微尚罕與締。恂恂石居叟,竹柏雅同志。時日相游偕,白雪照襟袂。翩翩雙鶴影,老去戀彌挈。圖貌臨秋風,百歲想高致。叢在旁幽室,靜茜亦有意。感彼竹淡儔,追欽及清謐。芳徽不可作,交道古謝繼。賴有陳元方,清芬誦無替。」全詩主要讚頌了完白山人寄情於書法翰墨,不逐名利,隱逸高潔的一生,內容多處引用典故,文采不凡,也可見李鴻章的文學素養。而李鴻章早年也是由曾國藩幕府發跡,鄧、李二人同為曾府的幕客,交情自然不淺,鄧傳密請時為署理兩江總督的李鴻章為其刊印「尊甫遺景」題詩很在情理之中。  

關於這件雕版,筆者認為有可能是刊印《白麟鄧氏宗譜》時所用的雕版,也有可能與「金陵官書局」有關。  金陵書局前身為曾國藩於安慶開辦的書局,同治三年(1864)湘軍克復金陵(今南京市),後書局隨之遷往金陵,是晚清第一所嚴格意義上的官書局。曾國藩主持書局時,就曾為其幕僚莫友芝等人刊印《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等書,且親自為之署檢、題辭。  

同治四年(1865)五月,曾國藩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主持鎮壓捻軍事宜,至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曾國藩回兩江總督原任。在這之間的一年半時間裡,則由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李鴻章一承曾國藩刊書之志,金陵書局規模得以不斷擴大。  

這件雕版上李鴻章題款的時間為「同治丙寅初夏」,即同治五年四、五月間,正是他署理兩江總督,主持金陵書局之時。那麼此雕版也很有可能是李鴻章主持金陵書局時,為友人鄧傳密刊書時所用的雕版。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