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鑒定古玉的真假
  • 25年3月28日 01: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仿製古玉者因市場的成本因素,首先是因料施工,好料好工好價錢。對仿古樣本的來源選擇,基本都按照國家文物出版部門出版的彩色圖版,和一些專門介紹出土玉器的大型圖冊為摹本。再就是通過市場非法刨坑購買的一些出土古玉器或傳世品,依照實物進行仿製,克隆一批分地區、分時期地拋售。為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要,同時根據新聞媒體對一些地區被盜的古墓報道,市場也不失時機的,在仿古出土玉器的造型和花紋上,添加一些同時代的紋案,或去掉一些紋樣,以媒體故事冒充新出土的玉器。這樣基本能保證時代特徵明確、工藝精細到位、紋飾構圖在譜,有嚴格的時代風格可尋。對不同質地的玉料對應歷代出土標準器的用料特徵,採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仿製,其市場暴利獲得往往是依靠作舊方法。為賣出好價格,也有地區已經形成分類加工特徵,即除自己雕刻外,還從其他地區購買合適自己作舊風格的仿古玉毛坯件,之後再採用不同的方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器物進行加工作舊處理。

作舊方法一般分為打磨前做舊,和打磨後做舊。前道未經過打磨的毛坯,表面容易吃酸或鹼,做一些淺灰皮的水沁斑比較理想。淺吃一道酸或鹼後,再經過打磨、拋光,充當半熟水坑貨出爐上市殺人,異常厲害。專門針對喜歡認熱水泡玉看是否出灰的玩家。這種做舊方法,因在毛坯上淺吃一道酸或鹼,後經過細工打磨,而又經過滾桶密封加水研磨材料和小鋼珠相隔拋光,已經將酸味道消耗不少。再經過濕墓葬土對陰刻線內酸鹼化的地方泡養。所以,即使用熱水過灰也沒有太大酸鹼味道出來。這樣的作舊玉器,往往需要用我們日常使用的食用塑料超薄膜蒙包好,擱置時間長點後打開再聞其味道,往往是可以嗅出化學作舊端倪的。

打磨後做舊,主要是為“留窗”和所謂“沁門”而做的方法。一般方法是用稀釋的氫氟酸溶液,將仿品浸泡4—10個小時左右,為使腐蝕面有自然差異,中間時段將其拿出用油脂毛刷點搽,再將其放入強酸中,最後拿出,即有了所謂深淺白灰皮。如需要使仿品在某地方有其他沁色,所添加的顏色有紅、黃、黑和褐色等幾種。一般都是用化學合成的顏料調製成液,將仿品玉器加熱後,局部塗上顏料,深淺視需要而定。玉器加熱體內形成內壓差,出現虹吸作用後,可以將顏色沁入玉體肌內較松的地方。之後在浸入強酸前,用石蠟拌少許粗沙粒,將不需作灰皮的地方封上,再對石蠟外型修飾,使之成不規則樣。此法能隔離強酸的作用,“留窗”外觀比較自然。其“沁門”也合乎市場認可的程度。 有的染色和做舊是反覆多次形成的,欺騙性會更大。給仿品做上古玉玻璃光,是用加殼打磨拋光的方式獲得。即給上道工序完成的仿品,穿一層化學塗料外衣,烘乾後經過藥物布輪打磨拋光,使之形成表層化學反應。

打磨後做舊的“留窗”和所謂“沁門,畢竟是經過熱和化學處理的。所以與漫長歲月自然形成的白化現象是不一樣的。用高溫做沁,在冷卻的過程,也是應內壓的反向變化,會使一些沁色較為集中在表面,出現塊斑堆積狀。而酸鹼做舊也是難逃氣味的敗露。用火燒作舊再加其他方法綜合作舊後的“雞骨白”、“牛毛紋”或者“黑漆古”,都是因火燒的高溫作用,玉表面會有火劫痕,細心觀察一定能發現。總之,人工做舊無外乎高溫和強酸鹼的沁染。我們需通過陰刻線的真偽磨琢痕跡的研判,是比較容易掌握是否經過酸咬等損壞原始碾琢痕跡的對比現象,來甄別真假。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