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是如何在市場上有它的特別之處與收藏樂趣(共2張圖片)
  • 22年12月25日 06: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般若智光,大居士,業界著名高古玉收藏大家,對高古玉研究造詣頗深而譽滿國內藏界,是一位玉德高尚,德高望重的玉器鑒賞收藏大師。他關於對古玉的鑒、賞、識、藏的觀點和看法對藏玉界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特別是對現在古玉收藏人士和愛好者有著現實的積極的舉足輕重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我國玉文化大約有一萬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石。中國人尊玉、愛玉由來已久,人們對玉器收藏同書畫、瓷器收藏一樣,也越來越熱,現在人們不僅物質水平提高了,文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從而使人們對遠古文化的神秘性有了強烈的願望。同時,其它藝術品投資過熱導致了人們轉向玉器收藏。尤其是古玉收藏更是異軍突起。

 玉德–人之品德與操行

玉器收藏是有其特殊性的。首先,玉器的原料是天然的、稀有的,有些玉還具有寶石的特點,原料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而其它藝術品則不具備這種條件;其次,玉器收藏是多樣性的,有古玉收藏和新玉收藏,還有人專門喜歡收藏玉料的,這也就有了不同的層次。當然,最高層次的收藏還是古玉收藏,尤其是對高古玉,藏家對其收藏性趣最濃。

玉在史前被勞動人民發現的。但只有少數人——就是巫,認識到了玉的特殊性。巫對玉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她發現了玉石的美和玉的特性——堅硬而有韌性,賦予了玉的神性,玉也就成為溝通巫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樑、一個載體。巫平時也是看不見神的,但她可通過玉與神溝通,聽見神的話語,傳達神的旨意。巫應當是我們民族最早的玉石鑒賞家和收藏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玉和人類相互依存,始終沒有分離,玉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巫玉、王玉、民玉。體現了中華民族繼承力強的特點。

巫為玉注入了神性,使玉成為巫手中的一種工具,這是第一次注入。玉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是儒家賦予它以「德」的內涵,使玉獲得了新生命,這是第二次注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注入。

儒家將「德」與和闐玉對應,提倡玉德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便提出玉有「九德」。至春秋晚期,儒學宗師孔丘提出玉有「十一德」,將玉德的觀點推向高峰。孔子的玉德是利用玉的自然表徵(即玉的化學的、物理的諸種性能)形象地解釋人們的品德和操行。孔子的玉德學說是答覆子貢提出貴玉輕珉的問題時說的一番話,孔子曾先說「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接著提出了十一點玉德儒學觀:「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故君子貴之也。」

儒家的玉德觀漢又發生變化,這表現在許慎所撰字書《說文解字》中對「玉」字的詮釋上,他繼承了孔丘的玉有德的觀點,適應時代車輪的前進,對其十一德做了調整:「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之方也。」

從此,「玉」的詮釋及玉德的內涵均以上述規範而固定下來。許慎保留了孔丘玉有十一德的「仁」、「義」,將「義」提到第二位,從另一角度作了比喻,以智代知,其後之八德一概刪除,新增「勇」、「智」二德。可知許慎玉有五德較孔丘玉有十一德精練簡明,其內容僅在仁的德上與孔丘保持了一致。

玉德的注入,使玉得到了持續發展,使玉又有了觀賞價值、裝飾功能並向陳設、器用領域開拓,這也就有了民玉。巫玉是神本主義、王玉是人本主義、民玉是民本主義。現代社會進入了民玉時代,玉器熱持續升溫,而玉文化的研究卻是剛剛起步。

 神秘、高雅–高古玉的魅力所在

前人賦予了古玉那麼多的內涵,使原本就身價不凡的玉器變得更加神秘。高古玉與現代玉器它們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高古玉吸引人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高古玉是如何在市場上有它的特別之處與收藏樂趣

高古玉與現代玉器的用途不一樣,在當時它不是商品,古代對玉的開採十分困難,加之,當時對玉的加工缺少利器,會加工玉器的能工巧匠也很少,所以玉器被王室所壟斷,只能被少數王權者擁有,就像「玉」字所示,是王者懷中的物品。良玉美器成了人的身價標記,加工的玉器形狀或紋飾表明身價等級和禮制,等級越高,其玉器存世將越稀少,古玉的價值就體現在這一點上。

中國從商代開始就是禮儀之邦,商置九鼎以示王者地位,所以,一個王者生前用玉,別人絕不用,王者死後其所用物品特別是表示禮制的玉器也要隨葬。這些玉器常埋於地下無人知曉,更不用說去複製或生產成商品流傳於世間。就是王妃用玉或其他貴族用玉雖存世較多,但是,對收藏者來說也非常稀少。在考古挖掘的過程中,出土的玉器也是十分稀少,所以漢以前古玉極具收藏價值,隨著收藏者認識加深,其升值空間十分巨大。

 高古玉–玉石收藏的最高境界

古玉分兩種,高古玉和明清玉,在這二者當中又數高古玉價值最高。高古玉是指漢代或漢代以前的玉器,明清玉指明、清時期的玉器。高古玉與明清玉器不同,高古玉從文化上講,是神秘、抽像、高雅,並且十分稀少,而明清玉器傳世的較多。

目前,玉器市場出現了這樣一種怪局面:古玉不被市場接受,而人們對於新玉的爭相購買,導致新玉價格驟然提高,這是購買者在玉器消費當中很不理智的行為。

新玉是三分工、七分料;古玉是七分工、三分料。新玉只是重視玉料,不重工藝,缺乏藝術性;而古玉的雕工在整件玉器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文化韻味來講,新玉蘊含的淺,而古玉則比較深。每一件古玉都反映了當時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審美觀念等等。可以說古玉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載體,這是新玉所達不到的。因此,新玉是市場上的現代工藝品,對於準備收藏玉器的人群,新玉只能算是玉器收藏中的標本,它的價值遠遠不能跟古玉相比。而承載幾千年文明、精美絕倫的高古玉,不僅其資源有限,而且其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以及其不能上拍,抬高了其收藏的門檻。高古玉的文化含量較高,與當時社會的裝飾、審美、財富、權力直接關聯,是貴族身份、地位的象徵,它在表達其力量、意志和審美觀的同時,也在興替演進中處處顯示著歷史痕跡。

高古玉是如何在市場上有它的特別之處與收藏樂趣

因此,古玉的價值應該最高。當人們真正認識玉的那一天,古玉的價格才會真正地顯現出來,新玉也會回到它應有的價位,到那時,整個玉器市場才會回到正規的軌道上來。

 如何做一名真正高古玉的藏家

古玉的鑒定主要把握兩個方面:一個是時代,一個是真偽;價格是不包含在裡面的。如果只辨時代,不辨真偽相對容易,真偽的鑒別則是很難的。它要通過「料、工、紋、形、泌」五個方面來鑒別。從料質方面講,高古玉當時的用料很多是當地料,現在已經沒有了。仿古玉的料質都很差,大多是用青海料,如果確認為青海料,則基本上就可斷定不對了。從工上講,當時玉器製作全是手工,現在是機器工,經過長期觀察不難分辨。如一個漢代的器皿,假如它的口小膛大,這從工藝上講就不對了,這種器型使用當時的工具是做不出來的在;從紋飾、造形上講,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特定的規律,當你看到一件把不同時代特點放到一起的器物,那麼也可以斷定它是必偽無疑。最後說泌,它是幾千年在地下形成的結果,現代人很難用化學的方法仿出來。玉器常用作舊的方法有酸性、鹼性做泌,與在墓裡形成的沁條件不同,差別很大,比較好辨認。

由於古玉造型單一,格式化,有很強的規律可循,所以只要多看博物館館藏古玉、對比權威出版機構出版的畫冊,掌握了古玉材質、紋飾、刀工等方面的基本功,就能摸清門道。可以說從技術手段對古玉進行判斷並不難。

另外,收藏古玉的簡單方法也是有的。第一,特別貴重的要向專家請教、把關。第二,主動去買仿古玉做標本,當收藏古玉時,可與其進行比較。再有從心理上不能固執,買古玉時不能衝動。收集一些古玉後,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要有交學費的心理。投入時要量力而行,要通過一件玉器做為切入點,去研究它的時代特點、用途,進而去研究玉文化,這樣就能作一個真正的藏家了。

紅山文化距今大約五六千年之久,主要分佈於遼西、內蒙古東部及長城以北地區。這個時期的玉器動物造型多一些,在工藝上講究玉器的神韻、美感。比如現在發現的動物玉雕中,有鳥、龜、魚、蟬等題材,它們有頭、身體、翅膀、尾巴及足爪,呈現的是真實動物的樣貌。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至4200年左右,是長江下游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玉器與紅山文化的相比,明顯規矩、大氣。

這兩個時期的玉器都屬於「神玉」、「巫玉」,當時玉器在巫師手裡是通神的工具,所以中國的玉文化折射的是原始的宗教活動。

除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外,龍山時期的玉器、齊家文化玉器、商代玉器、西周玉器、春秋時期玉器、戰國時期玉器、漢代玉器、唐宋元明清玉器都各有各的特點。我覺得從商周到春秋、戰國、漢代一直都是玉器發展的高峰,並不存在高低起落,但到了六朝、魏晉時期是一個低谷,這跟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到了唐朝,金銀器更加發達,對玉器的重視程度卻降低。

從高古玉器到中古玉器,中間過渡朝代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時期時局混亂、朝代更迭,導致了玉器截然不同的風格。那個年代不僅僅是玉器沒落,金銀器、陶器的發展都處於低谷。研究玉器等物件,跟當時的社會大背景息息相關。

吳國明:漢代是中國玉雕史上的一個高峰期,工藝登峰造極。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玉器紋飾,沿襲的是規律紋樣和平面立體化的動物紋飾。到了西漢中期,平面立體化與浮雕動物紋盛行。到了西漢晚期和東漢時期,動物紋飾朝向圖案化發展,呈現繁複的工藝化風格,之後玉器的工藝我認為就是走下坡路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