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代玉器的風格
  • 16年11月26日 10: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概括起來說,乾隆時期玉器工藝可分為兩大主流,即仿古玉和時作玉。
  仿古玉有兩種類型。一是仿古彝,另一是仿漢玉。仿古玉彝就是仿商周青銅器的造型、花紋而制的玉器。它繼承了明代仿古彝玉,而又有所發展。在器形花紋方面較明代更具有綜合性、折中性,不限於對器的模仿。還往往鐫刻仿古款識加以標明,公開聲明它並不是為了遮掩耳目,而是為了「返璞」。譬如碧玉獸面紋活環蓋瓶,玉色近翠,半透明,鏤空龍戲珠蓋,獸頭耳活環,頸飾饕餮,而腹飾西周波紋,瞞陰篆之「萬壽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之」,底刻「大清乾隆仿古」隸體陰款。這件獸面活環蓋瓶,就是綜合了商周戰國等青銅器的特點於 器,具有古香古色的格調。這種仿古,實際上只是種口號,並非真正按照某器物忠實模仿。這也反映了乾隆時代的藝術思潮。
  乾隆時期仿漢玉,也是非常盛行,所謂仿漢玉,系指廣泛的仿古而言,並非專指漢玉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是繼承姚宗仁祖父所制青玉雙童耳杯這條路子發展演變而來的。乾隆皇帝十分賞識青玉雙童耳杯,並制文以紀其事。詮此玉為一等,特製囊匣加以珍藏。這種仿古玉的真實目的在於混淆視聽,偽亂古制,牟取暴利。通常所說「假骨董」也就是指這類仿古玉而言,有著較大的欺騙性。需要慎重對待,以免上當受騙。其欺騙性何在?主要的是做偽殘和燒古,但器形,花紋因清人缺乏研究,總會露出馬腳,只要仔細觀察是不難發現的。關鍵是要「認真」,仿漢玉中有的徒具虛名,掛上「漢玉」標籤,似與不似則無關緊要。這種仿漢玉則容易識別。
  時做玉器是清玉的另一主流,其形制多種多樣,圖案作工也是極其豐富多彩。乾隆時做玉的繁複紛紜的
  現象,實在令人眼花嘹亂。但,冷靜分析不難發現:有的裝飾單純,雕工簡練,精於光工,充分地顯示了玉材特有的溫潤瑩晶的質地美。還有的崇尚精雕細刻,著重表現碾琢技巧,圖案造型華麗繁縟。這 類時做玉是乾隆時代玉器的本工,與剔紅,竹、木、牙雕以及宮廷繪畫的風格是一致的。或者說這是乾隆時代工藝美術的精雕細刻、繁縟華麗的風格,在玉器藝術上的具體表現。
  在這裡附帶的提下,乾隆時代地方制玉業在藝術上的成就與問題。
  以蘇揚為代表的南方制玉業,代表了清代,尤其乾隆時代玉器的水平和造詣。因玉材出產地距蘇揚較遠,使得產量極少的玉材更加昂貴,所以,玉工在設計時必須因材施藝、計較重量,甚至不肯多去皮子和瑕疵。
  盡量多 點保持原有的重量以提高售價。雖然在器型上顯得笨拙,有的地方還帶皮子,以增加色彩。乾隆時代各種工藝,在刀筆的運用上,已臻極限。玉器雕琢雖不比竹木,不能過細,過繁,要簡繁得體,恰到好處。反之變得瑣碎、纖巧,既繁瑣而又粗鄙。鏤空玉雕也是蘇揚玉器的特點,如果用得恰當,可取得玲瓏剔透、輕巧空靈之美,如果用在熏爐,或做杯座,當然是可取的。但是,用得不妥違反實用的原則,作盛水的盤碗,或貯灰的熏爐,反而使這些實用器物變為無用之物。這種純裝飾性器物,自以為新巧,實則俗不可耐。這一時期蘇、揚玉器受到推崇的則是「規仿三代之制」的各種仿古鼎彝的玉器,做到「以古為宗而不鄰於俗」。由於四王山水畫的泛
  濫和影響,各種工藝美術也逐漸採用山水圖案,玉器也是如此,尤其模仿王石谷那種繁筆山水亦不在少數,進而推動玉山子的出現和盛行。這種玉器以「刻鏤而不傷古雅」為其最高的藝術標準,也是乾隆玉工的基本原則和鑒定標準。像上面這兩種玉器,自然會有不少的庸工所做的「俗樣」或「俗雕」,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對乾隆時代玉器不加區別,採取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夠客觀的,尤其以當時已被斥之為「俗樣」或「俗雕」,作為乾隆時代玉雕的代表作,進而以此解釋乾隆時代玉器的風格,則是更為不妥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