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上龍紋從春秋到漢代的特點變化(1張圖片)
  • 20年4月9日 11: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春秋戰國時期,龍體周邊以雙陰線擠出陽紋線,更突出了龍形的輪廓。春秋戰國時期玉龍特點:龍紋身體更長了,呈曲折形,似英文字母的「s」,我們稱之為「S」形或「雙S」形龍;龍身上多飾以谷紋紋飾,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新紋飾,戰國時期廣為流行,春秋時期常用的臥蠶紋,紋飾突起,立體感強,刀工講究;龍紋中的角,有一條基本規則,即「商代沒角不是龍,西周有角沒有足,晚周角形似耳形,戰國與耳全無異」;龍紋的眼睛見不到「臣」字眼了,開始出現單線或雙線雕的圓形眼與角度渾圓的方形眼和單鳳眼,其雙線雕手法是外圈線細,內圈線粗,使眼睛突起,更顯有神,形成淺浮雕。
  漢代的龍形漸漸向盤龍發展,並趨向具有四足獸的體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世俗畫龍,馬首蛇尾。」這就是漢代龍紋的寫照。漢以前的龍紋就是單純的龍紋,而這時期龍紋常與螭虎紋、鳳紋配合在一起構成圖案。龍紋常出現在璧上,佩上。漢代因螭虎紋開始盛行,龍紋漸漸就少了。此時龍角是出現在雲紋耳後面,近似鹿角一樣的長角,有的勾卷,還有的分岔後再分別勾卷。眼睛多杏核眼,加長眼梢,到了漢代晚期,多是眼睛的下眼皮下垂。漢代玉龍的鑒賞要抓住龍的頭形和眼形的特點,其次漢代有「游絲毛雕」的工藝,即陰刻線細如毫髮,似續似斷,我們從圖中的龍紋身上可以看到這種漢代盛行的紋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