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勝錢真假鑒定(共6張圖片)
  • 16年8月28日 13:0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我國古代錢幣中有一部分非正式行用的錢幣,它們雖然鑄造成錢幣的形狀,但卻不能行使貨幣的職能,這就是厭勝錢,亦稱為”壓勝錢”。因大多數有花紋圖案、供賞玩,故民間俗稱為”花錢”、”玩錢”。厭勝錢上面的圖案有反映古代民俗的內容,所以又有學者將之稱作”民俗錢”。歷代厭勝錢官方與民間均有鑄造,但大都是民間私鑄。材料一般是金、銀、銅、錫、象牙,其中尤以銅質居多。厭勝錢主要用於饋贈、玩賞、配飾、卜卦、辟邪等,種類繁多,形制各異,是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貨幣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厭勝錢是我國古錢與民風、民俗淵源關係的一種體現,上面的圖案多與歷史上的宗教信仰、民間藝術、社會風俗、神秘文化有關,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鑒賞價值。
  

    
厭勝錢的辨偽   

    
厭勝錢大都是私錢又是迷信的產物,主要因其是非正規貨幣,過去的錢幣學者很少研究,往往只在論著中一語帶過而未作進一步的探討,但實際上厭勝錢流傳很廣、存在時間悠久。同時從厭勝錢的種類、鑄工等來看,大都美觀精緻,故厭勝錢也應算是錢幣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它對我們研究當時社會情況、風俗習慣和民間文化藝術等,有著極寶貴的參考價值。
  

    近四、五年來,隨著古錢收藏熱的愈演愈烈,錢幣收藏領域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由於錢幣稀品、奇品存世有限以及受古錢市場的消化、飽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人開始把收藏的視線拓寬,厭勝錢因其具錢形,亦為藏家青睞,日漸成為收藏新貴。因為厭勝錢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對厭勝錢的研究和收藏,也正是對我國祖先精神世界的一種追求和探索。由於厭勝錢日益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間也極其可觀。厭勝錢開始走俏、市場行情見長,是因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保值功能。因為厭勝錢屬於古代錢幣範疇,錢幣雖是錙銖小器,但亦如青銅器、書畫和陶瓷一樣,有其自身的文物價值,是不可再生資源。存放時間越長,年代越久,今後升值的機會就越大。
  

    二是欣賞功能。厭勝錢大都鑄工精湛,文字優美,圖案豐富,深受廣大錢幣愛好者的喜歡。因其具有濃郁的傳統風格,因而港台地區、日本、新加坡、歐美錢幣愛好者也很喜歡收藏厭勝錢。

    三是研究功能。厭勝錢與古代社會民風、民俗淵源極深,上面的圖案大多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精神理念、宗教信仰,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隨著錢幣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的研究視線和領域也在不斷拓寬,有的已跳出傳統古錢學研究範圍。目前,有不少學者在研究、考證厭勝錢,甚至有的同志已提出”錢幣民俗學”的觀點,認為它是隸屬於錢幣學而又獨樹一幟的新學科。

    同其他古錢一樣,厭勝錢的仿造也歷來有之。人們偽造厭勝錢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受封建迷信的影響,祈求平安、富貴、辟邪;二是受崇古敬古的思潮影響,以及對當時民風、民俗的追慕;三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為了獲取高額的利潤。
  

    因為厭勝錢無定制,考證斷代主要依據銅色及花紋圖案。偽品厭勝錢的辨別主要取決於識別者的見識和眼力。從現在錢幣市場上所能見到的偽品厭勝錢情況分析,歷代厭勝錢的仿鑄與作偽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用真錢直接翻模。用真錢直接翻模鑄造,這種方法非常簡單,製作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不管真錢的銘文如何清晰,紋飾如何生動,一旦再次翻模,新錢風格總難免有些板滯,此類偽品容易鑒別。真品色澤自然細膩、光亮,文字、圖案清晰,偽品則不然。但如果仿鑄得逼真,就要仔細加以鑒別,在形制、銘文、紋飾相同的情況下,注意銅質、厚重、文字書寫特點、時代風格和特徵就顯得非常重要。
  

    第二種方法是借真錢的拓片或照片仿照制模。用拓片或照片仿照制模鑄造出來的偽品存在四個致命缺陷:一是形制大小有異;二是輕重厚薄有別;三是文字生硬、呆滯;四是花紋圖案不夠生動,缺乏立體感。
  

    在鑒別這些偽品厭勝錢時,若有一枚真品,一份清晰原大照片或精工製作的拓片,二者對照,偽品會馬上原形畢露。 

  

    從目前錢幣市場所能見到的厭勝錢偽品分析看,一些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厭勝錢仿鑄得最多。五代時期鑄造的”周元通寶”、背星月、背龍鳳紋、背北斗七星等,因後世附會了許多傳說,所以仿鑄不絕,臆造品更多。生肖品、八卦品厭勝錢因為符合中國的民風和國情,所以歷代都有仿鑄。明代還仿鑄了宋代大量的打馬格錢,目的是在當時流行的”馬吊紙幣牌”遊戲中作籌碼。所以我們今天見到此類厭勝錢,往往要視其具體特徵而定,不能統歸於宋。清代由於錢幣學研究領域的深入,錢幣收藏開始興盛,同時清代也是仿造歷代厭勝錢的高峰。當時多仿造一些吉語和附會有一些美妙傳說的厭勝錢,如因為有明代洪武、正德花錢的各種傳說,因而民間競相仿鑄,形制、紋飾也千變萬化,但早已不具備當時錢幣的特徵,而牟利成為唯一目的。
  

    現今古錢的仿鑄與作偽技術非常高超,已嚴重擾亂了錢幣市場和收藏領域,厭勝錢仿造也是如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才識,才能不斷提高錢幣鑒定水平,以免自己在經濟和情感兩方面都受到假錢的傷害。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玩雜項門類龐雜,品種繁多。每一古代藝術流派都是一個歷史文化的載體。古錢幣也如此。只要瀏覽其中,猶如打開一條歷史的時空遂道,窺見一片文化藝術的園地,其中盛開著兩支奇異的花朵,一支是冷冰冰的流通中的錢幣;另一支是暖融融的民俗壓勝錢。

  法定錢幣的鑄造和使用是為了順應社會需求,便利貨品交流與交換,作為物質交流中的價值媒介物和替代體而存在。錢幣是歷史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也是人類道德敗壞的萬惡之源。它記錄了血雨腥風的改朝換代,也印證了社會的墜落和貪婪。  

  每一枚小小的銅錢,都見證了歷史的興衰。都是社會政治、經濟的情雨表,一枚銅幣製作工藝精良,銅質好,說明此代國力昌盛。反之,說明國情衰敗。年號步步更換時說明社會動盪,幣制穩定時說明是太平盛世。

  

  我們不可否認錢幣的正面作用,也不能低估它的負面影響,因此,有關錢財的負面成語流傳很多,都說明世人對錢的負面評價。這些成語有:「錢字有兩戈,傷盡古今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見利忘義」,「財迷心竅」,「見錢眼開」,「錢可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賭錢場上無父子」,「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等等多不勝算。  

  錢是社會貨品交流的調滑劑,是社會發展的激素,但人們感覺它是冷冰冰的,它客觀而冷酷。  

  我們見到收藏中的那些古錢幣,都是經過歷史歲月的洗禮,洗清了罪孽,留下的是歷史的光輝和文化的精粹。人們在觀賞把玩這些古錢幣時,不要只沉醉在它的經濟價值和藝術品味,還要認識錢的負面作用;使自己在錢的誘惑面前,能增加些免疫力。既然古代錢幣也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就要全面的解讀它,不要只取向於個人愛好的一面,也要顧及全局仍至陰暗的記載,這樣才能達到全面理解和認識。  

  而做為中國的民俗錢幣或叫做壓勝錢,它的誕生效仿了錢幣的形制,借鑒了錢幣的工藝,卻遠離了經濟功能的實質,歸於意識形態之中,是倣傚錢幣又不似錢幣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產品,它寄托了人們的良好心願和祝福,又不使人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民俗錢是流通錢幣衍生出來的一支藝術支派。使人觀賞它,佩帶它感到暖融融的,與流通錢幣形式截然不同的冷幣與熱錢的強烈對比。  

  中華民族信奉孔孟之道,對外不侵略擴張,對內希望和諧共生,不靠損人求富貴,本分的期盼太平日子,所以在鑄造的錢文中,沒有損害他人的文句,只有「天下太平」,「安居樂業」,「平安吉祥」,的期盼字樣,說明歷代百姓希望有安定生活的環境。當人們處於社會安定時,又祈盼生活富有,因此又出現「長命百歲」,「富貴雙全」,「金玉滿堂」等文字。在解決溫飽之後,又想往健康長壽,多子多孫,達到千秋萬代子孫興旺的目的。因此在錢文中又出現了「福延壽長」,「龜鶴齊壽」。「永安五星」,「五男二女」,「五子登科」的吉祥語,中華民族的百姓深知人禍有時比天災更甚。要求驅災辟邪的錢文鑄造也多不勝數,如「去殃除凶」,「辟兵莫當」,「驅邪辟惡」,等,都反映了人們期盼太平盛世辟兵荒馬亂的心願。  

  整部民俗錢幣史,就是一首祈福求寧的幻想古長詩。  

  古代錢幣是歷史發展的另一面鏡子,法定錢幣是一塊測試社會政治經濟的睛雨表,而民俗錢幣是一個反映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社會哲學、歷代美術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萬花筒。觀賞學習民俗錢幣如同讀了一部燦爛的文化篇章。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1
評論 搶沙發